繞線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20:14:51 1
專利名稱:繞線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繞線機,具體地說,是一種自動繞線機。
背景技術:
繞線機作為電子工業專用設備之一,是用來完成"8 "字形、"0"形、口形、A形等 線束的繞制設備,在我國已生產和使用了多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元器件廠也引進了許 多國外的繞線機。常見的有變壓器繞線機、小磁線圈專用繞線機、鎮流器繞線機、電機繞 機、紡織紗綻繞線機、電熱絲繞線機、絕緣帶纏繞機等。
這些繞線機的核心是平面連杆機構帶動用於穿過導線的空心穿線柱,通過平面連杆機 構的運動軌跡繞制線束。由於平面連杆機構所走出的運動軌跡是無法改變的,運動軌跡的 尺寸也是無法修改的,所以一種繞線機只能繞制特定尺寸、規格和形狀的線束,不能繞制 其他尺寸、規格和形狀的線束。
而且平面連杆機構在運動中,因轉動慣量較大,產生的噪聲和振動也比較大。如果考 慮降低速度來降低噪聲和振動,則預先設計的生產能力就無法保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繞制不同形狀、大小的繞線機。
該繞線機,包括用於穿過導線的空心穿線柱,在機座上設置有x軸移動機構和x軸移 動塊,x軸移動塊與可帶動其沿著x軸移動的x軸移動機構連接;在x軸移動塊上設置有 y軸移動機構和y軸移動塊,y軸移動塊與可帶動其沿著y軸移動的y軸移動機構連接; 在y軸移動塊上設置穿線柱。
本實用新型通過x軸移動機構和y軸移動機構分別實現x軸移動和y軸移動,使得穿 線柱同時在x、 y軸方向移動,以實現線束的繞線。由於通過x軸移動機構和y軸移動機 構可以方便調整x、 y軸移動方向和移動距離,所以可容易的改變線束繞線的形狀和大小。
為了提高效率,所述穿線柱為多個,多個穿線柱連接在一過渡板上,過渡板連接在y 軸移動塊上。這樣,即可同時繞制多個線束。當然為了簡化結構,所述穿線柱和過渡板也 可為一整體,在過渡板上開有多個穿線孔,所述穿線孔即為穿線柱。
優選地,x軸移動機構或y軸移動機構為滾珠絲槓機構,其中的絲槓與步進電機連接。 滾珠絲槓副傳動間隙極小,傳動精度很高,絲槓轉速可達3000每分鐘轉,承載力大、穩 定性好。最好它還包括輸出端與所述步進電機連接的plc (可編程控制器),提高可編程 控制器可以控制沿x軸和y軸移動的軌跡。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俯視圖
圖3為圖2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的繞線機,在機座1上固定有x軸移動步進電機(未示出),x軸移動 步進電機與x軸滾珠絲槓4連接。與x軸滾珠絲槓配合的x軸螺母5固定在成直角形的x 軸移動板6的底面上。
x軸移動板的側面固定有y軸移動步進電機(未示出),y軸移動步進電機與y軸滾珠 絲槓8連接。與y軸滾珠絲槓配合的y軸螺母7固定在過渡板2上。在過渡板2上開有多 個穿線孔3,穿線孔的軸向垂直於x軸和y軸。x軸移動步進電機和y軸移動步進電機均 分別與plc的輸出端連接。
滾珠絲槓副傳動間隙極小,傳動精度很高。所需要的軌跡採用兩軸聯動走出,結構簡 單,維護方便。本繞線機將可以完成不同尺寸和不同規格的"8 "字形、"0"形、口形、 A形等線束的繞制,生產效率高,線束尺寸誤差小。並可以根據產品的要求,隨時改變線 束規格,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權利要求1. 繞線機,包括用於穿過導線的空心穿線柱,其特徵是在機座上設置有x軸移動機構和x軸移動塊,x軸移動塊與可帶動其沿著x軸移動的x軸移動機構連接;在x軸移動塊上設置有y軸移動機構和y軸移動塊,y軸移動塊與可帶動其沿著y軸移動的y軸移動機構連接;在y軸移動塊上設置穿線柱。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繞線機,其特徵是所述穿線柱為多個,多個穿線柱連接 在一過渡板上,過渡板連接在y軸移動塊上。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繞線機,其特徵是所述穿線柱和過渡板為一整體,在過 渡板上開有多個穿線孔,所述穿線孔即為穿線柱。
4. 根據權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繞線機,其特徵是x軸移動機構或y軸移動機構 為滾珠絲槓機構,其中的絲槓與步進電機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繞線機,其特徵是它還包括輸出端與所述步進電機連接 的plc。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可以繞制不同形狀、大小的繞線機,其包括穿線柱,在機座上設置有x軸移動機構和x軸移動塊,x軸移動塊與可帶動其沿著x軸移動的x軸移動機構連接;在x軸移動塊上設置有y軸移動機構和y軸移動塊,y軸移動塊與可帶動其沿著y軸移動的y軸移動機構連接;在y軸移動塊上設置穿線柱。本實用新型通過x軸移動機構和y軸移動機構分別實現x軸移動和y軸移動,使得穿線柱同時在x、y軸方向移動,以實現線束的繞線。由於通過x軸移動機構和y軸移動機構可以方便調整x、y軸移動方向和移動距離,所以可容易的改變線束繞線的形狀和大小。
文檔編號H01F41/06GK201282033SQ200820185319
公開日2009年7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19日
發明者劉曉強, 盧建生, 溫上樵, 王蘇寧, 星 陳, 馬雲鵬 申請人: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