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有江城市嗎(吉林市更名為江城市)
2023-06-26 02:34:29
「請問,你是哪裡人?」
「我吉林的!」
「哦,吉林哪裡?長春嗎?」
「我…吉林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這樣稍顯彆扭的強調型對話,或許只能發生在吉林市人的身上。理由很簡單,縱然大家都學過中國地理,想必也有很大一部分國人傻傻分不清吉林省和吉林市。畢竟省市同名,全國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既然這麼繞嘴,索性把吉林市的別名「江城」扶正好不好?江城市,一個聽起來很有氣魄的城市名稱,既凸顯了沿江的地域特色,又避免了跟省名湊在一起的尷尬,難道不好嗎?
好不好,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恐怕很難形成統一意見。我們不妨把好或不好暫且放在一邊,先看看「吉林」這兩個漢字跟當下的吉林市,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
吉林都督府(原址在吉林市政府位置)
從雍正到乾隆 從永吉州到吉林廳單從漢字「吉林」比較正式地出現在行政區劃的名稱裡,應該是乾隆年間設立吉林廳,之前都是滿語「江邊城池」的轉譯。
其實,作為正兒八經的行政地名,永吉這個名稱出現得比吉林早。
我們都知道,永吉現在是吉林市下轄的一個縣名,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永吉這個名稱在歷史上一段不算長的時期內,指代的就是吉林市。話說1727年,也就是雍正五年,皇帝諭旨設立永吉州,州府衙門就在吉林城,這是一個不小的改變。
雖然有清一朝,皇帝在吉林築牆修城這種事兒早在康熙年間就幹了,但並未明確其行政屬性。換句話說,這地方是個州府?還是個縣?沒說。那是個在松花江邊造船的地方,習慣稱為船廠。幸虧,時任寧古塔將軍巴海在人群中多看了吉林一眼,把他的辦公室從黑龍江的寧安縣搬到了吉林。這次搬家不得了,讓吉林城一下子從一個巴海將軍旗下的造船基地,躍升成為僅次於盛京的東北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雍正皇帝給吉林這片地方起了一個名叫永吉州,到了他兒子乾隆手裡,又把永吉州改成了吉林廳,仍隸屬於寧古塔將軍。不過,寧古塔聽起來怎麼都是一個發配之地,多少有點兒不吉利。好在吉林廳成立十年之後,乾隆皇帝下旨,駐紮吉林的寧古塔將軍改稱吉林將軍,這就好聽多了。
吉林市第二次被改回去稱永吉,發生在1929年。當年,吉林曾被短期內改稱永吉縣,但同時設置了吉林市政籌備處,看起來只是個過渡階段。
吉林省議會舊址(原址在吉林市公安局斜對過)
作為「省府」存在的那些年吉林省這個名稱是1907年出現的,也就是光緒三十三年。當時,清政府宣布在「龍興之地」大東北設奉天、吉林、黑龍江行省,吉林省治仍設在吉林城。也就是說,從那時起,吉林是省政府所在地,吉林巡撫的衙門在吉林城。
此處略過一段屈辱史……
抗戰勝利以後,我黨我軍與國民黨先後都在吉林成立吉林省,吉林市均為省政府所在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吉林市也曾經一度保留著省會城市的身份。直到1954年9月,吉林省政府遷往長春。又過四年,永吉、磐石、舒蘭、蛟河、樺甸被劃歸吉林市領導,吉林市才成為今天的吉林市。
江城吉林市
吉林市 VS 江城市「吉林」這兩個漢字不論用在城市名還是省名上,都跟現今的吉林市屬地淵源更深,聯繫更密切。如果從這個角度說,把吉林市換成江城市,顯然折損了歷史文化;如果從現代城市發展,更好地區分識別度,樹立獨享城市品牌的角度,江城市足夠威武霸氣,也算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近些年來,吉林市的城市品牌建設中,「江城」因素並不少見。吉林市的報紙用了《江城日報》《江城晚報》,一些宣傳推廣語中「魅力江城」的字眼兒也屢屢出現。吉林市的城市精神被確定為「搖擼人精神」,即便不考慮滿語轉譯的成分,用「江城」因素來解釋也很貼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