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六百年規劃(紫禁城最牛逼的城市更新項目)
2023-06-25 19:23:17
1.項目簡介
北京皇宮(暫定名)城市更新項目,推廣名及批覆名:紫禁城;更新單元拆除範圍用地面積72萬平方米,現狀建築面積約5萬平方米, 現狀容積率約0.06。現狀建築物為原元大都皇宮,被戰火焚毀,拆除難度小。
2.項目可行性論證
1368年,璋哥創立大明集團,總部在南京,董事長璋哥從一開始就覺得集團設在南京不是很合適,對全國商業布局和影響不利,璋哥於是搞了個股東會決定:咱們搞雙總部吧,兩個城市給咱們集團稅收優惠,不搞白不搞。
於是璋哥派出集團總裁、投資置業老總懿文太子去西安拓展項目,結果項目還沒拓展成功,總裁就掛了,公司搞文宣、企劃的方孝孺在《懿文皇太子輓詩》寫道:"相宅圖方獻,還宮疾遽侵……關中諸父老,猶望翠華臨。"講的就是太子曾去西安做拓展前期項目籌備工作的事。
舊改項目拓展難搞啊,不是一般人幹的事,搞不好就死人啊。
集團另外一個人,集團副總裁、投資總朱棣,是老董事長的四兒子,他被搞到北方搞拓展。你還別說,這個投資總還是有兩把刷子,譁譁譁,三下五除二,圈了很多項目,雖然老董事長覺得這些項目太偏了,算不過來帳,爛到不行,但是朱棣的策略是:有棗沒棗打一桿子,城市更新拼的是速度,再說了,現在城市更新擴張這麼厲害,有幾個項目能立項的,先圈了再說。
而且北方項目雖然偏,還是很有前途的,重要的是規劃,新城怎麼了,產業導入,政府支持,萬達不都是這麼幹的嗎?
朱棣通過黑侄子,惡意收購股權等方式於1402年成為大明集團控股股東,並當上大明集團董事長,為搞活經濟,實施北部大開發,朱董想把集團總部遷到北平,1403年把北平改為北京,股東大會決議:丫的搬家吧。
搬家沒那麼容易的,剛剛當上董事長,原董事長朱允炆(朱棣的侄子,建文帝)還生死不明,大明集團人事調動頻繁,集團業績不佳,銀行抽水,融資困難;而且皇宮舊改項目情況非常複雜,一是項目用地處在紫線(歷史文化保護區,元大都皇宮所在地)範圍內,二是合法用地面積不滿60%(大多是元末連年戰火毀壞嚴重的大片空地,不符合城市更新政策)。所以集團內部還是很多反對的聲音的,覺得這麼大的項目,地段太偏,交通不行,機場、高鐵、普鐵、高速,甚至連國道都沒有,地鐵、公交就別說了,有一條漕運,土得掉渣,運力有限,銷售前景也堪憂,自持的話,那個地段確實偏,搞綜合體,沒人流啊,估計很難。朱董對付這些人只有一招:有本事你們弄死我,要不我弄死你們,咋樣?
公司高管都閉嘴了。
於是,1406年,投資部副總監邱福搞了個項目測算,只要肯下功夫,帳還是算得過來的嘛,容積率低?那又怎麼樣,這是皇宮系列,比院子系列還高大上,關鍵是,這個項目今後需要通過權威來搞商業,屬於PPP項目,以大明往後千秋萬代的政府稅收作為回款和利潤保證。邱總聯合其他部門的幾個人,給集團提出了《北京皇宮城市更新項目可行性報告》,董事長一看,高興得鼻涕都流出來了:搞!
3.立項、規劃
董事長勝利召開董事會,就皇宮舊改項目事宜做出如下董事會決議:
1、成立項目公司北京皇宮城市更新置業有限公司,獨立集團運營。
2、項目定位為綜合體,集團總部基地,商業中心做好提前引入品牌、人流規劃工作。
3、會議任命朱棣為項目總經理;任命道衍和尚姚廣孝為項目總顧問、總設計、總規劃師;任命宋禮(工部尚書)為項目副總經理兼工程總監;任命蒯祥為設計總監;任命邱福為投資部副總監。
關於立項: 1406年,北京皇宮項目列入永樂四年第一批城市更新單元規劃計劃。
關於規劃編制和批覆:
(1)公司部分領導主張通過綜合整治方式進行城市更新,他們認為,原業主的舊城(元大都)屬於"哪吒城",出自世界頂級設計師、建築師劉秉忠的手筆,項目規劃很高大,雖然被戰火所焚燒,消防也有點問題,但是可以保留部分皇宮建築,通過綜合整治,升級改造,加改擴建的方式進行城市更新,這樣走程序也簡單,補地價款也少。整個項目弄下來,節省不少錢,為正在恢復當中的集團財務減少壓力。
(2)以姚廣孝老和尚為首的另一群高管則建議:別整沒用的,直接在元大都的原址上及往南地址上劃定更新單元範圍,通過拆除重建的方式實施項目更新,擴建、重建北京城,徹底拋棄了劉秉忠的規劃設計理念,而是按儒家的觀點,把北京建成一座方城,而皇城(紫禁城)則在方城的正中央。不用哥德式,也不用巴洛克式風格。
(3)朱董微笑的聽了集團兩部分高管的匯報,並作重要講話,朱董表示:……各位把手機調成靜音哈,……現在集團到外地開拓項目,就要搞地標性建築物,這對集團的知名度、形象和未來都是加分項。朱董最後指出:就按姚總意見辦吧。
1406年,通過規劃批覆,更新單元規劃批覆用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 容積率約0.2。
這個項目曾榮獲世界五大宮之首、五A級景區、中國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等榮譽和大獎……當然了,此是後話。
4.拆遷談判、實施主體確認
拆遷談判:原業主大元,權利人單一,但是大明集團來的時候,原業主跑掉了,沒有繼承,沒辦公證,也沒有遺囑之類的,按理說報建這一環很難了,屬於無主物。但是董事長覺得,我們有項目權益,不用那麼麻煩。基本上沒有拆遷補償。
再說了,幽州自古以來都是蒙古和漢人的插花地,土地歷史遺留問題突出,土地非法買賣,房屋沒有確權,小產權房太多,經通過戰爭、火災等非法手段併購、買賣和佔有、使用這些土地。手續是關鍵,朱董的抓手是:搞過來再說。
順便說一個一百年後大明集團(嘉靖年間)的軼事:首輔嚴訥想在城中營建一座大宅,草圖大致已規劃完成,唯獨隔鄰的民宅有根梁柱突出,使得嚴公的新宅不夠方正。隔壁民宅的主人是對賣酸酒的夫婦,這棟房子是他們世代的祖產。相府的工頭曾出高價,請屋主出讓屋舍,不料遭到屋主悍然拒絕。工頭非常生氣,將此事稟告嚴公。嚴公說:「不礙事,你先蓋房子的其他三面。」開工後,嚴公命府中每日所需的酸酒都向隔壁的主人購買,並且每次事先付款。這對夫妻平日生意清淡,生活拮据,每天的收入不足餬口,嚴公知道後,便為他們介紹買主,從此生意好轉,不久就因人手不足而招募工人,生意愈做愈大,屋內到處堆放米谷,豆類,石缸的數目也成倍數增加,屋內的空間自然益顯狹窄。
這對夫婦感激嚴公的恩德,對自己當初悍然的拒絕感到慚愧,於是自動寫下契據將屋舍獻給嚴公,嚴公用城中其他的屋舍與他交換(異地安置補償),由於屋主換得一間較大的屋舍,非常高興,沒多久就搬家了。
拆遷談判是個技術活,大明公司也是要文明拆遷的,強拆?呵呵——好吧,強拆其實效率更高。
實施主體確認:北京皇宮城市更新置業有限公司。
5.項目建設計劃及完成情況
1、項目前期建設籌備及招標採購:
擬完成時間: 1406年---1412年。
實際完成時間:1417年:由項目副總經理兼工程部總監宋禮(工部尚書)負責項目採購,他派人奔赴全國各地去開採名貴的木材和石料,然後運送到北京。玩大發了。 珍貴的楠木多生長在崇山峻岭裡,百姓冒險進山採木,很多人為此丟了性命,後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來形容採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
2、 開工建設:1417,取得開工許可證。
3、工程建設:
(1)基建及基坑支護工程:材料準備好了,永樂十五年(1417年),朱棣開始從南方調集大量能工巧匠,大興土木,興建宮城。依照中國古代的星象學說,紫微垣(即以北極星為中心的區域)是天帝居住之處,天人對應,所以皇帝的宮殿被稱為紫禁城。此為項目正式名稱。
(2)施工圖設計及施工: 蒯祥,施工圖設計者, 另外副總宋禮還招聘了設計副總監蔡信和楊青。他們負責工地9999間半房屋的設計(項目竣工驗收後好多百年後的某一天,1973年統計時發現實際有8707間房)。
(3)工程總包合同籤訂:當時建設工程外包給蒯祥的老鄉---香山幫。他們都是吳縣香山人或其門徒,他們往往擅長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繪匠。蒯祥是香山幫匠人的頭領。
(4)施工及分包工程:工程施工進行了3年,採用板樓結構和塔式建築相結合方式,施工人員採取三班倒,嚴格按照建築法、規劃法等相關規定,嚴把質量關。在項目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了大量優秀的事跡:
A、開採修建宮殿的石料,非常艱辛,現在保和殿後那塊最大的丹陛石,開採於北京西南的房山,史書記載了運送它時的情景:數萬名勞工在道路兩旁每隔一裡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臘月氣溫足夠低時,就從井裡汲水潑成冰道,用了28天的時間,才送到了宮裡,此外,還要在蘇州燒制專供皇家建築使用的方磚——金磚,山東臨清也要向北京運送貢磚。
B、蒯祥不愧為頂級現場高手,聰明絕頂,營建宮殿樓閣時,他只需略加計算,便能畫出設計圖來,待施工完畢後,建築與圖樣大小尺寸分毫不差。蒯祥不用計算機,不用CAD、不用photoshop,其設計、建築造詣,得到極高評價,董事長「每每以蒯魯班稱之」。
4、竣工驗收:1420年。故宮基本建成,至此,皇宮城市更新項目建設完工。
5、總部搬遷:1421年,董事長宣布集團總部搬到新辦公大樓。
6.商業運營
這是一個最最牛A的城市更新項目,這個項目不僅帶動了周邊發展,北京新城因為大明集團總部搬遷而改變中國未來600年的命運,可以說是商業運行最最成功的舊改項目。
造城、造中心,尊享美好未來,你,值得擁有。
紫禁城項目屬於造新城,商業運營有很多大膽的創新。比如,項目偏僻,人口不多,通勤困難,眾多知名品牌不願進駐,主力店很難搞定。項目總想盡辦法仍無法解決。
還是董事長,用了兩招:一是從江南各地向北京大量移民;二是疏浚運河,打通南北的運輸幹線。此後,項目所在地成了旺地,商業氛圍濃厚,據記載,洪武三十年,通過海運由南輸往北方的糧賦只有七萬石,永樂六年,就增至六十五萬石.永樂十二年,由運河輸往北京的糧賦增至五十萬石,另還有四十萬石由海運輸入.到了十六年,由運河輸往北京的糧賦就已高達四百六十萬石。
厲害了我的哥。
7.這項目缺點
不宜居。
建造當年,董事長就是要做生意的,當然不宜居了。
此外,你看總顧問總設計師,道衍(姚廣孝),他是個和尚,他不要鶯歌燕舞,也不要高端住宅,更不要頂級公寓,在佛堂裡住著,別的咱也住不慣啊。另外,這個屌毛深知董事長的心,搞這個項目高大上,要商業,就不要宜居,要宜居,呆南京不得了,跑到這個鬼地方幹嘛。
600年前,《明實錄》對北京氣候環境有比較系統的記錄,並對沙塵分了等級,記載的隨大風而起的「揚黃土沙」、「揚塵四塞」、「揚塵蔽空」、「拔木飛沙」等現象,可視為揚沙天氣,其中特別猛烈的,如「大風揚塵,天地昏暗」等,則很可能是沙塵暴天氣;而「風霾」、「雨霾」、「黃霧四塞」、「雨土蒙蒙」、 「日色變白」一類的記錄,則應屬於浮塵天氣。
自古北京都是「幽燕沙漠之地,風起則沙塵漲天」,600年後,你說北京有霧霾、不宜居,你不會搬走啊?矯情。
覺得有用的,可以轉發或收藏,以備後面需要用的時候方便找~
本文來源:知錯茶社,本文意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作者的成果,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young-sinian)及時刪除。非常感謝,支持原創,歡迎投稿。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僅作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