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與豐年蟲共生培養的太陽能光生物反應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21:03:16 2
專利名稱:螺旋藻與豐年蟲共生培養的太陽能光生物反應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利用太陽能、特別是利用太陽能進行螺旋藻與豐年蟲共生培養的光生物反應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豐年蟲幼體及卵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是魚蝦種苗較為理想的開口鉺料。目前魚蝦種苗場所需豐年蟲主要來源是撈取天然豐年蟲卵或在大田滷水養殖場中採卵,來源少,價格高。人工養殖豐年蟲採卵,是一種擴大豐年蟲卵來源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技術是用螺旋藻養殖豐年蟲,但至目前為止,培養螺旋藻和養殖豐年蟲是分別進行的,導致佔用場地大,工序多,成本無法大幅下降。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螺旋藻與豐年蟲共生培養的太陽能光生物反應器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實現螺旋藻與豐年蟲的共生培養,同時向魚蝦種苗生產供給螺旋藻、豐年蟲幼體及卵,實現豐年蟲的工廠化養殖。
本實用新型以如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上開口的梯形箱體5的斜面集光板1是透明體,箱體內有網孔均小於豐年蟲成蟲體大小的藻蟲隔網3和成蟲隔網4,在螺旋藻生長區7的底部有與集光板平行的微孔氣管2。
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光生物反應器完全解決了前述的技術問題,並具有光合效率高、結構簡單、運行可靠、生產成本低、單位面積產量高等優點,效果顯著。
圖1是本實用新型螺旋藻與豐年蟲共生培養的太陽能光生物反應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上方開口的梯形箱體5的斜面集光板1是透明體,向陽設置;箱體內有網孔均小於豐年蟲成蟲體大小的藻蟲隔網3和成蟲隔網4,在螺旋藻生長區7底部有與集光板平行的微孔氣管2,微孔氣管通氣泵。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光生物反應器共生培養螺旋藻和豐年蟲時,螺旋藻置入螺旋藻生長區7內,豐年蟲成蟲置於成蟲生長區8內,由於有隔網,豐年蟲成蟲被局限在成蟲生長區8內活動、生長,螺旋藻的長絲體則因有藻蟲隔網存在只能留在螺旋藻生長區7內生長,而斷列的短藻絲體則可穿過此網進入成蟲生長區8供成蟲濾食。當豐年蟲成蟲產卵或孵化出豐年蟲幼體後,卵或幼體卻可穿過成蟲隔網4進入幼蟲生長區9,便於豐年蟲幼體及卵的採收。當壓縮氣體經進氣口6進入微孔氣管2內後,空氣從氣管的微孔中排出,沿集光板上升,這些氣體有助於螺旋藻生長產出的氧氣排放,利於螺旋藻的生長,但氣泡卻進不了成蟲生長區,避免了豐年蟲氣泡病。
權利要求1.一種螺旋藻與豐年蟲共生培養的太陽能光生物反應器,其特徵是上開口的梯形箱體(5)的斜面集光板(1)是透明體,箱體內有網孔均小於豐年蟲成蟲體大小的藻蟲隔網(3)和成蟲隔網(4),在螺旋藻生長區(7)的底部有與集光板平行的微孔氣管(2)。
專利摘要一種螺旋藻與豐年蟲共生培養的太陽能光生物反應器,上開口的梯形箱體(5)的斜面集光板(1)是透明體,箱體內有網孔均小於豐年蟲成蟲體大小的藻蟲隔網(3)和成蟲隔網(4),在螺旋藻生長區(7)的底部有與集光板平行的微孔氣管(2)。使用這種反應器能給魚蝦種苗場同時提供螺旋藻、豐年蟲幼體和卵,實現豐年蟲工廠化養殖,光合效率高,結構簡單,運行可靠,生產成本低,單位面積產量高。
文檔編號F24J2/00GK2529142SQ02206968
公開日2003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02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02年2月1日
發明者鄧鼎勳, 蒙沛南, 周科 申請人:廣西大學, 鄧鼎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