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最近哪個電影票房高(電影院何以陷入惡性循環)
2023-06-09 18:17:33 1
電影院最近哪個電影票房高?作者:韓浩月這幾天,一部名為《林深時見麓》的電影,因為上映首日票房僅75元備受關注又因一位網友稱「一個人貢獻了70塊」、另一網友稱自己是因為買錯了票退票被扣了5元手續費,成為討論熱點隨後,媒體報導,真實票房其實連75元都沒到,實際首日票房56元先前網友承認留言內容是虛構的,「就是討大家一笑」,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電影院最近哪個電影票房高?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影院最近哪個電影票房高
作者:韓浩月
這幾天,一部名為《林深時見麓》的電影,因為上映首日票房僅75元備受關注。又因一位網友稱「一個人貢獻了70塊」、另一網友稱自己是因為買錯了票退票被扣了5元手續費,成為討論熱點。隨後,媒體報導,真實票房其實連75元都沒到,實際首日票房56元。先前網友承認留言內容是虛構的,「就是討大家一笑」。
但笑過後的網友紛紛表示,「好像更慘了」,電影行業面臨困境已是一個冰冷殘酷的現實。
從11月7日到11月10日,連續四天,全國單日電影票房數字在七八百萬間徘徊。對於行業從業者來說,這個數字比入冬的天氣還讓人心涼。但對於觀眾來說,電影院裡要麼是十一檔還沒下線的電影,要麼上映的新片沒有吸引力,票房低是正常的。因為看的人少,開放的影院不少影廳空著,而效益不好,又會讓很多影院選擇歇業,有的影院支撐不下去已經倒閉。從這一個月來的情形看,某種惡性循環已經形成。
電影市場堅冰一塊的局面,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受疫情影響,全國電影院營業率僅六成,失去的四成影院又加重了製片方的觀望情緒,一些具有票房號召力且已經拿到公映許可證的電影,並不願意在這個時刻扮演「救市」角色。儘管曾有過《八佰》高質「救市」獲得31億票房的先例,但當下的製片方似已失去這樣的勇氣,手握大片資源的各方都將視線投向了兩個多月後的春節檔。
為市場加熱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投放新片。疫情並非阻擋觀眾進影院的唯一因素,沒有佳片可看才是觀眾拒絕進影院的主要原因。
從第44周(10月31日至11月6日)登陸院線的新片來看,即便放在市場大熱的那幾年,恐怕也沒法吸引更多觀眾。況且,這幾年來,觀眾對於影片質量的判斷得到了不小程度的提升,電影審美水平也非此前可比。像過去那種進入影院看海報選電影的「隨機性觀影」行為,已經非常少了。現在,人們看電影之前,都會有一個了解與觀察影片的過程,確認口碑屬實且符合自己意願的電影,才會為之埋單。
在經歷多年的營銷轟炸,有了多次的爛片上當經驗之後,觀眾選擇影片已經變得機敏而挑剔。說白了,就是觀眾已經對電影新片失去了信任,不願意當一部新片(尤其是缺乏知名主創的作品)的第一批「小白鼠」。直到有更多人對影片不斷進行推薦之後,才會半信半疑地去觀影。這一觀影動機與行為的形成,就是嚴重的不信任所導致的。
所以,電影市場想要在非黃金檔期保持恆溫,就有必要重建與觀眾之間的信任關係,讓觀眾擁有「盲看」的選擇自信,幫助小眾電影、小成本電影,也能夠在一般的檔期裡挑大梁。
在缺乏新片可看的日子裡,觀眾對於電影的消費熱情並沒有降低。相反,從社交媒體上的反應來看,網友們對一些熱門電影的傳播與討論,恰恰是他們渴望走進影院的表現。電影可以帶給人一種巨大的安慰,這種安慰是別的藝術和娛樂形式沒法代替的。所以,當影院缺乏有足夠吸引力的影片時,觀眾的失落心情可以理解。電影行業應該積極主動回應公眾期待和情緒,勇於從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與未來前景出發,做一些積極的措施,不能任由市場冷下去。
措施不妨從以下幾點考慮:推出「救市」電影,對於承擔「救市」責任的作品,平臺、渠道、政策等方面可以給予一定補貼和扶持,讓「救市」電影不至於孤掌難鳴。2020年5月,財政部、國家電影局發布公告,暫免徵收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免徵日期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這幾年,不斷有從業者呼籲,疫情前徵收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可用於扶持疫情中的電影產業。適時引進優質國外電影,通過進口國外大片的方式來適度彌補國產新片供應不足的空缺,讓影院有片可放,讓觀眾有片可選。
今天,有致敬一線掃黑工作者的《掃黑行動》、著名演員塗們遺作《叫我鄭先生》,以及被網友吐槽海報製造粗糙的《喜悅的夏天》等影片「上新」。這雖不足以令人激動,但總算多了點進影院的理由。當然,我們更要呼籲疫情低風險地區的觀眾多多走進電影院,有觀眾的支持,中國電影業才有希望。
困難是暫時的,冷清是暫時的,期望隨著賀歲檔、聖誕檔、春節檔等檔期的接踵而至,電影行業能夠真正走向復甦。(韓浩月)
來源: 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