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壓縮機驅動雙膨脹機的分置式兩級斯特林低溫製冷的製造方法
2023-06-09 12:19:11 1
單壓縮機驅動雙膨脹機的分置式兩級斯特林低溫製冷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單壓縮機驅動雙膨脹機的分置式兩級斯特林低溫制冷機,包括壓縮機、聯管、配氣三通和兩個膨脹機,壓縮機出口經配氣三通和聯管分別與兩個膨脹機連通。本發明採用單壓縮機驅動雙膨脹機的分置式結構,可實現兩級斯特林低溫製冷效果,同時提供兩種製冷溫度下的兩種製冷量,既具有多級斯特林低溫制冷機的製冷能力,又具有單級斯特林制冷機的可靠性和製造難度相對較小的優點。功耗低、體積小、重量輕、壽命長、製冷量大。
【專利說明】單壓縮機驅動雙膨脹機的分置式兩級斯特林低溫制冷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制冷機【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單壓縮機驅動雙膨脹機的分置式兩級斯特林低溫制冷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載荷對製冷系統多溫區不同製冷量的需求,同時要求製冷系統的效率高和結構簡單可靠,要達到這一目標的關鍵是優化現有的系統結構,儘量減少部件的數量,提高系統循環效率。採用傳統的多級低溫斯特林制冷機難以達到提高效率、可靠性和減輕質量的目的。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單壓縮機驅動雙膨脹機的分置式兩級斯特林低溫制冷機,功耗低、體積小、重量輕、壽命長、製冷量大。
[0004]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單壓縮機驅動雙膨脹機的分置式兩級斯特林低溫制冷機,包括壓縮機、聯管、配氣三通和兩個膨脹機,壓縮機出口經配氣三通和聯管分別與兩個膨脹機連通。
[0005]進一步地,兩個膨脹機為純氣動自由活塞式結構或電機驅動式結構。
[0006]進一步地,該制冷機的工質為氦氣。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單壓縮機驅動雙膨脹機的分置式結構,可實現兩級斯特林低溫製冷效果,同時提供兩種製冷溫度下的兩種製冷量,既具有多級斯特林低溫制冷機的製冷能力,又具有單級斯特林制冷機的可靠性和製造難度相對較小的優點。功耗低、體積小、重量輕、壽命長、製冷量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明的整機結構圖。
[0009]圖中:1膨脹機;2配氣三通;3聯管;4膨脹機;5壓縮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範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11]如圖1所示的一種單壓縮機驅動雙膨脹機的分置式兩級斯特林低溫制冷機,由壓縮機5、聯管3、膨脹機1、膨脹機4、配氣三通2組成。壓縮機5出口經配氣三通2和聯管3分別與兩個膨脹機連通;壓縮機5、膨脹機I和膨脹機4通過聯管3和配氣三通2連接成一個密閉系統、其聯接採用釺焊的方式實現,密閉系統中充裝一定壓力的氦氣工質,通過對壓縮機5電機輸入驅動電壓,推動壓縮機5活塞對壓縮腔氦氣工質做功而產生氣體工質壓力波動,由聯管3和配氣三通2傳遞到膨脹機I和膨脹機4,推動膨脹機I和膨脹機4內推移活塞往復運動,從而實現逆斯特林熱力循環的製冷效應。
[0012]壓縮機5形成氦氣工質壓力波,該氣體工質壓力波通過聯管3、配氣三通2傳遞到膨脹機I和膨脹機4,在兩臺膨脹機的推移活塞兩端形成氦氣工質壓力差,從而推動推移活塞在膨脹機冷缸中的往復運動,實現氦氣工質在制冷機中的逆斯特林熱力循環,並在膨脹機I和膨脹機4的冷端產生製冷效應,根據膨脹機1、膨脹機4和聯管3的不同設計,可以實現膨脹機1、膨脹機4各自不同的製冷溫度和冷量,從而同時滿足用戶不同的製冷要求。
[0013]膨脹機1、膨脹機4可以都是純氣動自由活塞式結構的膨脹機,或都是電機驅動式結構的膨脹機;或一臺為電機驅動式結構的膨脹機,另一臺是純氣動自由活塞式結構的膨脹機。
[0014]本發明的兩級分置式斯特林低溫制冷機,能夠同時提供兩種製冷溫度下的兩種製冷量,既具有多級斯特林低溫制冷機的製冷能力,又具有單級斯特林制冷機的可靠性和製造難度相對較小的優點,是一種可提供兩個溫區製冷能力的制冷機。
[0015]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單壓縮機驅動雙膨脹機的分置式兩級斯特林低溫制冷機,其特徵在於:包括壓縮機、聯管、配氣三通和兩個膨脹機,壓縮機出口經配氣三通和聯管分別與兩個膨脹機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單壓縮機驅動雙膨脹機的分置式兩級斯特林低溫制冷機,其特徵在於:兩個膨脹機為純氣動自由活塞式結構或電機驅動式結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單壓縮機驅動雙膨脹機的分置式兩級斯特林低溫制冷機,其特徵在於:該制冷機的工質為氦氣。
【文檔編號】F25B9/14GK104390383SQ201410607344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3日
【發明者】霍英傑, 張安, 張學林, 閆春傑, 王麗紅 申請人: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