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用注射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14:31:11 1
專利名稱:獸用注射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射器,確切的說是一種金屬製成的獸用注射器。
背景技術:
當前畜牧生產實際工作中,獸醫及廣大養殖戶使用的常規金屬注射器在對 牲畜進行疾病防治注射時,針垂直扎進皮膚後,由於牲畜護痛、或注射人員膽 怯等因素,造成注射操作失控,危急之時注射器同牲畜皮膚表面之間發生了不 同角度的偏移,使針以針基部為頂點發生一定角度的彎曲,彎曲到一定的角度 後,常常發生斷針在牲畜肌體內的現象,且由於針管上無防滑裝置,在注射失 控時把握不住注射器出現意外。 一般發生斷針時針彎曲的角度約為60度以上。 通常發生斷針的部位是針基部,也就是針全部扎進皮膚後針與皮膚表面的交叉 點,這裡是一個焊接點。在注射的實際過程中,由於針的其它部位硬度大、彈 性也大,不易發生彎曲變,所以一般沒有發生過斷裂現象。發生斷針現象會對 牲畜肌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增大醫療難度和成本,也對畜主帶來一定的不必 要損失。有的還需要開刀取出,操作難度增大,如果不作處理,斷針長期停留 在牲畜的肌體內,既不人道,也留下了許多對牲畜甚至對人的安全隱患。使獸 醫的心理壓力增加,聲譽受損。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針對現有獸用金屬注射裝置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 獸用注射器。本實用新型在目前常規金屬注射裝置針管外殼前端再安裝連接一 個套筒,解決了現有獸用金屬注射裝置易斷針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獸用注射器,包括針管、針頭,其特徵在於針管金屬外殼前端設置
有與金屬外殼連接的防斷針套筒,該套筒的前端向針頭方向伸出針筒;所述針
管上設有防滑紋。
所述防斷針套筒前端表面與針頭垂直相交於針基部或高於針基部l一2毫米。
所述防斷針套筒與金屬外殼螺紋連接、直套連接等,其中,螺紋連接最佳。所述防斷針套筒的型號與注射器的型號相匹配。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
採用本實用新型避免斷針現象,減少了安全隱患、不必要的醫療費用和對 牲畜的傷害以及注射人員膽怯的心理,增強了使用者信心,無論是獸醫還是養 殖戶都可以放心使用,製作成本低,具有極強的適用性和推廣價值;針管上設 有防滑紋,在注射失控時注射器不會滑落,提高了注射安全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針管及針頭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防斷針套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常規注射器金屬外殼1前端採用絲口連接方式安裝一個防斷針套筒2, 防斷針套筒2內有內絲6,注射器金屬外殼1上設有與防斷針套筒2內的內絲6 相匹配的外絲4,針管上還設有防滑紋7。安裝連接後防斷針套筒口表面與針3 垂直,或約高於針基部5—至二毫米更佳,針3垂直扎進皮膚後,牲畜護痛驚 恐運動,造成注射器角度偏移,防斷針套筒2與針頭3構成槓桿,套筒2與牲 畜皮膚接觸點構成支點,支撐拔起針頭3,易發生斷裂的針基部5將迅速離開 皮膚,同時縮小了針3發生彎曲的角度,由此杜絕了斷針現象的發生。
防斷針套筒2可以選擇同注射器金屬外殼1一樣的材料,有利於消毒,整 體美觀,經久耐用,防斷針套筒2表面可作一定外觀設計,如條紋等,它與針 管外殼1之間除採用螺紋連接外,還可以採用直套連接等其他方式。防斷針套 筒口作一定的防滑技術處理,根據金屬注射器的型號可以選擇不同的防斷針套 筒2,換取針頭時可以把套筒2取下,也可以從套筒I: 3進行操作,在注射不 易發生斷針現象的牲畜或皮下注射時,套筒2可以取下,且穩固性佳,可以隨 時調節位置,利於操作。
權利要求1、一種獸用注射器,包括針管、針頭(3),其特徵在於針管金屬外殼(1)前端設置有與金屬外殼(1)連接的防斷針套筒(2),該套筒(2)的前端向針頭(3)方向伸出針筒;所述針管上設有防滑紋(7)。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獸用注射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斷針套筒(2)前端表面與針頭(3)垂直相交於針基部(5)或高於針基部(5)1—2毫米。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獸用注射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斷針套筒(2) 與金屬外殼(l)螺紋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獸用注射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斷針套筒(2)與金屬外殼(l)直套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是一種獸用注射器,旨在防止對牲畜注射時發生的斷針現象。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針管、針頭,針管金屬外殼前端設置有與金屬外殼連接的防斷針套筒,該套筒的前端向針頭方向伸出針筒;在針管上設有防滑紋。本實用新型由於增設防斷針套筒,避免了斷針現象,減少了安全隱患、不必要的醫療費用和對牲畜的傷害以及注射時膽怯的心理,增強了使用者信心,無論是獸醫還是養殖戶都可以放心使用,製作成本低,具有極強的適用性和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A61M5/178GK201135666SQ20072008088
公開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31日
發明者楊可越 申請人:楊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