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湖泊圍攔養殖河蟹的組合網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14:31:31 1
專利名稱:一種湖泊圍攔養殖河蟹的組合網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地說就是一種利用圍網、石籠網、地籠網等網
具組合而成的能防止河蟹逃跑的湖泊圍攔養殖河蟹的組合網具。
背景技術:
湖泊圍攔養蟹是利用大水域的生態環境,把某一部分水域圍攔起來,將河蟹養殖 在圍攔區內的一種養殖技術。湖泊圍攔養蟹具有養殖條件優越,水質好,溶氧量高,水草、螺 蜆等餌料生物鮮活豐富,河蟹生長快、病害少、成本低、產量高、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然而, 傳統的湖泊圍攔養蟹方法,主要是採取單層圍網,河蟹的逃逸率高達40%,大大影響了養殖 效益。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目前湖泊圍攔養蟹逃逸率高的現狀,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雙層石籠圍網 和地籠網相結合的裝置,可以有效降低河蟹的逃逸率。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湖泊圍攔養殖河蟹的組合網 具,由外層圍網、地籠網、內層圍網、主石籠、和副石籠組成。外層圍網和內層圍網網目為 2. 5-3cm,內、外層圍網上端均用綱繩固定在圍攔毛竹樁上,毛竹樁樁距為2-3m、樁高為高出 水平面2-2. 5m,兩層毛竹樁間的距離為2-5m,內層圍網底部與主、副石籠固定在一起沉入 泥中,主、副石籠間距0. 5m,副石籠置於內層圍網內側,主石籠緊靠內層圍網外側;主、副石 籠是直徑分別為15cm和10cm,用網片縫合成的圓筒,內裝直徑3 4cm的石塊;優選的填 充石子量為70% 80% ;內層圍網上端設置反罩網,反罩網寬50cm,向內向下傾斜,夾角成 45° ,並通過綱繩固定在毛竹樁上,末端向下垂直40cm;外層圍網底部通過綱繩與插入水 底泥中的地錨固定。地籠網放置在內、外層圍網的中間水底。 本組合網具具有以下優點一是利用雙層圍網可以有效防止圍攔內河蟹的逃逸; 二是內層圍網上端設置反罩網,即使河蟹能夠攀爬到內層圍網上端,最後到了反罩網後,也 會掉落在圍攔區內;三是設置了主、副石籠,可以使圍網在風浪較大的情況下,網片不會漂 移,防止河蟹逃逸;四是雙層圍網之間有地籠網,每天只要檢查地籠網內是否有河蟹,就可 知道圍網是否有破損,可以起到亡羊補牢的作用。因而,利用雙層圍網、反罩網、石籠、地 籠網等組合的網具,可有效降低河蟹的逃逸率,通常利用上述方法的圍攔養殖回捕率可達 90%以上。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地籠網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1中1-綱繩、2-毛竹樁、3-外層圍網、4-地籠網、5-內層圍網、6-反罩網、 7-主石籠、8_副石籠。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對本發明進作一步說明。
實施方式一 1、選址打樁。選枯水期一月份用毛竹打樁圍欄,圍欄區水深O. 8m,水底較平坦。樁 打好後露出水面2. 2m(養殖期間最高水位2. 0m),樁距3m,在受風面用斜樁對圍欄毛竹樁加 固。內、外兩層圍欄毛竹樁相距3m。圍欄水面面積40畝。 2、雙層圍網設置。內、外層圍網5、3的材料為聚乙烯,內、外層圍網5、3上端分別 用綱繩固定在內、外兩層圍欄毛竹樁上。內層圍網5網目2.5cm,底部分別與主、副石籠7、 8縫合在一起,二者間距0. 5m, 一起沉入泥中,副石籠8位於內層圍網5內側;防止因主石籠 破損而河蟹外逃,主石籠7緊靠內層圍網5外側;主、副石籠7、8的材料為聚乙烯,直徑分別 為15cm和10cm,填充石子量70X。內層圍網5上端設置反罩網6,寬50cm,向內向下傾斜, 夾角a成45° ,並通過綱繩固定在毛竹樁上,末端再垂直向下40cm,防止河蟹外逃;外層圍 網3網目3cm,底部通過綱繩與插入水底泥中的地錨固定。 3、地籠網設置。地籠網4放置在內、外層圍網5、3的中間水底,其骨架用鐵絲製成、 網片材料為聚乙烯。4、蟹种放養。3月底放養,放養規格為60-120隻/kg,放養密度為5000隻/hm2。
5、飼養管理。養殖期間每天檢查地籠一次,發現地籠網4裡有河蟹,要即時捕出放 回養殖區域,同時對圍網進行檢查、修補。經過7個月的飼養,起捕率達91%。
實施方式二 1、選址打樁。選枯水期12月份用毛竹打樁,圍欄區水深1. Om,水底較平坦。樁打 好後露出水面2. 5m(養殖期間最高水位2. Om),樁距2. 5m,在受風面用斜樁對圍欄樁加固。 內、外兩層圍欄毛竹樁相距4. 5m。圍欄水面面積50畝。 2、雙層圍網設置。內、外層圍網5、3為聚乙烯材料,內、外層圍網5、3上端分別用 綱繩固定在內、外兩層圍欄毛竹樁上。內層圍網5網目2. 5cm,底部分別與主、副石籠7、8縫 合在一起,二者間距0. 5m,一起沉入泥中。副石籠8位於內層圍網5內側,主石籠7緊靠內 層圍網5外側。主、副石籠7、8直徑分別為15cm和10cm,填充石子量80X。內層圍網5上 端設置反罩網6 (防逃網),寬50cm,向內向下傾斜,夾角a成45° ,並通過綱繩固定在毛竹 樁上,末端再垂直向下40cm,防止河蟹外逃;外層圍網3網目3cm,底部通過綱繩與插入水底 泥中的地錨固定。 3、地籠網設置。地籠網4放置在內、外層圍網的中間水底,其骨架用鐵絲製成、網 片材料為聚乙烯。 4、蟹种放養。第二年3月底放養,放養規格為60-120隻/kg,放養密度為7000隻 /hm2。 5、飼養管理。養殖期間每天檢查地籠一次,發現地籠網4有河蟹,要即時捕出放回 養殖區域,同時對圍網進行檢查、修補。經過7個月的飼養,在養殖區用地籠捕捉,起捕率達 93%。
權利要求
一種湖泊圍攔養殖河蟹的組合網具,由外層圍網、地籠網、內層圍網、主石籠、和副石籠組成;外層圍網和內層圍網網目為2.5-3cm,內、外層圍網上端均用綱繩固定在圍攔毛竹樁上,毛竹樁樁距為2-3m、樁高為高出水平面2-2.5m,兩層毛竹樁間的距離為2-5m,內層圍網底部與主、副石籠固定在一起沉入泥中;主、副石籠間距0.5m,副石籠置於內層圍網內側,主石籠緊靠內層圍網外側;主、副石籠是直徑分別為15cm和10cm,用網片縫合成的圓筒,內裝直徑3~4cm的石塊;內層圍網上端設置反罩網,反罩網寬50cm,向內向下傾斜,夾角成45°,並通過綱繩固定在毛竹樁上,末端向下垂直40cm;外層圍網底部通過綱繩與插入水底泥中的地錨固定;地籠網放置在內、外層圍網的中間水底。
2.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湖泊圍攔養殖河蟹的組合網具,其特徵是所述的主、副石籠內 填充石子量為70% 80%。
全文摘要
本項發明屬於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地說就是一種利用圍網、石籠網、等網具組合而成的能防止河蟹逃跑的湖泊圍攔養殖河蟹的組合網具。外層圍網和內層圍均固定在毛竹樁上;內層圍網底部與主、副石籠固定在一起一併沉入泥中,內層圍網上端設置「Γ」型反罩網(防逃網);外層圍網底部用地錨插入水底泥中固定;地籠網設置在內、外層圍網的中間水底。本發明具有優點是利用雙層圍網可以有效防止圍攔內河蟹的逃逸;內層圍網上端設置反罩網,即使河蟹能夠攀爬到內層圍網上端,最後到了反罩網後,也會掉落在圍攔區內;設置了主、副石籠,可以使圍網在風浪較大的情況下,網片不會漂移。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1715748SQ200910234900
公開日2010年6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7日
發明者何杰, 徐跑, 狄瑜, 胡海彥, 邴旭文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