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易夫人跟汪劍池什麼關係(易興華的死令人淚目)
2023-06-08 05:12:35 3
電視劇《傳家》熱播,不知道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幕,對我來說,鍾靈、鍾玉、鍾秀三姐妹的父親易興華的死最令我難過,耿耿於懷。
他是一名企業家,也是死活不願與日本人合作的愛國人士,卻主動走到日本人的槍口下,主動開槍,以自己的死激勵自己的兒女不忘國恥,堅定立場。
這是什麼樣的愛國精神,又是什麼樣的父親!
很難有人不被打動!
所以,易興華被日本人擊斃的場面相信很多人都是流淚看完的。
想起一句江湖話「有人提劍來sha人,有人沐血來問道」,這句話用在易興華身上正合適,他就是沐血問道的人。
雖然這只是一部電視劇,易興華只是一個虛擬人物,可是他的民族精神是真實的,這曾是千千萬萬的中國英雄們的真實歷程!
易興華這個角色深深感染了我,所以我特地去查了他在歷史上的真實原型是什麼樣的,結果其原型的結局與易興華完全不同,可能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傳家》中星華百貨其實是以上海永安百貨為原型的。永安百貨在當時號稱「上海灘四大百貨之首」,上海無人不知。
據《申報》記載,其在1918年成立,開業當天就鑼鼓喧天,顧客大排長龍,幾乎水洩不通,大為火爆。
而永安百貨的創始人叫郭樂,正是易興華的原型了。
郭樂在18歲時,即1890年,就遠赴澳大利亞跟隨堂哥學習經商,7年後,他在澳大利亞開了一個「永安果欄」。
由於郭樂非常有經濟頭腦,永安果欄被經營得越來越好,業務種類多種多樣,後來永安果欄不斷開設分店,發展壯大,最終成為「雪梨三大華人果欄之一」,幾個兄弟也全在這裡幫忙,這就是郭氏兄弟有資本開設永安百貨的原因了。
郭樂先後在香港、上海開了永安百貨之後,身家就有點像《傳家》中演的那樣了,成為上海灘首屈一指的商界名 流了。
1932年,日軍忽然入侵上海的時候,永安公司損失慘重,當時的永安紡織廠、印染廠等無端遭到日軍炮火襲擊,不僅造成很多工人死亡,而且廠房和生產設備也毀於一旦,財物損失幾十萬元。
同時,也確實如《傳家》中所講的那樣,日本人千方百計想霸佔永安公司,主要是利用永安生產物資,供日本本國和侵略需要,而且也需要航線,將物資運出去。
所以郭樂面臨非常大的壓力,只是他沒有易興華那麼強烈地表現出愛國心和民族精神,郭樂考慮更多的是如何維持郭家的企業不被外敵搶去。
在艱難經營中,到了1937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永安公司新建的大廈不幸被炮火擊中,不僅職工和民眾死傷嚴重,財物也蒙受了巨大損失。
郭樂沒辦法,他以永安是「英商」的砝碼跟日本人對抗,但可惜英國當局在調查後,認為永安的管理層都是中國人,不符合英商的條件,不予承認。郭樂對此憤憤不平。
為了尋求保護傘,郭樂又撤銷了上海永安公司的英商註冊,改為美商註冊,為了成為「美商」,他只能退居副總裁,讓美國人入駐管理層,並讓美國人跟日本人交涉賠償的問題。
可就是這樣,郭樂的人身安全仍然受到威脅,1938年4月他離開了上海,美國人主持大局,在1939年,永安紡織印染廠最終以大美公司名義與日商裕豐紗廠籤訂合作合約,也就是說,迫於形勢,永安終究與日本人合作了。
而郭樂去了美國,在美國又開了兩家永安公司,加上他身體不好,要在美國養病,就再也沒有回到中國了。
1956年10月12日,在商界叱吒風雲的郭樂去世,享年83歲。
不得不說,郭樂與《傳家》中的易興華相比,在民族情感上要大打折扣了,估計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但是,設身處地想想,在當時的社會壓力下,槍炮,億萬萬中國同胞團結起來尚且不能與強敵對抗,何況是一個商人呢?
他選擇英商也好,美商也好,無非是為了對抗日本的迂迴之策,可以理解,就算最後確實與日本紗廠合作了,但那時郭家兄弟只是表面上的董事長了,哪裡又有實權?
縱觀郭樂這傳奇的一生,我們能深深地體會到,生活在亂世,被動挨打的環境下,即便是商界奇才也不能撼動歷史的一分一毫,個人碰上強權,只會是哀嚎哭泣的弱者。
感慨那段歷史,那段悲傷歲月,那些逝去的政商界英雄人物,更珍惜當下的太平盛世,國強ze民強!
另註:如有讀者想看永安百貨的歷史進程,它是如何在戰亂年代還屹立不倒的(恐怕也出乎很多人想像),可以留言「想看」,我下期再寫。
——
作者:杯子讀書,爆款微頭條寫作課講師;網絡小說作者。熱愛寫作,熱愛讀書和追劇,歡迎關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