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用多功能置物架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20:55:01 2
專利名稱:一種車用多功能置物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術領域,特指一種組合式的、可方便地分門別類放置物品的車用多功能置物架。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汽車逐漸走入千家萬戶,大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在很多汽車的駕駛座和副駕駛座之間設置有一用於讓司機放置物品的盒子,但這些盒子體積普遍較小,且其內的空間很少分隔,一來使得司機難以放置較多的物品,二來放置於其內的物品也較為雜亂,使得司機要找出某個物品時,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非常的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車用多功能置物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底架,底架上設置有活動連接的下層框架和上層框架,其中,下層框架的一側為一上端開口的大籃框,另一側則設置有一個抽屜,上層框架中部鉤設有提籃,在上層框架對應於下層框架的抽屜的一側固定有一小籃框,小籃框和提籃之間為一空心區,該空心區對應於下層框架的抽屜的上隔板。
底架一側向前伸出,其上卡設有分隔成多格的小框。
下層框架四周的立柱為空心管,上層框架四周的立柱的下端插接在呈空心管狀的立柱內。
所述的底架、下層框架以及上層框架皆可伸縮。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多層活動框架的形式,且這些框架之間又設置有大小不同的籃框和抽屜等等,使得本實用新型可分門別類地放置各種不同的物品,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其結構也非常簡單。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並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見附圖1和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底架10上設置有下層框架20和上層框架30,下層框架20四周的立柱23為空心管,上層框架30四周的立柱34的下端插接在呈空心管狀的立柱23內。下層框架20的一側為一上端開口的大籃框21,另一側則設置有一個抽屜22,上層框架30中部設置有提籃31,提籃31的四周成型有掛鈎311,提籃31通過其上的掛鈎311與上層框架30兩側的橫杆掛接,在上層框架30對應於下層框架20的抽屜22的一側固定有一小籃框32,小籃框32和提籃31之間為一空心區33,該空心區33對應於下層框架20的抽屜22的上隔板,以放置一些高度較大的物品。
另外,底架10一側向前伸出,其上卡設有分隔成多格的小框40,該小框40是通過其下端的卡鉤41而卡設在底架10上的。小框40內可以放置一些小物品,如CD唱片等。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適應不同的車型,所述的底架10、下層框架20以及上層框架30皆可伸縮,以與車上的空間配合。
使用者可根據要放置物品的大小和種類,而將其放置在不同的籃框或抽屜中,使用非常方便。
此外,該多功能置物架除了可為兩層式外,也可根據需要設置三層或四層等,其籃框和抽屜的數量和位置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而有所變化。
權利要求1.一種車用多功能置物架,包括底架(10),其特徵在於底架(10)上設置有活動連接的下層框架(20)和上層框架(30),其中,下層框架(20)的一側為一上端開口的大籃框(21),另一側則設置有一個抽屜(22),上層框架(30)中部鉤設有提籃(31),在上層框架(30)對應於下層框架(20)的抽屜(22)的一側固定有一小籃框(32),小籃框(32)和提籃(31)之間為一空心區(33),該空心區(33)對應於下層框架(20)的抽屜(22)的上隔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用多功能置物架,其特徵在於底架(10)一側向前伸出,其上卡設有分隔成多格的小框(4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用多功能置物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下層框架(20)四周的立柱(23)為空心管,上層框架(30)四周的立柱(34)的下端插接在呈空心管狀的立柱(23)內。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車用多功能置物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底架(10)、下層框架(20)以及上層框架(30)皆可伸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術領域,特指一種組合式的、可方便地分門別類放置物品的車用多功能置物架。它包括一個底架,底架上設置有活動連接的下層框架和上層框架,其中,下層框架的一側為一上端開口的大籃框,另一側則設置有一個抽屜,上層框架中部鉤設有提籃,在上層框架對應於下層框架的抽屜的一側固定有一小籃框,小籃框和提籃之間為一空心區,該空心區對應於下層框架的抽屜的上隔板。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多層活動框架的形式,且這些框架之間又設置有大小不同的籃框和抽屜等等,使得本實用新型可分門別類地放置各種不同的物品,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其結構也非常簡單。
文檔編號B60R7/08GK2621999SQ0322658
公開日2004年6月30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03年5月30日
發明者陳立人 申請人:李孟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