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複合檢查井蓋支座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20:48:06 2
專利名稱:塑膠複合檢查井蓋支座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查井蓋支座,具體說是涉及一種塑膠複合檢查井蓋支座。技術背景檢查井蓋支座,是各類檢查井蓋在實際應用中作為井蓋定位承重的專用載體。傳統井蓋支座一般採用與井蓋質地相對應的材料來製作。如:水泥井蓋配水泥支座;鑄鋼井蓋配鑄鋼支座;樹脂井蓋配樹脂支座。上述材料製作的井蓋支座,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如下缺陷:一、上述檢查井蓋支座,由於各種原因普遍存在接地面積過小,荷載承壓時產生的壓強對井蓋支座支撐體勢必會形成一定的破壞,造成檢查井口部歪斜、沉降、井周開裂等現象。二、傳統檢查井蓋支座,由於製作材料的局限所致,普遍存在表象不佳。例如:鑄鋼井蓋支座鏽蝕嚴重,而水泥、硬質塑料及樹脂材料製作的井蓋支座,易產生崩邊、掉渣、殘損等機械性損傷。同時這些材料製作的井蓋支座還存在著老化周期短,長時間碾壓衝擊易產生分子疲勞斷裂。三、傳統井蓋支座一般採用單體支撐結構,支座承載邊圈較窄,起不到分散壓強應有作用,相反窄邊本身更易受到衝擊損傷。不僅自身會因外力變形斷裂,還會造成受其保護的井蓋連鎖受損。也是由於同樣的原因限制,傳統井蓋支座根本不能做裝飾性設計,也就談不上美化環境。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承壓能力強,製造成本低,使用壽命長,實用美觀的塑膠複合檢查井蓋支座。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塑膠複合檢查井蓋支座,其特徵是:包括環形體結構的支座骨架,所述支座骨架的環形空腔內填充有塑膠或發泡水泥,表面粘貼有裝飾貼面。所述支座骨架為圓形、方形或多邊形。所述支座骨架的外環形底部設有外翻直角邊。所述支座骨架的內環上設有具有衝壓翻邊的井蓋坐落卡臺。所述裝飾貼面為採用彩色塑膠材料、樹脂材料或金屬造型花邊製作的複合層。本實用新型塑鋼複合檢查井蓋支座具有以下技術特點:一、本實用新型井蓋支座,是依據受力面積與壓強的物理關係而設計,用鋼製型材料通過機械圈圓組合焊接,該工藝有效擴展了井蓋支座的承載受力面,將井蓋做工時產生的壓強有效地釋放減弱,從而保護了檢查井蓋的使用完好率。二、本實用新型井蓋支座,可根據具體使用要求將支座內部空腔用發泡水泥或塑膠材料填充成實體。這樣既滿足了提高製品承載力的目的,又不會使井蓋支座的製作成本過高,同時這種材料的應用也形成了金屬製品的鏽蝕介質,使支座金屬材料的氧化周期和使用壽命得以延長。三、本實用新型井蓋支座,由於採用承壓寬邊設計,雙環中空結構形成的承載面凹槽內,可填充彩色塑膠材料;製作裝飾花邊;鑲嵌標識牌或模壓文字圖案等。使井蓋支座在滿足功能使用前提下,起到美化環境,提升功能性產品的藝術效果。四、本實用新型井蓋支座,可根據客戶需求和使用氛圍,製作成外方內圓的井蓋支座。這種支座的方形外邊框也可做成上起卡臺,這樣在應用時將卡臺與地面平行安裝,即可在原有井蓋基礎上形成鋪設裝飾蓋板的卡位空間,用裝飾蓋板隱去井蓋來襯託使用環境。如能在公園、廣場、政府機關、旅遊景區等地鋪設有著絕佳使用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塑膠複合檢查井蓋支座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塑膠複合檢查井蓋支座產品俯視圖。具體實施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塑膠複合檢查井蓋支座,包括採用角鋼、扁鋼或方鋼通過機械圈圓組合焊接成環形體結構的支座骨架1,該支座骨架I的主體形狀為方形、圓形或多邊形。在支座骨架I的環行空腔內填充有塑膠材料或發泡水泥2,使其成實心體,在上述工藝完成後形成的表層壓入或粘貼有裝飾貼面3。所述裝飾貼面3為採用彩色塑膠材料、樹脂材料或金屬造型花邊製作的複合層。在上述支座骨架I的外環底部通過衝壓形成外翻直角邊4,其內環設有具有衝壓翻邊的井蓋坐落卡臺5。
權利要求1.一種塑膠複合檢查井蓋支座,其特徵是:包括環形體結構的支座骨架(1),所述支座骨架(I)的環形空腔內填充有塑膠或發泡水泥(2 ),表面粘貼有裝飾貼面(3 )。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膠複合檢查井蓋支座,其特徵是:所述支座骨架(I)為圓形、方形或多邊形。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膠複合檢查井蓋支座,其特徵是:所述支座骨架(I)的外環形底部設有外翻直角邊(4)。
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膠複合檢查井蓋支座,其特徵是:所述支座骨架(I)的內環上設有具有衝壓翻邊的井蓋坐落卡臺(5)。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膠複合檢查井蓋支座,其特徵是:所述裝飾貼面(3)為採用彩色塑膠材料、樹脂材料或金屬造型花邊製作的複合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膠複合檢查井蓋支座,該井蓋支座包括環形體結構的支座骨架,所述支座骨架的環形空腔內填充有塑膠或發泡水泥,表面粘貼有裝飾貼面。本實用新型擴展了井蓋支座的承載受力面,提高了承壓力,支座成本低,實用美觀。
文檔編號E02D29/14GK203160276SQ20132001016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9日
發明者丁永傑 申請人:丁永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