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調式秸稈處理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15:05:46 1

本實用新型屬於農用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調式秸稈處理機。
背景技術:
多年來玉米等作物收割後剩餘的秸稈被大量焚燒,給自然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汙染。另一方面,由於常年追求糧食高產,不斷的增加作物密度,從而掠奪式的汲取土壤中的養分,使得土壤中的養分極度匱乏,板結不透氣,犁底層逐年增厚,造成作物容易倒伏,產量降低的情況日趨嚴峻。
現有技術中處理秸稈通常採用摟草機清除秸稈,其旋轉耙組固定,旋轉耙之間的角度不可調,清除的秸稈只能清除出田塊或者焚燒。在玉米作物種植中,使用免耕播種機在玉米秸稈留茬和少量秸稈覆蓋條件下免耕播種,減少了玉米秸稈的焚燒;但是一旦秸稈覆蓋量超過三分之一,就給機械免耕播種帶來了問題,難以保證播種質量。玉米秸稈全覆蓋寬窄行狀態下免耕播種成為一個大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可調式秸稈處理機,其旋轉耙的角度可以調節,旋轉耙之間形成一定的夾角使秸稈可以摟到相應的窄行裡,將當年待播的作業帶的秸稈清理乾淨;同時留在窄行裡的秸稈充分利用了剩餘養分,逐年減少土地鈣化、板結的現象。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以上目的,採用如下方案:一種可調式秸稈處理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末端的兩側分別活動連接有2個T型支架,所述T型支架包括橫杆和豎杆,所述T型支架可以以所述豎杆的末端為軸心沿水平面轉動調整角度,所述T型支架的橫杆的兩端分別活動連接有第一支撐杆和第二支撐杆,所述第一支撐杆和第二支撐杆的末端設有角度調節裝置,所述角度調節裝置與旋轉耙的旋轉軸連接,當處於工作狀態時,所述旋轉耙的旋轉軸與地面垂直。
進一步的,所述角度調節裝置包括用於安裝所述旋轉耙的旋轉軸的套管、第一連杆、第二連杆,所述套管一端與所述支撐杆活動連接,所述套管另一端的側面與所述第一連杆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杆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杆的一端活動連接,所述第二連杆的另一端沿軸向設有若干通孔,所述支撐杆靠近所述角度調節裝置的部位設有通孔,通過銷釘穿過第二連杆和支撐杆上的通孔,可將第二連杆與支撐杆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撐杆的長度大於所述第二支撐杆。
進一步的,所述機架末端靠近所述T型支架處設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上設有若干通孔,所述T型支架的豎杆末端垂直固定連接有一個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與所述機架鉸接,定位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弧形板下方並設有通孔,當所述定位杆轉動時,定位杆上的通孔能夠對應所述弧形板上的通孔,並可以通過銷釘固定。
進一步的,它還包括第三連杆,所述第三連杆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杆活動連接,其另一端設有若干通孔,所述T型支架的橫杆的中部設有通孔,所述第三連杆和T型支架通過銷釘插入對應的通孔進行固定。
本實用新型對比現有技術可實現以下有益效果:旋轉耙角度可調,可以有效的把秸稈固定在田塊中,充分利用秸稈剩餘養分,提高土壤有機質,逐年減少土地鈣化、板結的現象;結合深松、免耕播種,可以做到少動土,減少農機作業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俯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旋轉耙示意圖;
圖4為處理後的田塊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至圖3,一種可調式秸稈處理機,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末端的兩側分別活動連接有2個T型支架2,所述T型支架2包括橫杆21和豎杆22,所述T型支架2可以以所述豎杆22的末端為軸心沿水平面轉動調整角度,所述T型支架2的橫杆21的兩端分別活動連接有第一支撐杆3和第二支撐杆4,所述第一支撐杆3和第二支撐杆4的末端設有角度調節裝置5,所述角度調節裝置5與旋轉耙6的旋轉軸連接,當處於工作狀態時,所述旋轉耙6的旋轉軸與地面垂直。
所述角度調節裝置5包括用於安裝所述旋轉耙6的旋轉軸的套管51、第一連杆52、第二連杆53,所述套管51一端與所述支撐杆活動連接,所述套管51另一端的側面與所述第一連杆52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杆52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杆53的一端活動連接,所述第二連杆53的另一端沿軸向設有若干通孔,所述支撐杆靠近所述角度調節裝置5的部位設有通孔,通過銷釘穿過第二連杆53和支撐杆上的通孔,可將第二連杆53與支撐杆固定。
所述第一支撐杆3的長度大於所述第二支撐杆4,使相鄰的旋轉耙6的位置錯開,並能夠順利的調整之間的夾角。
所述機架1末端靠近所述T型支架2處設有弧形板11,所述弧形板11上設有若干通孔,所述T型支架2的豎杆22末端垂直固定連接有一個定位杆23,所述定位杆23的一端與所述機架1鉸接,定位杆2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弧形板11下方並設有通孔,當所述定位杆23轉動時,定位杆23上的通孔能夠對應所述弧形板11上的通孔,並可以通過銷釘固定。
它還包括第三連杆7,所述第三連杆7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杆活動連接,其另一端設有若干通孔,所述T型支架2的橫杆21的中部設有通孔,所述第三連杆7和T型支架2通過銷釘插入對應的通孔進行固定。
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通過相應的懸掛裝置與拖拉機進行連接,並通過拖拉機的液壓裝置調節本實用新型的高度,使所述旋轉耙6貼合地面至合適的高度。所述旋轉耙6數量為4個,分別相應的安裝在所述2個T型支架2上。然後通過調節所述定位杆23調整所述2個T型支架的角度,然後用銷釘固定;調整第一支撐杆3和第二支撐杆4的角度,通過調節所述角度調節裝置5來調節旋轉耙6的角度並固定。調節後的狀態大致參考圖1,中間2個旋轉耙前後錯開,不留間隔,兩側的旋轉耙與相鄰的旋轉耙間隔30釐米至40釐米為宜。然後開動拖拉機進行帶動本實用新型進行秸稈處理作業,由於旋轉耙間形成了2個間隔,旋轉耙在拖拉機的帶動下與地面接觸並旋轉,將秸稈清理至這2個間隔中,並且在中間兩個旋轉耙的夾角內清理出空白地帶以便播種。處理後的田塊如圖4所示,秸稈帶81、83分別位於耕種帶82的兩側,其內部存放清理出的秸稈;耕種帶82用於下一次播種,帶內的秸稈被清理乾淨;秸稈帶81、83整齊的位于田塊內,給土壤提供養分;通過進一步的調節角度,可以控制所述秸稈帶81、83和耕種帶82的寬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