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的陝北電影(紅色電影故事38)
2023-06-07 14:44:48 1
文/孫海帆
在中國革命史上,陝北紅軍是一支獨特的武裝力量,它由劉志丹、謝子長等一批共產黨人創建,在1935年秋天與從江西長徵而來的中央紅軍會師之前,由徐海東任軍團長、程子華任政委、劉志丹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建制下已有7000餘人,他們的存在給中央紅軍及毛澤東極大的驚喜,也為日後中央紅軍落腳陝北創造了條件。令人惋惜的是,劉志丹在次年4月14日率部參加紅軍東徵的戰鬥中犧牲,時年33歲。
劉志丹(1903-1936)
1951年,北京電影製片廠以陝北紅軍的鬥爭為背景,拍攝了影片《陝北牧歌》,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專門表現陝北紅軍的影片,而直到1979年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北鬥》上映,劉志丹領導的陝北紅軍才再次出現在銀幕上,因為在1962年,由劉志丹的弟媳李建彤所著的長篇傳記小說《劉志丹》受到劇烈的批判並牽連了上萬人受迫害,因此有關劉志丹的一切文藝作品都成了「敏感題材」,所以,以劉志丹以及陝北紅軍為題材的影視作品在「17」年中也鳳毛麟角。
影片海報
影片《陝北牧歌》由凌子鳳導演,孫謙編劇,劉斌、張繼權、張雲、裴然、郭揚庭等主演,影片故事是:
1935年,陝北高原臥牛鎮的放羊娃成寶娃和白海旺的閨女兩人情投意合,但屢受地主和國民黨兵的欺辱。憤怒的農民忍無可忍,暗中組織了自己的赤衛隊伍,盼望劉志丹領導陝北紅軍早日打過來。
紅軍派工作人員老李前來臥牛鎮發動群眾,被國民黨兵追捕,寶娃和白秀蘭唱著陝北山歌《崖畔上開花》掩護老李脫險,但卻被國民黨兵搶去了兩隻羊。
東家張瑞堂得知情況十分惱怒,要槍斃寶娃,秀蘭的父親白海旺咬著牙說要賠償張瑞堂兩隻羊的錢,他拿出了女兒最喜歡的手鐲。
而黨支部馬三寶也在暗地組織鄉親們捐款,終於張瑞堂拿到賠款放了寶娃,寶娃出來後義無反顧參加了革命隊伍。
張瑞堂得知又出花招,要把寶娃喜歡的秀蘭送給國軍邱團長做小妾,關鍵時刻,老李帶著隊伍救下秀蘭。
劉志丹領導的陝北紅軍與遊擊隊向臥牛鎮發起進攻,馬三寶帶領赤衛隊配合紅軍打敗了邱團長率領的守軍,地主張瑞堂被打死,臥牛鎮的農民終於有了自己的土地,而寶娃和秀蘭則在結婚後一起投奔的紅軍。
儘管《陝北牧歌》和同時期的影片一樣帶有強烈的時代烙印,故事也在窮人受苦、反動地主和國民黨兇殘、紅軍是人民的救星等大框架內,但是《陝北牧歌》還是有一定的特點,首先它是新中國電影製片廠第一次將故事背景放在陝北高原,因此從外觀上而言說它是中國第一部「西部片」也不為過;其次,本片中採用陝北民歌和敘事相結合的形式,這在中國電影中也是第一次,從影片中人們可以看到後來的《北鬥》、《黃土地》及許多「中國西部片」的雛形。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由劉熾作曲的歌曲《崖畔上開花》等歌曲日後廣為傳唱,被人誤認為它們是民間流傳下來的陝北民歌。
在本片演員中,飾演「禿子」的封順日後最為人所知,封順從影50年,參加拍攝影片150多部,儘管他飾演的大都是如《呂梁英雄傳》中的日本小隊長、《龍鬚溝》中的馮狗子、《林家鋪子》中的陸和尚、《小兵張嘎》中的胖偽軍、《神秘的大佛》中的管家賴猴等一類反派和丑角,但做一名人民藝術家,他對每一個角色都演的投入和認真,對藝術相當的嚴謹。1997年,在拍完他人生最後一部電影《洗澡》之後,封順這位出道於解放前「滿影」,成就於新中國電影的「金牌配角」因患肺癌去世,享年78歲,在影片《洗澡》的最後,影片導演專門介紹了封順,以此向他致意。
封順(1921-1999)
下一期介紹新中國第一部表現留美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的影片《走向新中國》
(本文根據相關資料整理編寫,圖片來自網絡,若有異議告知我們即刻刪除)
版式編輯 ∣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