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獨立水路的排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12:04:5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出水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排冷裝置。
背景技術:
在淋浴結束後,管道內不可避免地會有一部分水沒有流出。當用戶下一次進行淋浴時,這些殘留水因為殘留時間長而變成了冷水。用戶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這些冷水澆淋,淋浴體驗很差。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市面上有一些花灑具備了排殘留水的功能,在淋浴開始時,先通過殘留水出水口將殘留水排出。這樣用戶進行淋浴時,花灑中流出的就是溫度適合的混合水,用戶體驗能夠得到大大加強。
但是,現有的排殘留水結構具有其局限性,主要體現在,花灑中的殘留水分為閥前殘留水和閥後殘留水。閥前殘留水指的是冷水、熱水及混合水管路中還沒有流入主控閥的混合水;閥後殘留水指的是經過主控閥流入出水水管後沒有從花灑中流出的水。市面上存在一種淋浴裝置,可以實現排出閥前閥後的殘留水,具體的原理就是通過一分別連通閥前殘留水和閥後殘留水的管道,先排出閥前殘留水,在閥前殘留水流過管道時,利用文丘裡效應將閥後殘留水吸出一併排出。這個結構的問題在於:在一些地區,由於閥前殘留水管路長度的原因,閥前殘留水的水量往往很少,而閥後殘留水水量相對較大,用上述的結構在閥前殘留水排完之後,依然會有一部分閥後殘留水殘留。不能達到徹底排出殘留水的目的,用戶在淋浴時依然會被冷水澆淋,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獨立水路的排冷裝置,能夠實現主控閥前的混合水路以及主控閥後的出水水路中的殘留水同時排出,並且兩路管路中的殘留水能夠被徹底排盡。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獨立水路的排冷裝置,包括:獨立設置的閥前排冷水路和閥後排冷水路、以及控制閥前排冷水路和閥後排冷水路同時打開或關閉的控制閥;
所述閥前排冷水路的進水段分別連接主控閥的混合水腔與控制閥的第一進水口,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連接所述控制閥的第一出水口;所述閥後排冷水路的進水段分別連接出水水管和控制閥的第二進水口,閥後排冷水路的出水段連接所述控制閥的第二出水口;所述控制閥打開時,混合水腔中的殘留冷水以及出水水管中的殘留冷水分別同時從所述閥前排冷水路和閥後排冷水路的出水段排出。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設置一感溫元件,所述第一出水口中流出的殘留冷水經過感溫元件後從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排出,所述殘留冷水的水溫達到或超過所述感溫元件的預設值時,所述感溫元件關閉所述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連接至手持花灑,其嵌套設置於所述手持花灑的出水口內。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閥後排冷水路的進水段與頂噴花灑的出水水管連通。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閥後排冷水路的出水段為一獨立設置的排冷出水口;所述控制閥打開時,頂噴花灑的出水水管中的殘留水在重力作用下從所述排冷出水口留出。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控制閥包括一推桿,其受一原子筆按壓機構驅動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切換;所述推桿的外周沿著推桿的軸向方向分別設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進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進水口、第二出水口分別沿著推桿的軸向設置於所述控制閥的閥體上;所述推桿位於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進水口與第一出水口連通,第二進水口與第二出水口連通;所述推桿位於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一進水口與第一出水口的連通處被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隔斷;所述第二進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連通處被所述第二密封圈密封隔斷;所述推桿的外周沿著推桿的軸向方向還設有至少一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位於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間。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原子筆按壓機構還包括一按壓延時結構,所述按壓延時機構使得所述推桿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後,經過一定的延時時間自動復位至第二位置。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控制閥包括一旋鈕、以及與所述旋鈕連動設置的切換閥芯,所述第一進水口、第一出水口分別設置於所述切換閥芯上;轉動所述旋鈕帶動切換閥芯轉動,使得所述第一進水口、第一出水口與所述閥前排冷水路的進水段、出水段連通或錯開。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控制閥還包括一凸輪以及一單向閥;所述凸輪與所述旋鈕連動設置;所述單向閥的進水口為所述第二進水口,出水口為所述第二出水口;轉動所述旋鈕帶動凸輪轉動,使得凸輪的凸出端與所述單向閥頂抵,產生的頂抵作用力使得所述單向閥打開。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獨立水路的排冷裝置,通過設置兩個相互獨立的排冷水路,由一個控制閥同時控制,這樣就可以實現打開控制閥時,閥前和閥後的殘留水能夠同時進行排放。並且排放過程是相互獨立的,彼此互不影響。不會因為閥前殘留水排得比較快而影響閥後殘留水的排放,能夠實現殘留水的徹底排放。用戶在淋浴前只要經過了排冷操作,就不會再有被冷水澆淋的可能性,從根本上解決了排冷不徹底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獨立水路的排冷裝置,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連接至手持花灑的出水口,簡化了水路,使得閥前殘留水直接從手持花灑中流出。無需另外設置排冷出水口。另外,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設置一感溫元件,在排冷結束後,感溫元件能夠關閉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避免混合水從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中流出。保證了功能的穩定性。
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獨立水路的排冷裝置,閥後排冷水路的進水段連接至頂噴花灑的進水水管,利用重力作用,將頂噴花灑進水水管中的殘留冷水排出。
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獨立水路的排冷裝置,控制閥採用按壓或者旋轉的方式實現排殘留水功能的打開或關閉,操作簡明清晰。並且另外設置了按壓延時機構,使得排冷功能被打開一段時間後能自動關閉,省卻了用戶的一步操作,操作進一步變得簡潔直觀。
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獨立水路的排冷裝置,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間,設有至少一第三密封圈,使得閥前、閥後的排冷水路相互分隔,兩者內的殘留水不會互相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1中整個淋浴控制器的結構爆炸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1中整個淋浴控制器的水路連接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1中排冷裝置的結構圖;
圖4為圖3在A-A方向的剖視圖;
圖5為圖3在B-B方向的剖視圖;
圖6為圖3在C-C方向的剖視圖;
圖7為圖3在D-D方向的剖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1中控制閥的結構剖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1中排冷裝置排閥前殘留水開啟時的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1中排冷裝置排閥後殘留水關閉時的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3中排冷裝置排閥前殘留水的示意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3中排冷裝置排閥前殘留水的另一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3中排冷裝置排閥後殘留水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參考圖1-9,一種獨立水路的排冷裝置,包括:獨立設置的閥前排冷水路和閥後排冷水路、以及控制閥前排冷水路和閥後排冷水路同時打開或關閉的控制閥3;
所述閥前排冷水路的進水段11分別連接主控閥4的混合水腔41與控制閥3的第一進水口31,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12連接所述控制閥3的第一出水口32;所述閥後排冷水路的進水段21分別連接出水水管42和控制閥3的第二進水口33,閥後排冷水路的出水段22連接所述控制閥3的第二出水口34。
因此,當所述控制閥3打開時,混合水腔41中的殘留冷水以及出水水管42中的殘留冷水分別同時從所述閥前排冷水路和閥後排冷水路的出水段12、22排出。兩個排水過程是相互獨立互不影響的,因此,無論是哪一個水路中的殘留冷水先排完,另一個水路中的殘留冷水都能夠不受影響地繼續排放,達到了主控閥前、閥後殘留水都能夠徹底排盡的目的。
由於混合水腔41原本就連通了頂噴花灑或者手持花灑,為了簡化水路,本實施例中:所述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12連接至手持花灑的出水口43,具體的,其嵌套設置於所述手持花灑的出水口43內。
另一方面,由於閥前排冷水路的進水段11連通至混合水腔41,如果混合水腔41中的殘留水流盡,混合水腔41中新流入的混合水就會從手持花灑中流出,如果這個時候用戶需要的是頂噴花灑出水,就會造成出水功能的混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述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12設置一感溫組件121,所述第一出水口32中流出的殘留冷水經過感溫元件121後從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12排出至手持花灑出水口43,所述殘留冷水的水溫達到或超過所述感溫元件121的預設值時,所述感溫元件121關閉所述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12與出水口43的連接。這樣就實現了排冷結束後,即使控制閥3還是處於打開的狀態,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12也不會繼續排出混合水。由於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12是嵌套設置在手持花灑的出水口43,其被關閉了之後,只要用戶將主控閥切換至手持花灑出水,混合水依然可以從出水口的與閥前排冷水路的出水段12之間的空隙流出,不會影響手持花灑的正常使用。
本實施例中,所述閥後排冷水路的進水段21與頂噴花灑的出水水管連通。所述閥後排冷水路的出水段22為一獨立設置的排冷出水口,其與所述控制閥3的第二出水口直接連通;所述控制閥3打開時,頂噴花灑的出水水管中的殘留水在重力作用下進入所述閥後排冷水路的進水段21,經由控制閥3的第二進水口33流向第二出水口34,從所述排冷出水口留出,實現了閥後殘留水的排出,並且其排出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實現的,並不依賴與閥前殘留水的排出與否,這樣就達到了兩路殘留水分別進行排出,彼此互不影響的目的。
本實施例中,所述控制閥3包括一推桿35,其受一原子筆按壓機構驅動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切換;所述推桿35的外周沿著推桿35的軸向方向分別設置第一密封圈351和第二密封圈352。所述第一進水口31、第一出水口32、第二進水口33、第二出水口34分別沿著推桿35的軸向設置於所述控制閥3的閥體36上;所述推桿35位於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進水口31與第一出水口32連通,第二進水口33與第二出水口34連通;所述推桿35位於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一進水口31與第一出水口32的連通處被所述第一密封圈351密封隔斷;所述第二進水口33與第二出水口34的連通處被所述第二密封圈352密封隔斷。此外,所述推桿35的外周沿著推桿的軸向,於第一密封圈351和第二密封圈352之間,設有至少一第三密封圈353,其作用在於使閥前、閥後排冷水路相互分隔,兩者內的殘留水不會互相影響。
具體操作中,用戶操作控制閥3對應的操作部使其開啟,使推桿35由第二位置運動到第一位置,閥前、閥後殘留水同時被排出,此時主控閥處於止水關閉狀態。排冷完成後,用戶還需再次將控制閥3關閉,接著操作主控閥至手持花灑出水或頂噴花灑出水,這樣便可以開始正常淋浴。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所述原子筆按壓機構還包括一按壓延時結構,所述按壓延時機構使得所述推桿35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後,經過一定的延時時間自動復位至第二位置。這樣就無需用戶在排冷結束後手動將控制閥3進行復位操作,進一步方便了用戶的使用。
實施例3
參考圖10-11,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所述控制閥3包括一旋鈕35、以及與所述旋鈕35連動設置的切換閥芯36,所述第一進水口31、第一出水口32分別設置於所述切換閥芯36上;轉動所述旋鈕35帶動切換閥芯36轉動,使得所述第一進水口31、第一出水口32與所述閥前排冷水路的進水段11、出水段12連通或錯開。這樣就實現了轉動旋鈕35打開閥前排冷水路進行閥前排冷的操作。
為了實現同時進行閥後排冷的操作,所述控制閥3還包括一凸輪37以及一單向閥38;所述凸輪37與所述旋鈕35連動設置;所述單向閥38的進水口為所述第二進水口33,出水口為所述第二出水口34;轉動所述旋鈕35帶動凸輪37轉動,使得凸輪37的凸出端與所述單向閥38頂抵,產生的頂抵作用力使得所述單向閥38打開。這樣,轉動旋鈕35的同時,閥後排冷水路也被相應打開了,閥後冷水通過重力作用從第二出水口34排出。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前提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