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希實驗是什麼類型實驗(阿希實驗和米爾格拉姆實驗)
2023-05-29 11:20:50
先介紹一下阿希從眾實驗和米爾格拉姆實驗是什麼。
阿希從眾實驗阿希從眾實驗是所羅門·阿希1956年進行的一次非常經典的關於從眾現象的實驗。
實驗者以史瓦茲摩爾學院的男性大學生為測試者,每組7人,坐在一排成半圓形,其中6人是實驗者的助手,只有一位是真正的被實驗者,被試並不知道其他6人的身份。實驗開始之後,實驗者向所有人展示了一條標準直線X,同時向所有人出示用於比較長度的其他三條直線A,B,C,其中有一條和標準直線X長度一樣。然後讓所有人(其中包括6位助手和1位真的測試者)說出與X長度一樣的直線。實驗者故意把真的被試安排在最後一個,前面6位由實驗者的助手偽裝的被試們。在某些試驗中,他們會給出正確答案,而有的時候則會給出錯誤答案,最後由真的被試判斷哪條直線和X長度一樣。
實驗結果是被試做出所有回答中,有37%的回答是遵從了其他人意見的錯誤回答,大概有3/4的人至少出現了一次從眾,大約有1/4的人保持了獨立性自始至終沒有一次從眾發生。
米爾格拉姆實驗米爾格拉姆實驗,又稱權力服從研究是一個針對社會心理學非常知名的科學實驗。
實驗小組在報紙 New Haven 上刊登廣告並寄出許多廣告信,招募參與者前來耶魯大學協助實驗。實驗地點選在大學的老舊校區中的一間地下室,地下室有兩個以牆壁隔開的房間。廣告上說明實驗將持續約一小時,報酬是4.50美元(大約為2006年的20美元)。參與者年齡從20歲至50歲不等,包含各種教育背景,從小學畢業至博士學位都有。
實驗小組告訴參與者,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並告訴參與者他將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參與者——「學生」,然而學生事實上是由實驗人員所假冒的。
實驗小組告訴參與者,他被隨機挑選為擔任「老師」,並拿到了一張「答案卷」,並向他說明隔壁被挑選為「學生」的參與者也拿到了一張「題目卷」。但事實上兩張紙都是「答案卷」,而所有真正的參與者都是擔任「老師」。「老師」和「學生」分處不同房間,他們不能看到對方,但能隔著牆壁以聲音互相溝通。在其中一個版本的實驗,「學生」明確告知參與者,他患有心臟疾病。報酬在實驗前就先發放,並表示就算受試者中途退出實驗也不需退還報酬。
「老師」被給予一具據稱從45伏特起跳的電擊控制器,控制器連接至一具發電機 (Shock generator),並被告知這具控制器能使隔壁的「學生」受到電擊。「老師」所取得的答案卷上列出了一些搭配好的單字,而「老師」的任務便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老師會逐一朗讀這些單字配對給學生聽,朗讀完畢後老師會開始考試,每個單字配對會念出四個單字選項讓學生作答,學生會按下按鈕以指出正確答案。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會繼續測驗其他單字。如果學生答錯了,老師會對學生施以電擊,每逢作答錯誤,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
參與者將相信,學生每次作答錯誤會真的遭到電擊,但事實上他們並沒有真的受電擊。在隔壁房間裡,由實驗人員所假冒的學生打開錄音機,錄音機會搭配著發電機的動作而播放預先錄製的尖叫聲,隨著電擊伏特數提升也會有更為驚人的尖叫聲。當伏特數提升到一定程度後,假冒的學生會開始敲打牆壁,而在敲打牆壁數次後則會開始抱怨他患有心臟疾病。接下來當伏特數繼續提升一定程度後,學生將會突然保持沉默,停止作答、並停止尖叫和其他反應。
到這時許多參與者都表現出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許多參與者在到達135伏特時暫停,並質疑這次實驗的目的。一些人在獲得了他們無須承擔任何責任的保證後繼續測試。一些人則在聽到學生尖叫聲時有點緊張地笑了出來。
若是參與者表示想要停止實驗時,實驗人員會依以下順序這樣子回復他:
請繼續。這個實驗需要你繼續進行,請繼續。你繼續進行是必要的。你沒有選擇,你必須繼續。如果經過四次回復的慫恿後,參與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參與者施加的懲罰電壓提升至最大的450伏特並持續三次後,實驗才會停止。
在進行實驗之前,米爾格拉姆曾對他的心理學家同事們做了預測實驗結果的測驗,他們全都認為只有少數幾個人——10分之1甚至是只有1%——會狠下心來繼續懲罰直到最大伏特數。
結果在米爾格拉姆的第一次實驗中,百分之62.5(40人中超過27人)的參與者都達到了最大的450伏特懲罰——儘管他們都表現出不太舒服;每個人都在伏特數到達某種程度時暫停並質疑這項實驗,一些人甚至說他們想退回實驗的報酬。沒有參與者在到達300伏特之前堅持停止。
社會對對人的意識改變通過阿希從眾實驗和米爾格拉姆實驗我們不難可以看出,人在社會環境中的從眾行為非常普遍。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在阿希實驗中構建出了一種社會環境,當你與社會環境所表現出的意見相左的時候,很多人會屈從或者在一兩次抗爭之後屈從。所以異議的聲音是可貴的(跟對錯無關),它本身是有價值被分析和參考的價值。
而米爾格拉姆實驗所描述的是一種權威對人的影響,這個權威可以是家長,老師,上級,專家等等。這些權威的意見和指導對人的意識也有著很大的影響,甚至是違背自己的意志和良知。
這兩個實驗都揭示了社會環境對人的判斷和意識的影響或者幹擾。那麼如何避免這種影響,其實很簡單:保持疑慮,尊重事實。對事情要有一定的懷疑,在做出判斷的時候一定要以事實為基礎。如果你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足夠成熟,那麼你就可以做出符合你自己意識的判斷。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這種能力非常重要,可以減少自己後悔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