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介入治療介質注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2:30:46 2
專利名稱:一種介入治療介質注射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器械,是一種介入治療介質注射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醫院對於肝臟等病變採用介入栓塞治療時常採用碘化油作為栓塞劑。由於碘化油的黏度大,使用普通的注射器注射的時候,不僅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較大,還經常發生針頭脫落,造成不能合理栓堵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實用新型的設計人做了認真地研究,提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為了克服目前的普通注射器不易注射高黏度介入栓堵液體的問題而提出來的。即提供一種介入治療介質注射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該種介入治療介質注射裝置,具有注射器,柱塞,導管連接端,注射器的前部套裝在套管內,導管連接端自套管前端伸出,套管的內部具有定位凸臺,側面具有觀察窗和手柄,套管的後部具有外螺紋與壓蓋螺母配合,壓蓋螺母上的內螺紋與前端具有推板的螺栓配合,推板的前端面與柱塞的手柄配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的技術效果是增加了一個類似於注射器套的裝置,充分發揮了一次性注射器的簡單衛生特長,又能使操作者在注射碘化油等高黏度物質時通過轉動螺紋推動注射,省力方便,減輕注射時的勞動強度,也避免了注射此類高黏度藥物時經常出現的導管聯接端脫落等問題。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面示意圖,附圖2是附圖1的俯視圖。附圖中1、套管,2、螺栓,3、推板,4、定位凸臺,5、柱塞,6、注射器,7、導管連接端,8、內螺紋,9、壓蓋螺母, 10、觀察窗。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中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和使用進行詳細說明。參照附圖,該種介入治療介質注射裝置,具有注射器(6),柱塞(5),導管連接端(7),注射器的前部套裝在套管(1)內,導管連接端自套管前端伸出,套管(1)的內部具有定位凸臺,側面具有觀察窗(10)和手柄,其特徵在於套管(1)的後部具有外螺紋與壓蓋螺母(9)配合,壓蓋螺母上的內螺紋(8)與前端具有推板(3)的螺栓( 配合,推板的前端面與柱塞(5)的手柄配合。使用時,將一次性注射器內吸入碘化油,那後將其放入前部的套筒內,導管聯接端自錐孔伸出,擰緊壓蓋螺母,使注射器的柱塞後部與螺栓前端的推板接觸。注射操作者只需一隻手握持前端套筒,另一隻手旋轉螺栓的手柄,推板即可推動柱塞向前移動,輕鬆地將注射器內的碘化油注入到導管內部。
權利要求1. 一種介入治療介質注射裝置,具有注射器(6),柱塞(5),導管連接端(7),注射器的前部套裝在套管(1)內,導管連接端自套管前端伸出,套管(1)的內部具有定位凸臺(4),側面具有觀察窗(10)和手柄,其特徵在於套管(1)的後部具有外螺紋與壓蓋螺母(9)配合, 壓蓋螺母上的內螺紋(8)與前端具有推板(3)的螺栓(2)配合,推板的前端面與柱塞(5) 的手柄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介入治療介質注射裝置,具有注射器(6),柱塞(5),導管連接端(7),注射器的前部套裝在套管(1)內,導管連接端自套管前端伸出,套管(1)的內部具有定位凸臺(4),側面具有觀察窗(10)和手柄,其特徵在於套管(1)的後部具有外螺紋與壓蓋螺母(9)配合,壓蓋螺母上的內螺紋(8)與前端具有推板(3)的螺栓(2)配合,推板的前端面與柱塞(5)的手柄配合。其優點是增加了一個類似於注射器套的套管裝置,充分發揮了一次性注射器的簡單衛生特長,又能使操作者在注射碘化油等高黏度物質時通過轉動螺紋推動注射,省力方便,減輕注射時的勞動強度,也避免了注射此類高黏度藥物時經常出現的導管聯接端脫落等問題。
文檔編號A61M31/00GK202078642SQ20112015772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7日
發明者宋在明, 董瑞芳 申請人:宋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