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件夾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7:45:26 2
專利名稱:塑料件夾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夾具,尤指一種適用於連結固定兩塑料件的塑料件夾具夾具。
背景技術:
參考圖1 2,分別為習知塑料件夾具立體圖、夾具固定兩塑料件前的側視圖。圖中所示為一種習知用於連結固定兩塑料件的夾具結構,主要包括一第一板部91、一第二板部92及一可撓連接部93。可撓連接部93將第一板部91及第二板部92連接而整體構成一 U型結構。在第二板部92的向外面突伸有具有內螺紋941的一凸緣94。第一板部91貫設有一通孔911。第二板部92同樣貫設有一通孔921與第一板部 91的通孔911對應,也就是大致同軸,且第二板部92的通孔921分別開口於向內面及凸緣 94表面。欲連結固定兩塑料件95,96時,先將一塑料件95置入夾具的U型空間即兩板部 91,92之間,以及將另一塑料件96放置在第一板部91的向外面。接著再以一螺栓97依序穿過塑料件96、通孔911、塑料件95及通孔921,藉由螺栓97鎖入凸緣94的內螺紋941而達到兩塑料件95,96整體固定的目的,如圖3A所示。習知夾具結構存在有一問題,即當螺栓97鎖附時,夾具的板部會產生彎曲變形, 而已連結固定的塑料件96在經過一段時間後也會因鎖附力量的影響導致厚度變小(如圖 3B所示),上述兩現象都容易造成螺栓97鬆脫,元件的連結固定變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種塑料件夾具,以能避免因塑料件與夾具板體變形而導致螺栓鬆脫。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塑料件夾具包括一第一板部、一第二板部及一可撓連接部。前述第一板部與第二板部分別自可撓連接部相反兩端延伸,使塑料件夾具呈U 型。第一板部包括有一第一向外面、一第一向內面與一第一通孔,第二板部包括有一第二向外面、一第二向內面與一第二通孔。第一板部的第一向內面與第二板部的第二向內面是相互面對。第一板部的第一向外面突伸有一第一凸緣,同樣地,第二板部的第二向外面也突伸有一第二凸緣。第一板部的第一通孔分別開口於第一向內面與第一凸緣,第二板部的第二通孔分別開口於第二向內面與第二凸緣,且第一通孔是對應第二通孔。第二凸緣具有一內螺紋,供具外螺紋的一螺鎖件如螺栓穿過上述兩通孔而鎖入。第一板部可更包括有一折彎支部,是朝第二板部彎折,藉此當一塑料件置入兩板部中間時,折彎支部提供一更確實的夾緊力量。將第一板部的第一向內面與第二板部的第二向內面製作成不平行的態樣也同樣提供置入的塑料件一夾緊力量,使其更為穩固。[0011]第二板部可更包括有一末端斜面,其遠離第一板部而傾斜,藉此當進行一塑料件置入兩板部中間的動作時,斜面提供一導弓丨功能。第二凸緣可為獨立於第二板部的一分件,例如一焊接螺帽。或者,第二凸緣可以是與第二板部一體成型的單件。第一板部的通孔可為各種幾何形狀,例如圓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藉由上述結構設計,當兩塑料件已置於夾具定位並進行鎖附後,塑料件厚度因受力變形,螺栓即可直接與板件接觸,故可避免如習知的螺栓鬆脫現象。
圖1是習知塑料件夾具立體圖。圖2是習知塑料件夾具固定兩塑料件前的側視圖。圖3A是習知塑料件夾具固定兩塑料件,塑料件尚未變形的剖視圖。圖;3B是習知塑料件夾具固定兩塑料件,塑料件變形的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塑料件夾具立體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塑料件夾具固定兩塑料件前的側視圖。圖6是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塑料件夾具固定兩塑料件,塑料件尚未變形的剖視圖。圖7是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塑料件夾具固定兩塑料件,塑料件變形的剖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塑料件夾具側視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第一板部9I通孔 911,92I第二板部92可撓連接部93凸緣94內螺紋941塑料件95,96 螺栓97第一板部11,30 第一向外面110第一向內面111 折彎支部112第二板部12,31 第二向外面120第二向內面121 末端斜面122可撓連接部13,32第一凸緣14,301第一通孔141第二凸緣15,311第二通孔151內螺紋152,312塑料件20,21 開孔 200,210螺栓22夾持空間S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4與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塑料件夾具立體圖及夾具固定兩塑料件前的側視圖。本實用新型的塑料件夾具結構包括一第一板部11、一第二板部12及一可撓連接部13,其中第一板部11與第二板部12分別自可撓連接部13相反兩端延伸出, 三者整體結構略呈U型,並界定出一夾持空間S。[0039]前述第一板部11包括有一第一向外面110與一第一向內面111,第二板部12包括有一第二向外面120與一第二向內面121,且第一板部11的第一向內面111與第二板部12 的第二向內面121是相向的。第一板部11的第一向外面110突伸有一第一凸緣14。第一板部11還貫設有一第一通孔141分別開口在第一凸緣14表面以及第一向內面111。類似地,第二板部12的第二向外面120突伸有一第二凸緣15。第二板部12還貫設有一第二通孔151,分別開口在第二凸緣15表面以及第二向內面121,且第一板部11的第一通孔141對應於第二板部12的第二通孔151。第二通孔151於第二凸緣15的部分具有一內螺紋152,可以分布於凸緣15全段或者一部分區段。本實施例中,第一板部11更包括有一折彎支部112,是朝第二板部12彎折,第二板部12更包括有一末端斜面122,是遠離第一板部11而傾斜。二板部11,12可以設計成在未使用狀態下,U型開口處的間距略小於封閉處的間距,亦即兩板部的向內面111,121略夾一小角度而不平行,提供置入的塑料件較佳夾持穩固度。也因此,本實用新型夾具的二通孔不一定完美同軸對應,也可以略為相對偏移地對應。雖本例的第一通孔141圓孔,但本實用新型不限定於此,其它幾何形狀亦可適用。參考圖6 7,為塑料件夾具固定兩塑料件,而塑料件變形前後的剖視圖。欲連結固定兩塑料件20,21時,先將其中一塑料件20朝夾持空間S置入。藉由第二板部12的末端斜面122的導引,很容易地就可以將塑料件20置入定位,並使塑料件20的開孔200大致對準於二板部11,12的通孔141,151。此時第一板部11的折彎支部112也對塑料件20額
外提供一夾持力量。接著將另一塑料件21直接平貼在第一板部的向外面110上。當然,塑料件21的開孔210需不小於第一板部11的第一凸緣14外徑、且塑料件21厚度不小於第一凸緣14 高度,使第一凸緣14能被收容在塑料件21的開孔210中。最後再取一螺栓22依序穿過塑料件21的開孔210、第一通孔141、塑料件20、第一通孔141,螺栓22會螺合於第二凸緣15的內螺紋152,得到兩相互連結固定的塑料件。螺栓22鎖附時,塑料件21受力變形,螺栓22便直接與第一板部11的凸緣14接觸如圖7所示,因此避免了塑料件21與第一板部11變形所致螺栓22鬆脫的情形。本實施例中,第一板部11、第二板部12及第一凸緣14是一體成型件,而第二凸緣 15是原本與上述一體構件相獨立的螺帽,在板件成型後以焊接方式固定在第二板部12的向外面120。當然,第二凸緣311也可以是與第一板部30、第一凸緣301、可撓連接部32、第二板部31—體成型者,如圖8所示。而內螺紋312可以是在板件成型階段同時製作出,或者待板件成型後再對通孔加工形成。由上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塑料件夾具因為在第一板部的向外面增設一凸緣,使得塑料件因鎖附力量而變形後,螺栓與板部凸緣直接接觸,可避免螺栓鬆脫情形的發生。
權利要求1.一種塑料件夾具,其特徵在於包括一第一板部、一第二板部及一可撓連接部,該第一板部與該第二板部分別自該可撓連接部相反兩端延伸而使該塑料件夾具呈U型,其中該第一板部包括有一第一向外面、一第一向內面與一第一通孔,該第二板部包括有一第二向外面、一第二向內面與一第二通孔,該第一向內面與該第二向內面相互面對,該第一向外面突伸有一第一凸緣,該第二向外面突伸有一第二凸緣,該第二凸緣具有一內螺紋,該第一通孔分別開口於該第一向內面與該第一凸緣,該第二通孔分別開口於該第二向內面與該第二凸緣,且該第一通孔是對應該第二通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件夾具,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板部包括有一折彎支部,是朝該第二板部彎折。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件夾具,其特徵在於該第二板部包括有一末端斜面是遠離該第一板部而傾斜。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件夾具,其特徵在於該第二凸緣為一焊接螺帽。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件夾具,其特徵在於該第二凸緣與該第二板部一體成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件夾具,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向內面與該第二向內面不平行。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件夾具,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通孔為圓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料件夾具,其特徵在於包括一第一板部、一第二板部及一可撓連接部,該第一板部與該第二板部分別自該可撓連接部相反兩端延伸而使該塑料件夾具呈U型,其中該第一板部包括有一第一向外面、一第一向內面與一第一通孔,該第二板部包括有一第二向外面、一第二向內面與一第二通孔,該第一向內面與該第二向內面相互面對,該第一向外面突伸有一第一凸緣,該第二向外面突伸有一第二凸緣,該第二凸緣具有一內螺紋,該第一通孔分別開口於該第一向內面與該第一凸緣,該第二通孔分別開口於該第二向內面與該第二凸緣,且該第一通孔是對應該第二通孔。藉此,塑料件厚度因鎖附受力變形,螺栓直接與板件接觸,避免螺栓產生鬆脫。
文檔編號F16B5/06GK202284588SQ201120411558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5日
發明者周柏宇, 王友穎, 謝榮凌, 鄭憲隆 申請人: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