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冰箱內部的殺菌節能燈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4:44:06

本實用新型屬於殺菌節能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冰箱內部的殺菌節能燈。
背景技術:
保持恆定低溫的一種製冷設備,也是一種使食物或其他物品保持恆定低溫冷態的民用產品。箱體內有壓縮機、製冰機用以結冰的櫃或箱,帶有製冷裝置的儲藏箱。家用電冰箱的容積通常為20~500升。1910年世界上第一臺壓縮式製冷的家用冰箱在美國問世。1925年瑞典麗都公司開發了家用吸收式冰箱。1927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研製出全封閉式冰箱。1930年採用不同加熱方式的空氣冷卻連續擴散吸收式冰箱投放市場。1931年研製成功新型製冷劑氟利昂12。50年代後半期開始生產家用熱電冰箱,中國從50年代開始生產電冰箱。
現在電冰箱已經是家庭裡一種常見的電器,隨著電冰箱不斷的發展與更新,往往電冰箱內部安裝有殺菌節能燈,由於電冰箱的長期使用,殺菌節能燈會損壞,當損壞時,由於殺菌節能燈安裝在電冰箱內,存在不便於檢查和維修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冰箱內部的殺菌節能燈,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冰箱內部的殺菌節能燈,包括導軌,所述導軌安裝在電冰箱內壁上,所述導軌內部設置有截面為「T」形的滑塊,所述滑塊與導軌滑動連接,所述導軌的滑槽右端安裝有插座,所述滑塊右端安裝有與插座配合使用的插頭,且插頭與滑塊固定連接,所述滑塊下方固定連接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下方設置有殺菌燈和節能燈,所述殺菌燈和節能燈安裝在左、右兩側的燈座之間,所述燈座上方與安裝板固定連接,所述燈座內部的導電裝置通過導線與插頭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殺菌燈和節能燈下方設置有保護罩,所述保護罩一側與安裝板轉動連接,所述保護罩另一側安裝有固定保護罩用的卡扣。
優選的,所述導軌內設置有固定滑塊用的擋塊,所述擋塊設置在滑塊的左端。
優選的,所述擋塊的外表面設置有橡膠緩衝層。
優選的,所述擋塊的左端安裝有拉環。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電冰箱內部的殺菌節能燈,通過導軌的設計,使安裝板能夠移動,便於殺菌燈與節能燈的安裝和維修檢查;通過擋塊的設計,能夠對滑塊起到固定作用,通過插頭的設計,能夠將燈座與插頭連接,為殺菌燈和節能燈的供電,通過保護罩的設計,能夠對殺菌燈和節能燈起到保護作用,並且通過卡扣能夠打開和固定保護罩。該電冰箱內部的殺菌節能燈,具有結構設計合理,安裝簡單,使用方便等優點,同時便於檢查和維修,適合普遍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中:1導軌、2滑塊、3安裝板、4殺菌燈、5節能燈、6燈座、7保護罩、8卡扣、9插頭、10插座、11擋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3所示的一種電冰箱內部的殺菌節能燈,包括導軌1,所述導軌1安裝在電冰箱內壁上,所述導軌1內部設置有截面為「T」形的滑塊2,所述滑塊2與導軌1滑動連接,所述導軌1內設置有固定滑塊2用的擋塊11,所述擋塊11設置在滑塊2的左端,所述擋塊11的外表面設置有橡膠緩衝層,所述擋塊11的左端安裝有拉環,所述導軌1的滑槽右端安裝有插座10,所述滑塊2右端安裝有與插座10配合使用的插頭9,且插頭9與滑塊2固定連接,所述滑塊2下方固定連接有安裝板3,所述安裝板3下方設置有殺菌燈4和節能燈5,所述殺菌燈4和節能燈5安裝在左、右兩側的燈座6之間,所述燈座6上方與安裝板3固定連接,所述燈座6內部的導電裝置通過導線與插頭9電性連接,所述殺菌燈4和節能燈5下方設置有保護罩7,所述保護罩7一側與安裝板3轉動連接,所述保護罩7另一側安裝有固定保護罩7用的卡扣8。
工作原理:該電冰箱內部的殺菌節能燈,當需要檢查時,通過拉動拉環取出擋塊11,將滑塊2從導軌1上滑出,此時,插頭9與插座10斷開連接,從電冰箱內取出安裝板3,通過卡扣8打開保護罩7,對保護罩7內部的殺菌燈4和節能燈5進行檢查,當維修完畢後,通過卡扣8固定保護罩7,將滑塊2塞入導軌1內,插頭9與插座10進行連接,把擋塊11塞進導軌1內,對滑塊2起固定作用。該電冰箱內部的殺菌節能燈,具有結構設計合理,安裝簡單,使用方便等優點,同時便於檢查和維修,適合普遍推廣使用。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