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拔毒膏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5:23:16 3
專利名稱:武氏拔毒膏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涉及一種中藥熬製的外用拔毒膏。
背景技術:
目前外用膏藥的種類很多。但千捶膏比較常見,它的藥效時間短,用起來比較麻煩。而中藥濃縮拔毒膏藥不常見,它能必免患有癤子病、外傷膿腫,以及各種惡瘡病症的患者做手術的痛苦,並且使用安全,藥效時間長,治癒率高。拔毒膏藥來源於我外公的爺爺祖傳下來的中藥秘方,距今在民間應用獨家熬製的膏藥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的拔毒膏消炎拔毒效果較差、去腐生肌緩慢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武氏拔毒膏,該拔毒膏不僅能去腐生肌快,而且還能止痛並快速治癒。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乳香10g、沒藥10g、川烏10g、草烏10g、穿山甲10g、血竭10g、兒茶10g、骨碎補15g、紫草10g、蓽茇10g、馬前子10g、松香10g、木鱉子10g、蜈蚣1條、血餘15g、紅花15g、三七15g、續斷15g、章丹200g、香油500g和附料柳條及粘貼組成。其特徵是這些中藥經過熬製顏色呈黑色,形狀呈半固體狀態,拔毒膏的粘貼分兩層,底層是正方形牛皮紙,牛皮紙上層是正方形白棉布,兩者靠漿糊粘成一體,黑色膏劑放在粘貼白棉布正中央。
該拔毒膏中藥藥理分析如下 乳香、沒藥辛散溫通,既能活血化瘀,又可行氣散滯。外敷患處有消腫止痛,去腐生肌之效。川烏、草烏性味辛、苦,溫,有大毒。歸心、肝、脾經。能祛風溼、散寒止痛。穿山甲微寒、味鹹、善於走竄,性專行散,能通經絡而達病所。本品有消腫排膿之功,可使癰腫未成膿者消退,已成膿者速潰,是託毒排膿之佳品。血竭性平味甘、鹹,用於外傷出血。潰瘍不斂。本品外用有止血生肌斂瘡之效。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本品能散瘀止痛。兒茶味苦、澀。用於外傷出血,溼瘡流水,潰瘍不斂。骨碎補苦,溫,歸肝、腎經。用於跌扑閃挫或金瘡,損傷筋骨。本品有活血、止血,續傷的功效。紫草在寒,味甘,有涼血及活血功效,能解血分熱毒。蓽茇辛熱,有溼中止痛之功。馬前子有毒,在寒,味苦;有通絡散結,消腫定痛作用,用於癰疽或跌打損傷腫痛必入藥味。松香性溫、味甘;用於癰疽癤疔。它有拔毒生肌作用。木鱉子苦、寒,有毒。極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拔毒生肌,用於骨折,惡瘡瘍腫毒,腰痛、乳癰等症。蜈蚣,辛,溫;有毒。歸肝經。用於瘡瘍腫毒,瘰癧潰爛等症。本品有較強的解毒散結作用。還有良好的通絡止痛功效。血餘味苦、性平,有止血散瘀的功效,常與其它止血藥配用,紅花入心、肝血分,秉辛散溫通之性,能活血祛瘀,通調經脈。三七性溫、味甘、微苦;用於跌打損傷,瘀滯腫痛。不但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之功效,還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長。續斷性微溫,味苦、甘;本品能通行血脈,續筋骨,而有消腫止痛、生肌等作用。章丹性微寒,味辛;有毒。用於黃水溼瘡,瘡瘍潰爛。本品有良好的解毒止癢、收斂生肌功效,故為外科常用之藥,又為膏藥的原料,以之與植物油熬成膏藥,供外科外貼之用。以上是配方及藥理分析。
拔毒膏的功能與主治拔毒膏從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祛腐生新、排膿解毒、活血化瘀的基礎上,達到了疏通阻滯,使血流通暢,恢復患部的內外平衡。激活病灶的組織代謝,加強自我修復,排出毒素,完成標本同治的效果。用於跌打損傷、疔毒惡瘡、癤子、外傷感染膿腫,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扭傷、腰脫等病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1圖2中1、拔毒膏2、白棉布3、牛皮紙。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描述。
在圖1中拔毒膏(1)攤在白棉布(2)正中央,白棉布(2)和牛皮紙(3)靠漿糊粘成一體。
首先將配方及藥物劑量敘述如下 乳香10g、沒藥10g、川烏10g、草烏10g、穿山甲10g、血竭10g、兒茶10g、骨碎補15g、紫草10g、蓽茇10g、馬前子10g、松香10g、木鱉子10g、蜈蚣1條、血餘15g、紅花15g、三七15g、續斷15g、章丹200g、香油500g。
本實用新型是在原有秘方的基礎上,加入止血止痛的三七、行血脈、續筋骨的續斷、舒筋通絡的血餘、活血祛瘀的紅花,使拔毒膏藥的藥力強勁,達到為患者減輕痛苦並治癒的效果。
關於實用新型的熬製方法如下 取一大鐵勺,將香油500克倒入勺內,用炭火熔化。待開滾時,把中藥血餘和幹柳條(切段)50克,緩緩放入油中,並迴旋攪拌,再用文火把血餘炸至白絲狀,柳條炸至焦黃,油色變紅時即撈,然後除血竭、章丹之外的中藥全部放入油中,待藥炸至焦黃變黑時即撈,除去藥渣,再把油燒開,徐徐放入章丹200克,並迴旋攪拌,待藥油滴水成珠時,撒入血竭藥面攪拌,用手噴灑一些水珠,以利於藥性發揮,最後將藥勺離火,待涼即成。
把熬好的膏藥劑按每貼6.5g放在粘貼白棉布正中央,黑色膏藥劑攤成直徑為65mm的扁圓形,在膏藥劑上方用大於它直徑尺寸的塑料薄膜覆蓋,而方形粘貼是膏藥劑的保護隔離層,包裝時從外表向內對摺,並用塑膠袋包密封。
權利要求一種祖傳秘方熬製的外用武氏拔毒膏藥,其特徵是拔毒膏的粘貼分兩層,底層是方形牛皮紙,上層是方形白棉布,兩者靠漿糊粘成一體,黑色膏劑放在粘貼白棉布正中央,形狀成扁圓形。
專利摘要一種祖傳中藥秘方熬製的外用武氏拔毒膏藥。為了克服現有的拔毒膏消炎拔毒效果較差,去腐生肌緩慢的不足。該實用新型為快速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祛腐生新、排膿解毒的目的,採取其技術方案是主要配方乳香、沒藥、川烏、血竭、兒茶、骨碎補和蜈蚣等二十一味中藥,將這些中藥經過熬製顏色呈黑色、形狀呈半固體狀態。拔毒膏的粘貼分兩層,底層是牛皮紙,牛皮紙上層是白棉布,兩者靠漿糊粘成一體,黑色膏劑放在粘貼白棉布正中央,該實用新型用於跌打損傷、疔毒惡瘡、癤子、外傷感染、膿腫、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扭傷、腰脫等病症。
文檔編號A61K35/36GK201157561SQ20072017757
公開日2008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18日
發明者武曉英 申請人:武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