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車間用的除塵、空氣靜化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1:35: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技術領域,尤其是指紡織車間用的除塵、空氣靜化系統。
背景技術:
紡織企業在生產時往往會產生大量的廢氣、灰塵等,現有的除塵機構大多是直接將這些廢氣和灰塵一起吸入除塵箱,這種方式只能除去較大的顆粒狀廢料,對廢氣沒有靜化功能,同時這種機構較小,不適合大型連續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紡織車間用的處理效果好、環保無汙染的除塵、空氣靜化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紡織車間用的除塵、空氣靜化系統,它包括有與車間內的吸塵機構連接的吸塵主管,吸塵主管穿過車間牆體後向下與大顆粒收集箱一端連接,大顆粒收集箱底部活動安裝有排汙板,大顆粒收集箱另一端中部設有連接筒,連接筒出口與除塵箱,除塵箱為長方形,其長度方向一端與連接筒連接,除塵箱長度方向另一端設有抽風機構,抽風機構一端的除塵箱頂部設有廢氣排放管,廢氣排放管與靜化塔下部連接,靜化塔頂部設有靜化出口管,除塵箱中部設有抽屜式的板式粘塵機構;板式粘塵機構為多組,相隔一定距離均勻排列在除塵箱內。
所述的吸塵機構包括有移動座、抽風罩,其中,移動座底部設有行走輪,移動座頂部設有立柱,立柱為兩條,位於移動座同一端兩側,抽風罩兩側通過鉸軸鉸接在兩條立柱頂部之間,抽風罩前端設有前大後小的漏鬥狀吸塵口,吸塵口較小一端與抽風罩連接,吸塵口與抽風罩的連接部位活動嵌裝有過濾盤,抽風罩內設有風扇葉片,抽風罩後端設有集塵鬥,集塵鬥出口與連接管一端連接,連接管另一端與吸塵主管相連接;抽風罩後部外側鉸接有調角杆,調角杆桿身上設有調節槽,調節槽通過調節手柄鎖定在立柱上。
本實用新型在採用上述方案後,通過安裝在車間內的吸塵機構將紡織產生的廢氣、灰塵及吸碎吸收,採用過濾盤將較大的布條、纖維等擋往,可以直接從盤面上取下處理,較小的則進入吸塵主管,然後通過吸塵主管排入大顆粒收集箱,廢氣內較大顆粒的廢料及雜質在自重下落入大顆粒收集箱底部,較小的灰塵及棉絮隨風向後,通過多道板式粘塵機構吸附後只餘下廢氣,廢氣進入靜化塔靜化後即可排出,採用本方案後的處理效果好、環保無汙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吸塵機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所有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為:參見附圖1和附圖2,本實施例所述的紡織車間用的除塵、空氣靜化系統包括有與車間內的吸塵機構連接的吸塵主管1,吸塵主管1穿過車間牆體後向下與大顆粒收集箱2一端連接,大顆粒收集箱2底部活動安裝有排汙板4,大顆粒收集箱2另一端中部設有連接筒3,連接筒3出口與除塵箱5,除塵箱5為長方形,其長度方向一端與連接筒3連接,除塵箱5長度方向另一端設有抽風機構6,抽風機構6一端的除塵箱5頂部設有廢氣排放管7,廢氣排放管7與靜化塔8下部連接,靜化塔8頂部設有靜化出口管9,除塵箱5中部設有抽屜式的板式粘塵機構10;板式粘塵機構10為多組,相隔一定距離均勻排列在除塵箱5內。所述的吸塵機構包括有移動座A1、抽風罩A2,其中,移動座A1底部設有行走輪,移動座A1頂部設有立柱A5,立柱A5為兩條,位於移動座A1同一端兩側,抽風罩A2兩側通過鉸軸鉸接在兩條立柱A5頂部之間,抽風罩A2前端設有前大後小的漏鬥狀吸塵口A6,吸塵口A6較小一端與抽風罩A2連接,吸塵口A6與抽風罩A2的連接部位活動嵌裝有過濾盤A7,抽風罩A2內設有風扇葉片,抽風罩A2後端設有集塵鬥A8,集塵鬥A8出口與連接管A9一端連接,連接管A9另一端與吸塵主管1相連接;抽風罩A2後部外側鉸接有調角杆A10,調角杆A10桿身上設有調節槽A11,調節槽A11通過調節手柄A12鎖定在立柱A5上。本實施例通過安裝在車間內的吸塵機構將紡織產生的廢氣、灰塵及吸碎吸收,採用過濾盤將較大的布條、纖維等擋往,可以直接從盤面上取下處理,較小的則進入吸塵主管,然後通過吸塵主管排入大顆粒收集箱,廢氣內較大顆粒的廢料及雜質在自重下落入大顆粒收集箱底部,較小的灰塵及棉絮隨風向後,通過多道板式粘塵機構吸附後只餘下廢氣,廢氣進入靜化塔靜化後即可排出。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只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範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之形狀、原理所作的變化,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