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架設於桌球桌上的桌球發球機的改良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10:12:56 4
專利名稱:用以架設於桌球桌上的桌球發球機的改良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桌球發球機的結構,尤指一種用以架設於桌球桌上的桌球發球機的改良結構。
桌球為一種非常普遍的運動,尤其是當室外運動空間不足時,更是一項相當受到大眾喜好的活動。這項運動除了能有效的提供全身性的活動之外,更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培養人的專注力與反應力。而且佔室內空間少,不怕戶外的風吹雨打,實為一項優良的運動之一。
可是對大多數的人來說,要想增進自身的技術能力,除了要有一位好的教練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須要能經常性的練習。但由於工商社會中,不分工作日或是一般休假日,人人都有各式各樣的事情必須忙碌。因此,要能尋得一位永不缺席的夥伴,實在是難上加難。
有些業者為克服上述的缺點,便研發了傳統式的發球機,以便習者能時常練習,並在技上能有所提高。不幸的是,傳統式的發球機使用者,必須走近發球機以手動調整的方式對發球機進行動作模式或功能的選擇與設定,對使用者而言實在不太方便,而且也是不理想的操作方法,使得使用者的興致大減,最後甚至棄之不用,這倒是原發球機在設計之初,所始料未及的事。
雖然以後亦有提出較為人性化的構思,譬如美國專利5485995及5566936二案,但其整體的設計仍不盡理想。至於美國專利4917380或5009421二發球機的改良結構,不僅結構複雜,使用的零件價格昂貴,甚至在使用上也有許多不便之處,而其控制的過程與運作的順暢度亦有令人不悅的缺點。
另有一些站立式的發球機,亦因佔地較大,控制不夠精確,而遭致市場銷售失敗的命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人性化的用以架設於桌球桌上的桌球發球機的改良結構,該桌球發球機的改良結構可自動、手動地,或按程序設定地控制該發球機的發球動作。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紅外線控制的用以架設於桌球桌上的桌球發球機的改良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以架設於桌球桌上的桌球發球機的改良結構,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加以實現的,即具有一發球機本體,該發球機本體可與一桌球桌相接;且該發球機本體具有一微電腦控制主機,以便自動或手動地控制該發球機本體上所設的一球定位機構,及與該球定位機構相接的一出球機構;其中該球定位機構具有一仰角控制馬達,以調整該出球機構射出球時的高、低角度;及一搖擺控制馬達,以調整該出球機構射出球時的左、右方向;而其中該出球機構具有一送球裝置及一發球裝置;該送球裝置具有一可盛放數個球的集球託盤,以便將該數個球通過一送球器從該發球機本體之內,經由該球定位機構,並依序傳送至該出球機構的發球裝置之內;又其中該發球裝置內設有一可控制球速的推進輪,通過該推進輪與該球的摩擦彈射,可將由該送球器傳送到的數個球依序發出;此時,該微電腦控制主機亦同時命令該送球器立即補充不足之球;其中該發球裝置的推進輪,可由一旋球控制馬達來改變該推進輪與球摩擦彈射時所在位置的角度,進而控制球於彈射送出時的旋轉方向。通過上述的結構,該微電腦控制主機可用自設或預設程式的方式,使得該桌球發球機得以自動或手動地作出不同的方向和角度的連續或間歇式的旋轉球。
以下為本實用新型附圖的簡要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球定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發球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習知產品的安裝實施例;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際安裝時的實施例;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集球託盤的折合後的狀態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微電腦控制主機的控制流程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微電腦控制主機發生錯誤時的控制流程圖;
圖10本實用新型的微電腦控制主機接受紅外線遙控控制時的控制流程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控制系統組成方塊圖。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詳細的說明。
請參閱
圖1,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以架設於桌球桌上的桌球發球機的改良結構,其包括一發球機本體1,該發球機本體1可與一桌球桌8相接(請參閱圖5或圖6);且該發球機本體1具有一微電腦控制主機(圖中未示出),以便自動或手動地控制該發球機本體1上所設的一球定位機構,及與該球定位機構相接的一出球機構。
請參閱圖2及圖3,其中該球定位機構,具有一仰角控制馬達2,以調整該出球機構射出球時的高低角度,而其中該仰角控制馬達2可加設一組角度感知器21,21′,以便該微電腦控制主機能作出更精確的高低球控制;以及一搖擺控制馬達3,以調整該出球機構射出球時的左右方向,而同樣地,其中該控制左右方向的搖擺控制馬達亦可加設一角度感知器31,31,以便該微電腦控制主機能作更精確的左右方向控制。
另外,該出球機構具有一送球裝置及一發球裝置;該送球裝置具有一可盛放數個球的集球託盤4,該集球託盤4是呈一斜面的,以便將該數個球通過一送球器5從該發球機本體1之內,經由該球定位機構,並依序傳送至該出球機構的發球裝置之內。
請參閱圖4,此外,其中該發球裝置內設有一推進輪6,藉助該推進輪6與球的瞬間且強力的摩擦彈射,可將由該送球器5傳送到的數個球依序發出;且其球速亦能因推進輪6所為的不同彈射力,而加以變化;當球射出後,一發球感知器71將此一訊號傳至該微電腦控制主機,同時亦命令該送球器5立即推入一待射的球(即補充不足之球);更重要的是,這時仰角控制馬達2及搖擺控制馬達3已按電腦控制主機的設定到達一預設的定位,並為下一次發球作準備。
請同時參閱圖2及圖4,其中該發球裝置的推進輪6可由一旋球控制馬達7來改變該推進輪6與球摩擦彈射時所在位置的角度,進而控制球於彈射送出時的旋轉方向(即使球作上旋、下旋、左旋、右旋或側旋的動作);其中該旋球控制馬達7亦可加設一角度感知器72,以便該微電腦控制主機能作不同類型的旋球型式控制。
因此,本實用新型通過角度感知器21,21,角度感知器31,31′,發球感知器71及角度感知器72的感測,使得仰角控制馬達2,搖擺控制馬達3以及旋球控制馬達7能作全方位的控制,於是令本實用新型所發的球能隨時作仰角、左右的搖擺方向或旋球的角度、連續或間接模式以及自動或手動等人性化的控制。
請參閱圖5,其為習知產品安裝時的實施例,其中該發球機本體1安裝於一球桌8的一側,並利用一綱架9來阻擋使用者所擊出的球。但通常所攔截下來的球,因反彈的力過大,該集球託盤4的斜面無法聚集使用者所擊出的球,而該發球機本體1的可利用性也大打折扣。
請參閱圖6,其為本實用新型安裝時的實施例,其中該發球機本體1安裝於一球桌8的一側,並利用一綱架9來阻擋使用者所擊出的球。而其中又利用一布幔11來減低球的衝撞力。所攔截下來的球,藉助集球託盤4的斜面能自動地為該發球機本體1所利用。
如圖6所示,為了方便使用者的操作,其中該微電腦控制主機更可加設一紅外線控制器10,以便遙控該微電腦控制主機的控制程式或控制方式,達到多樣訓練的目的。
請參閱圖7,其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特點,其中該集球託盤4可折合於該發球機本體1之上,以減少存放空間,讓使用者攜行或運用時更加方便。
請參閱圖6及圖8,當使用者要使用本實用新型時,首先將本實用新型架設好後,再將電源打開,此時該電腦控制主機將隨時起動系統,並同時進入系統的自動測試。請同時參閱圖9,若測試有問題時,將及時停止所有馬達的動作,並利用一LED顯示幕,告知使用者發生何種錯誤;同時啟動蜂鳴器告知使用者立即加以注意。
若偵測無誤,則該電腦控制主機將處於備用狀態;請參閱
圖10,若此時接收到紅外線控制器10的信號,則電腦控制主機將依照指示進行不同的控制程序。若無接收到紅外線控制器10的信號,則電腦控制主機將依先前所設定的發球模式(仰角、左右的搖擺方向或旋球的角度;連續或間接模式;自動或手動等)啟動送球器5,最後利用推進輪6將球射出。有關上述操作過程的整體系統的控制要點,還請參閱
圖11所示。
通過上述的結構,該微電腦控制主機可以自設或預設程式的方式,使得該桌球發球機得以自動或手動地作不同的方向、角度的連續或間歇式的旋轉球。
權利要求1.一種用以架設於桌球桌上的桌球發球機的改良結構,其包括一發球機本體,該發球機本體可與一桌球桌相接;且該發球機本體具有一微電腦控制主機,以便自動或手動地控制該發球機本體上所設的一球定位機構,及與該球定位機構相接的一出球機構;其特徵在於,該球定位機構,其具有用以調整該出球機構射出球時的高、低角度的一仰角控制馬達;用以調整該出球機構射出球時的左、右方向的一搖擺控制馬達;該出球機構具有一送球裝置及一發球裝置,該送球裝置具有一可盛放數個球的集球託盤和一送球器;該發球裝置內設有一可控制發球速度的推進輪和一控制球旋轉方向的旋球控制馬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桌球發球機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微電腦控制主機還可加設一以便遙控該微電腦控制主機的紅外線裝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桌球發球機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該集球託盤可折合於該發球機本體之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桌球發球機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該仰角控制馬達可加設一組以便該微電腦控制主機能作更精確的球拋射角度控制的角度感知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桌球發球機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搖擺控制馬達可加設一組以便該微電腦控制主機能作更精確的左、右方向射球控制的角度感知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桌球發球機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旋球控制馬達可加設一以便該微電腦控制主機能作更精確的旋球控制的角度感知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架設於桌球桌上的桌球發球機的改良結構,其包括:發球機本體;微電腦控制主機,以控制發球機本體上的球定位機構,及與球定位機構相接的出球機構;其中該球定位機構具有仰角控制馬達和搖擺控制馬達;出球機構具有送球裝置及發球裝置;通過可盛放球的集球託盤,以便將球通過送球器從發球機本體內經由球定位機構,進而將球經由旋球控制馬達,並依序傳送至出球機構的發球裝置中,最後將球發射出。
文檔編號A63B67/04GK2376321SQ99226140
公開日2000年5月3日 申請日期1999年4月1日 優先權日1999年4月1日
發明者柯振群 申請人:柯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