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家長看的電影(家長問我一二年級看什麼電影)
2023-06-11 00:26:01 1
如果說《千與千尋》曾有二十年佔據我心中的動畫電影top1的話,那麼當我看完《心靈奇旅》的那一刻,我不得不忍痛讓小千退位了。這是我看過的最有價值、影響力最直觀的動畫電影,沒有之一。
前幾天上課的時候,課間跟孩子媽討論孩子讀書的問題,孩子媽焦慮得不行,問我怎麼才能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
孩子現在上二年級了,其實也不是不能閱讀,但是知識面太窄,識字量也少:「小成現在的閱讀量是提高了一點,但還是只喜歡讀些《爆笑漫畫》之類的書,跟班上其他同學差一大截兒,這應該怎麼提升呀?」
我除了給孩子媽列了幾部適合二年級孩子讀的小書,同時結合孩子平時很少看電視的情況,還推薦了幾部動畫電影。因為從平時的教學上來看,「不看電視」看似是減少了孩子玩樂的時間,但同時也讓孩子失去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接觸世界的渠道,以至於孩子不僅缺失了影視欣賞的樂趣,還在學校其他小朋友侃侃而談某部電影或動畫片的時候失去了參與感,進而甚至出現離群現象。在我和孩子單獨交談的時候,就察覺到他已經在偶爾陷入這種落單的困惑中了。
因此,相比於孩子從繪本脫離、初次接觸純文字書籍時的無聊與為難,好的動畫電影則不僅將一些優秀的故事直接傳達給孩子,也能幫助孩子識字和擴展知識量,起到一個很好的過渡和輔助與輔助作用。而在這些電影中,我第一個列出的就是《心靈奇旅》。
因為這個契機,我再次打開網頁搜索《心靈奇旅》,並再次被震撼和治癒。
由皮克斯動畫出品的這部《心靈奇旅》,可以改變你對生與死的想法,把你從自殺邊緣拉回來,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甚至讓你立馬從無邊的煩惱和壓力中抽身出來,愛上眼前的生活。它比《生命的重建》等任何心理學暢銷書更直觀,更生動,給人的震撼也更強烈。
一、《心靈奇旅》:魚在水裡,水在大海裡和許多豆瓣高分電影一樣,《心靈奇旅》開場平平無奇,甚至顯得有些無聊,連片名都讓人難以提起興趣,聽起來就好像就比「愛的教育」稍微生動了那麼一點點,乾燥乏味得就像是心靈訪談似的。
男主是個黑人,但遠沒有《綠皮書》裡的黑人男主那麼優雅迷人,看起來就像是加了黑色濾鏡的「小頭爸爸」,小小的眼睛配上大大的黑框眼鏡,再加上夢想受挫垂頭喪氣的樣子,真的很容易讓人棄劇。
尤其社畜本來生活中就夠有壓力了,本想看個電影放鬆一下,卻再看到男主各種被生活壓垮的無奈模樣:被熟人當眾嘲笑,回家不敢面對母親,想放棄安穩工作去追求夢想,但又面對著種種生活情景真實再現,實在是雙重打擊。
但是,電影前10分鐘有多麼無聊,後10分鐘就有多麼讓人意猶未盡,所有的平淡無奇都在男主樂極生悲的那一刻戛然而止:在多方壓力下,男主喬伊(Joey)已經準備放棄夢想,卻突然獲得實現夢想的機會,高興地在大街上跳起舞來,然後「撲通」一聲掉進了下水道……
奇蹟並沒有發生,男主就這樣go die了,死後的男主來到天堂,經歷了一系列奇遇,這便是「心靈奇旅」的意思。從這裡開始,故事變得有趣而豐富。好不容易夢想將要成真的時候突然去世?這誰受得了呀,所以在通向輪迴的自動天梯上,旁人都一臉坦然地迎接下一次生命,男主卻用盡辦法往回狂奔,最後意外來到了天堂培訓班,也就是「生之來處」。
就如同上帝創造亞當和夏娃一樣,在這裡,未出生的人們要經過種種培訓來獲得通往地球的「火花」,被培育的或許是各種性格,也或許是某種特質,但每個人必須拿到「火花」才能前往地球。給他們培訓的人被稱作導師。這些新生的靈魂長得尤其可愛,就如同性格各異但各有特色的人類寶寶一樣。喬伊陰差陽錯被當成導師,並十分「幸運」地領到了這裡的混世魔王——22號,22號靈魂早已孤僻、早熟而厭世,他的人如同他的聲音那樣令人感到頭疼。
但22號無意前往地球,若能幫助22號拿到「火花」通行證,喬伊或許就可以拿著「火花」回去繼續他的夢想。於是他費盡心思教導22號,但都收效甚微,甚至被氣得半死,但當喬伊和22號的靈魂陰差陽錯分別投身到貓和喬伊身上,喬伊變成貓,22號變成喬伊之後,一切看似混亂不堪,但改變卻悄然發生。
成為貓的喬伊發現他所謂的夢想其實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就如同他的偶像所說的那樣:「魚一直都在大海裡。」而22號也發現生命並不像他想的那樣枯燥乏味,哪怕是一陣風,一段音樂,一口披薩……都讓他對人間流連忘返。
當看到這裡,我們不由得回顧我們身上發生的一切,突然間感覺有了力量,發現了平時許多錯失的美好,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
說起來我最開始知道這部片子,剛好是在心情低落的時候。那會兒刷微博,看到一個女生投稿說「什麼電影或者書籍能讓自己的心情快速好起來」,點讚最多的回答就是這部《心靈奇旅》。
當時抱著一點懷疑看了這部片子,一下子打開了靈魂世界的大門,各種豐富多彩湧了進來:充滿畢卡索風格的極具線條感的導師形象,性格迥異但都卻十分惹人喜愛的角色,把教育蘊藏在歡笑之中的設定,22號一生出來就是混世小魔王的樣子,主角和22號身份互換的尷尬與互相成就……全都頗有特色。
22號在人世間的那段體驗實在太觸動我了,那正是活在當下的理念。與之相關的佛教的正念思想、瑜伽的冥想等,我在此前都有接觸,但終究在繁忙的工作中慢慢丟掉了,當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才突然從消沉中甦醒過來,感受到了我此刻的幸福。
相比許多背井離鄉到大城市打工,住著簡陋的出租屋的打工族,我睡在我軟軟的大床上,早上一抬頭就能從窗扣看到火紅的朝霞;寬敞明亮的客廳讓人心情開闊,陽臺的榻榻米給我一個私密又舒適的午睡環境;工作地離家也不遠,地鐵十幾分鐘直達。以往我煩惱於工作的勞累和辛苦,但同時也在工作中獲得成績和讚美,感受到豐收的喜悅……好像一切確實沒那麼糟,可我怎麼漸漸習慣並忽略了好的體驗,而把不好的東西放大了呢?
看完22號對人生各種細節的痴迷:一口香甜濃鬱的披薩,旋轉飄落的金黃落葉,風吹過肌膚的感覺,陽光的明媚,跑步的輕盈,還有聆聽音樂的享受……對他來說一切都是那麼難得,因此是那麼值得珍惜,甚至讓他背叛良心搶走了男主的身體,就為了留住這些美好。
而男主,一朝身死,拼盡全力往回跑,還要面對天堂裡工作人員的追擊,如此辛苦,那他可有後悔過以往對生命的浪費?有不少觀眾看到這裡都會不自覺代入自己,設想如果自己此刻是男主,會不會有什麼遺憾,從而從死亡的角度看待生命的可貴。
不過,雖然觀眾觀影后反響都很好,但《心靈奇旅》剛上映的時候,一方面宣發不夠給力,許多人甚至都沒有聽過這部片子,雖然是迪士尼和皮克斯聯合製作的,但卻遠不如迪士尼許多其他經典動畫上映時的熱度,甚至連不少粉絲都是後吐槽當時不知道這部片子,以至於錯過了電影院的公映,只能大呼遺憾。一方面又遇到同檔期的國內幾部熱度較高的電影同臺相競,影院排片從一開始就少得可憐,以至於嚴重影響了票房。
但這並沒有影響它上映後立馬就拿到的高口碑,豆瓣當時高達9.2,在那個大家困於疫情的一年,生活多多少少都受到疫情影響而壓力巨大的時候,這部電影如同久旱之後的甘露一樣,滋潤了不少人的心靈,甚至治癒至於了許多抑鬱症患者。
三、為什麼孩子應該看這部電影?皮克斯的電影常常會帶有一些心靈教育的意義,有的還相當深刻,所以受眾從小到大都有,許多三四十歲的成年人也在看他的電影。確實,只有進入了社會經歷了社會毒打和夢想的迷失,或許才能更深切地懂得影片深處的價值,理解喬伊的迷茫和執著,在他身上找尋到自己。
但小學階段的孩子也並非什麼都看不懂。先不說片中各種有趣的設定和奇思妙想的靈魂塑造情節很容易討小孩子的喜歡,光是影片「關注當下」的理念,和片尾最後「魚在大海」的升華,就很適合孩子去觀看和思考。
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現在的學生從小就已經在競爭中生活,不管成績好還是不好,也不管雙減的效果目前還有沒有體現出來,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孩子還是處在一種相對緊張的學習環境中,家長依然習慣以學習為重,都不願意讓孩子拉下。
學生們也因為日復一日的上學和作業而對學習產生厭煩,甚至在家長的引導下,不得不把所有時間抽出來從事自己不想做的事,甚至忽略掉那些純粹的歡喜,比如早上的一片朝霞,一塊兒好吃的點心,一句關懷的話……
甚至有時候孩子發現了,正沉浸在「心流」體驗中,卻被大人阻斷,久而久之便漸漸地麻木不在意了,我先前有幾個學生就是如此,小小年紀已經失去了對自然的好奇和熱情,難免讓人心疼。
而這部電影能幫助他們撿起這些快樂,懂得沉浸在某樣事物或某個事情中,學的時候好好學,玩的時候好好玩,既能鍛鍊專注力,提高做事的效率,又能培養對世界的熱愛,提升好奇心和探索力。
這部片子很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看,除了增進親子關係外,還能讓家長也反思回顧自己的教育方式,儘可能地更貼近孩子,在教導孩子學習之餘,也引導孩子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22號身上有許多孩子的影子:不愛學習、聽不進去、我行我素、不服管、脾氣暴躁……但同時也善良、耐心、單純、專注……多少人只能看到前面壞的那部分,卻看不到好的那部分,實在是可惜又可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