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螺甸鑲嵌漆器加工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11:58:56 1
本發明涉及工藝品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漆器加工工藝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千文萬華的中國漆藝,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積累,炎黃子孫聰明才智的結晶。
寶螺鑲嵌漆器,歷史悠久。幾千年前,寶螺鑲嵌已是我國最古的一種裝飾法之一。 宋元年間,螺鈿鑲嵌不僅作為漆器日用器皿的裝飾,而且把它鑲嵌於大件的家具。明代,揚 州人周翥,以制百寶鑲嵌著稱,人們把他的作品稱為「周制」,周制工藝曾於明、清之際風行 當世,之後逐漸分離成「雕漆嵌玉」以及「骨石鑲嵌」和「寶螺鑲嵌」,骨石鑲嵌的材料主要為 各類石片及牛骨、貝殼、黃楊木等,技藝以半浮雕、高浮雕為主。如今的骨石鑲嵌工藝由於人 才老化、上好石料逐漸稀少及在與現代材料結合過程中,部分中、低檔特種技藝水平有所下 降,製作工序也簡化許多,逐漸降低鑲嵌技藝技藝的高超工藝性,另外,工藝品中鑲嵌的骨 石料片與坯件的粘結目前大多釆用化工粘結劑。寶螺鑲嵌與骨石鑲嵌的工序、技法、用料各 有千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於提出恢復和發揚傳統寶螺鑲嵌漆器的一種技藝精湛的寶螺甸鑲 嵌漆器的特種加工工藝。
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
1)製作坯件:在木坯表面依次進行括漿、做灰、髹漆;
2)加工鑲片:通過打磨去除貝殼表皮,直至透出貝殼內部的光澤,再通過拉弓按設計的 圖樣切割出鑲片,再在鑲片的一個外表面雕刻形成薄浮雕片材;
3)挖坯:先按設計的圖樣在坯件表面刻出劃痕,再將能被畫面擋住部分的劃痕內的漆 層用刻刀剷除;
4)鑲嵌:在剷除部分漆層的坯件表面按設計的圖樣嵌進相應的薄浮雕片材,並釆用熟 油與洋灰調和成麵糊狀的膩子為粘結劑,將薄浮雕片材粘結在坯件上;
5)清膩:清除暴露在坯件表面的薄浮雕片材外面的多餘膩子;
6)擦拭:釆用拈有豆油的棉花或紗布在薄浮雕片材表面擦拭達到光亮。
本發明從設計、選料起,釆用高檔石決明、雲母、亮耳子等貝殼類原生態、純天然材 料,通過切、貼、拉、開、磨、拈、絞針、挖嵌等純手工製作,展現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花紋突 出,燦爛華美,五彩繽紛、光澤亮麗,尤其是其薄浮雕雕琢技法呈現出畫面物體的飽滿和凹 凸感,綜合了「平磨螺鈿」的光潔典雅、「骨石鑲嵌」的立體浮雕感,更加展示了寶螺甸鑲嵌漆 器工藝的驚豔之美。本發明薄浮雕片材與坯件之間的粘結牢固性極強,可大大延長工藝品 的壽命,使產品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本發明所述貝殼為石決明、雲母、珍珠貝、海螺獅、湖蛘白料或亮兒料。通過選用各 類貝殼,運用其不同色彩、紋理表達設計意圖和圖案的視覺美。
為了提高打磨效果,防止打磨過程中對薄浮雕片材造成破壞,本發明在所述步驟 2)中,在薄浮雕片材的表面依次釆用320號、600號和1200號砂紙由粗到細打磨,然後用細 瓦灰,最後用牙粉打磨。
具體實施方式
製作步驟如下:
1、設計:創作過程制定、畫稿草圖、造型以及策劃坯件色彩。
2、畫稿:根據工藝特點繪畫圖稿,結合材料的性能和生產操作的工藝特點。
3、加工坯件:先製作木坯,再將木坯製成漆坯。其中漆坯製作分為括漿、做灰和髹
漆三道工序。
4、幵料:選擇各種貝類材料,如石決明、雲母、珍珠貝、湖蛘白料或亮兒料分別在貝 殼表面打磨去除貝殼表層,透出其內在光澤。
5、選料:根據畫稿圖樣選擇能最佳表現稿面效果色彩的貝殼材料。
6、切樣:把畫稿複印件切割成適合生產操作的多個零碎部分,分別選貼在貝殼材 料上。
7、拉弓:按貼在貝殼材料上的畫稿圖樣,用手工鋼絲鋸拉貝殼材料,形成畫稿圖樣 的外部曲線,形成平面鑲片。
8、幵紋(薄浮雕):在平面鑲片的光澤面雕刻,形成具有立體感的薄浮雕片材。
9、在薄浮雕片材表面依次釆用320號、600號好1200號砂紙由粗到細打磨,然後用 細瓦灰,最後用牙粉打磨,直至透出貝殼內部光澤。
10、撞縫:把零碎的薄浮雕片材部分拼撞成整體,形成半成品薄浮雕片材。
11、粘坯、絞針:把半成品薄浮雕片材用麵糊暫時糊粘在坯件上,用細針沿邊線絞 針,形成劃痕。
12、挖坯:把坯件上劃痕內能被畫面擋住的部分漆層用刻刀剷除。
13、鑲嵌:在剷除部分漆層的坯件表面按設計的圖樣嵌進相應的薄浮雕片材,並採 用熟油與洋灰調和成麵糊狀的膩子為粘結劑將薄浮雕片材粘結在坯件上。
14、清膩:清除暴露在坯件表面的薄浮雕片材外面的多餘膩子;
15、擦拭:釆用拈有豆油的棉花或紗布在薄浮雕片材表面擦拭達到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