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機消毒清洗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09:56:11 1
專利名稱:飲水機消毒清洗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涉及一種專用飲水機進行消毒殺菌的裝置。所謂的飲水機,是家庭用的上部設有飲水桶,下部內設有加熱或製冷水膽的飲水設備。
二背景技術:
隨著飲水機大量進入家庭,飲水衛生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由於內置的水膽無法象水壺那樣打開壺蓋便於清洗,所以飲水機只能採用藥液,通入氯氣等方法進行殺菌消毒,而採用這些方法不僅需消耗藥液、氯氣,而且必須清洗多次、徹底,否則對人體的健康有損害;同時對這些洗過的藥液進行排放,也影響了環境,這對崇上自然,關愛健康是格格不入的,採用新的技術手段來替代現有的方法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三
發明內容
1、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飲水機消毒清洗器,其目的在於解決現有的飲水機採用藥液、氯氣來進行消毒所存在的問題。
2、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飲水機消毒清洗器,其特徵在於該飲水機消毒清洗器為一個臭氧發生器與一個盛裝臭氧水的容器連接,容器通過管路增壓泵與聰明座接咀連接;容器的回水口接頭通過管路、閥、過濾器連接到容器上。
該飲水機消毒清洗器在回水口接頭的管路上連接一個帶有閥的氣泵。
該飲水機消毒清洗器設有累數器,累數器與臭氧發生器連接。
3、優點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設備主要採用自製的循環臭氧水進行消毒殺菌的方法,由於採用氣泵使臭氧水在飲水機冷、熱存水膽內滾動翻騰,強力衝刷汙漬,其高效的氧化殺菌效果非常明顯,比採用藥液、氯氣的使用效果、節省時間等都能提高6倍以上,對環境沒有汙染。消毒、殺菌快速高效,設備製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衛生。採用累數器計數,可準確控制衝刷的次數,以便更換過濾裝置,能夠更好地提高清洗器的使用效果。
四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飲水機消毒清洗器主要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路控制原理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操作面板結構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由1臺臭氧發生器1,1個盛裝臭氧水的不鏽銅容器2,1臺循環臭氧水的增壓泵3,1臺強力發泡清洗用的氣泵9組成,這些裝置之間用管道,閥門7、8及過濾器6連接起來,清洗器用聰明座接咀4、回水口接頭5與飲水機聰明座、回水口相連,形成循環迴路。電控系統配有累數器13,能準確記錄清洗器使用次數。臭氧殺菌取代藥液、氯氣,對人體有益無害,殺菌效果好,且不需耗費飲用水,自來水即可用。本實用新型採用臭氧消毒滅菌,氣吹鼓泡強力衝刷,增壓泵3循環臭氧水清洗的方法實現對飲水機的消毒滅菌清洗。首先用臭氧發生器1生產臭氧水,然後用增壓泵3將容器2中的臭氧水經聰明座接咀4連接到飲水機的聰明座上,送入分水盤,再進入飲水機的冷、熱水膽、經回水口接頭5、閥門7、過濾器6,形成清洗循環。為清洗乾淨徹底,採用氣泵9鼓氣強力衝刷,再循環清洗,汙物經過濾器6過濾出來,效果明顯,不需要藥物,不消耗飲用水,臭氧代氯殺菌效果好,無毒副作用,臭氧水對人體有益無害。
如圖2、3所示,將飲水機消毒清洗器的聰明座接咀4和回水口接頭5,分別接到飲水機聰明座和回水口上,扭動臭氧發生器的定時器10,在容器2中生產臭氧水,該飲水機消毒清洗器設有累數器(13),累數器(13)與臭氧發生器(1)連接,同時累數器13開始計數。按下增壓泵3的啟動開關11,循環臭氧水進行消毒滅菌;停增壓泵3,按下氣泵9的開關12,啟動氣泵9同時打開閥門8,進行強力衝刷清洗;停氣泵9,開增壓泵3,進行第二次消毒清洗,汙漬經過濾器6排出。
權利要求1.一種飲水機消毒清洗器,其特徵在於該飲水機消毒清洗器為一個臭氧發生器(1)與一個盛裝臭氧水的容器(2)連接,容器(2)通過管路增壓泵(3)與聰明座接咀(4)連接;容器(2)的回水口接頭(5)通過管路、閥(7)、過濾器(6)連接到容器(2)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飲水機消毒清洗器,其特徵在於該飲水機消毒清洗器在回水口接頭(5)的管路上連接一個帶有閥(8)的氣泵(9)。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飲水機消毒清洗器,其特徵在於該飲水機消毒清洗器設有累數器(13),累數器(13)與臭氧發生器(1)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涉及一種專用飲水機進行消毒殺菌的裝置。所謂的飲水機,是家庭用的上部設有飲水桶,下部內設有加熱或製冷水膽的飲水設備。其特徵在於該飲水機消毒清洗器為一個臭氧發生器與一個盛裝臭氧水的容器連接,容器通過管路增壓泵與聰明座接嘴連接;容器的回水口接頭通過管路、閥、過濾器連接到容器上。該飲水機消毒清洗器在回水口接頭的管路上連接一個帶有閥的氣泵。以便對飲水機進行強力衝刷清洗。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現有的飲水機採用藥液、氯氣來進行消毒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設備採用自製的循環臭氧水進行消毒殺菌的方法,氧化殺菌效果非常明顯,採用累數器計數,可準確控制衝刷次數,掌握工人在外清洗機器的次數。
文檔編號C02F1/78GK2643795SQ0323809
公開日2004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5日
發明者王洪良 申請人:王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