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可調節車把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15:02:46 10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零部件,尤其涉及自行車可調節車把。
背景技術:
車把是自行車必備零件之一。車把應牢固安裝在車身中,且保持車把平衡。車把也是自行車控制方向的操縱裝置,用手握住,藉以掌握行車方向。車把通常安裝在把立上,把立連接在碗組上,通過調節把立的位置進而調節車把的位置,這種調節過程複雜,且需要用到工具,非常不方便;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對於身體的鍛鍊,現有的自行車用雙腿發力,雙臂用於保持平衡,已經不能滿足騎車人對於全身鍛鍊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自行車可調節車把,包括碗組、車把,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齒輪狀頭冠、握力感應把套、海綿彈簧層、固定套、卡塊、握力計,所述碗組頂端安裝有齒輪狀頭冠,所述齒輪狀頭冠內部穿插有車把,所述車把外部包裹有握力感應把套,所述握力感應把套內層設置有海綿彈簧層,所述車把上側安裝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側方設置有卡塊,所述固定套上方安裝有握力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對傳統的車把進行了改進,去掉把立,在碗組頂端設置齒輪狀頭冠,將車把直接插在齒輪狀頭冠裡,在車把上側安裝固定套,固定套上設置卡塊,卡塊為凸狀鋼塊,齒輪狀頭冠材質為鋼,外形為凹凸鋸齒狀,卡塊能夠卡在齒輪狀頭冠的任一凹槽中,因卡塊固定在固定套上,固定套固定在車把上,隨著卡塊在齒輪狀頭冠卡住位置的變化,車把可旋轉調節位置,本實用新型減少了車體零件,簡化了調節車把的操作過程,方便騎行者自行調節車把位置;在車把上套上握力感應把套,握力感應把套外層為橡膠質地,表面為蜂窩狀紋理,增大了與手的摩擦力,防止手部出汗時握把打滑;在握力感應把套內層設置有海綿彈簧層,海綿彈簧層內彈簧為強力彈簧,受力發生輕微形變,彈簧海綿層連接握力計,騎行中車手能夠通過擠壓握力感應把套鍛鍊臂力,握力計顯示握力值,本實用新型使騎手技能鍛鍊腿部的力量,同時又能鍛鍊雙臂的力量,滿足騎手對於全身鍛鍊的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握力感應把套側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1~圖2所示,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
如圖,碗組-1、車把-2、齒輪狀頭冠-3、握力感應把套-4、海綿彈簧層-5、固定套-6、卡塊-7、握力計-8。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為自行車可調節車把,包括:碗組1、車把2、齒輪狀頭冠3、握力感應把套4、海綿彈簧層5、固定套6、卡塊7、握力計8,碗組1頂端安裝齒輪狀頭冠3,齒輪狀頭冠3內部穿插車把2,車把2外部包裹握力感應把套4,握力感應把套4內層設置海綿彈簧層5,車把2上側安裝固定套6,固定套6側方設置卡塊7,固定套6上方安裝握力計8。
實施例2
需要調節車把2位置時,擰松碗組1頂端的齒輪狀頭冠3,上提車把2,固定套6上卡塊7離開齒輪狀頭冠3的凹槽,以齒輪狀頭冠3為圓心向前或向後轉動車把2,車把2到達騎手需要的位置時,向下按車把2,固定套6上卡塊7嵌入齒輪狀頭冠3的凹槽中,擰緊碗組1頂端的齒輪狀頭冠3;騎手騎行時,想要同時鍛鍊臂力,手部用力握住握力感應把套4,握力感應把套4內層的海綿彈簧層5受力發生輕微形變,彈簧海綿層5連接握力計8,握力計8計量出騎手的握力。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