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連剝離刀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16:47:01 1
專利名稱:粘連剝離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粘連剝離刀。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對於風溼病的關節、軟組織粘連及增生,難治性風溼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性關節炎等出現關節、肌筋局部頑固性腫痛等症,一般採用傳統的手術方式剝離增生的滑膜及粘連的組織,但創傷面大,出血量多,增加患者的痛苦,康復效果不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粘連剝離刀,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有效剝離病變組織,創傷小,康復快。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粘連剝離刀,包括刀柄和刀杆,所述的刀杆後端與刀柄相連,前端設有刀頭,並且,所述的刀頭為鈍頭。本實用新型可以作以下改進,所述的一種粘連剝離刀,所述的刀杆為可產生彈性變形的軟杆。本實用新型還可以作以下改進,所述的刀杆為剛性的硬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刀柄呈細長柱狀。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刀柄上設有防滑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粘連剝離刀,結構簡單,可方便剝離關節內增生或粘連的病變組織。 本實用新型的粘連剝離刀可廣泛適用於頑固的關節、軟組織腫痛,風溼病的關節、軟組織粘連及增生,難治性風溼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性關節炎等出現關節、肌筋局部頑固性腫痛。以下通過臨床實驗病例進一步證明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病例1 患者李XX,男二6歲,患者因反覆右肘關節腫痛1年餘,伴關節伸直受限就診,患者緣於1年前無明顯誘因開始出現右肘關節腫痛,局部皮溫升高,到當地醫院就診,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後效果不明顯,右肘關節腫痛無緩解,並逐漸出現關節伸直受限, 到我院就診後經檢查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行右肘關節「微創針刀鏡術」,術中發現關節滑膜增生肥厚、充血,組織粘連,遂應用粘連剝離刀在鏡下剝離粘連,修復關節面,術後患者右肘關節腫痛逐漸消失,關節活動逐漸改善,配合一段時間的功能鍛鍊後右肘關節能完全伸直。病例2 患者王X X,女,23歲,患者因反覆左肘關節腫痛10個月,伴關節活動受限就診,患者緣於10個月前無明顯誘因開始出現左肘關節腫痛,局部關節發熱,活動受限, 呈半屈曲位,經檢查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遂給予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美洛昔康及中藥等藥物治療,行局部針灸、中藥燻蒸等理療,患者左肘關節腫痛仍反覆發作,關節活動受限,改善不明顯。通過以上二病例的療效比較可知,本實用新型的粘連剝離刀可有效剝離病變組織並治療,解除病患。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如圖1所示,一種粘連剝離刀,包括刀柄1和刀杆2,刀杆2後端與刀柄1相連,前端設有刀頭3,並且,刀頭3為鈍頭。本實施例中,刀杆2為可產生彈性變形的軟杆。刀柄1呈細長柱狀。刀柄1上設有防滑紋。上述的實施例中,刀杆2還可以為剛性的硬杆,根據其應用場合靈活設計。上述的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權利範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粘連剝離刀,其特徵在於包括刀柄(1)和刀杆O),所述的刀杆(2)後端與刀柄 (1)相連,前端設有刀頭(3),並且,所述的刀頭(3)為鈍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粘連剝離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刀杆(2)為可產生彈性變形的軟杆。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粘連剝離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刀杆(2)為剛性的硬杆。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粘連剝離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刀柄 (1)呈細長柱狀。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粘連剝離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刀柄(1)上設有防滑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粘連剝離刀,包括刀柄和刀杆,所述的刀杆後端與刀柄相連,前端設有刀頭,並且,所述的刀頭為鈍頭。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有效剝離病變組織,創傷小,康復快。
文檔編號A61B17/3209GK202104992SQ20112021737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4日
發明者何丹丹, 陳志煌, 韋嵩 申請人: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