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載玻片染色盒的製作方法
2023-07-01 07:22:46 1
專利名稱:一種載玻片染色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載玻片染色盒。
背景技術:
目前,在做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實驗時,經常使用染色劑來觀察各種菌等,但由於沒有一個專用的儀器,染色的結果常常很不理想,有深有淺甚至未染上色等,且大多需做幾個重複樣品以確保觀察結果,只能使用一些小竅門來染色,無法同時兼顧製作幾份玻片,浪費較多時間。且傳統方法在取玻片時常常兩面都沾上了染色劑。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以上問題的提出,而研究設計一種載玻片染色盒,用以解決現有在做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實驗時,經常使用染色劑來觀察各種菌等,但由於沒有一個專用的儀器,染色的結果常常很不理想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手段如下:一種載玻片染色盒,包括:支撐平面、染色池、鏤空部、上鉤狀結構和下鉤狀結構;所述支撐平面中間設有染色池,所述支撐平面左右兩側各設有鏤空部,所述支撐平面上側邊緣設有上鉤狀結構,下側邊緣設有下鉤狀結構。作為優選所述上鉤狀結構和下鉤狀結構與支撐平面間形成的鉤狀間隙高度大於上鉤狀結構和下鉤狀結構的厚度。作為優選所述染色池口為長方形或圓形。作為優選所述染色池底部設有磨砂面。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載玻片染色盒可以通過中間的染色池內的染色液進行染色,可以從兩側的鏤空部容易的取下載玻片,並且可以避免過多的染色液從載玻片邊緣溢到另一面,染色過程簡單,方便快捷,並且具有上鉤狀結構和下鉤狀結構,多個所述載玻片染色盒同時使用時,可以通過彼此的上鉤狀結構和下鉤狀結構鉤插固定在一起,並排使用同時染色,是一種實驗室用載玻片染色盒。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載玻片染色盒,包括:支撐平面1、染色池2、鏤空部
3、上鉤狀結構4和下鉤狀結構5 ;所述支撐平面I中間設有染色池2,所述染色池能對載玻片進行染色,所述支撐平面I左右兩側各設有鏤空部3,所述鏤空部3方便人取下正在染色的載玻片,並且避免過多的染色液從載玻片邊緣溢到另一面,所述支撐平面I上側邊緣設有上鉤狀結構4,下側邊緣設有下鉤狀結構5。所述上鉤狀結構4和下鉤狀結構5與支撐平面I間形成的鉤狀間隙高度大於上鉤狀結構4和下鉤狀結構5的厚度,使多個所述載玻片染色盒同時使用時,可以通過彼此的上鉤狀結構和下鉤狀結構鉤插固定在一起,並排使用同時染色。所述染色池2 口為長方形或圓形。所述染色池2底部設有磨砂面,避免所述載玻片染色盒在試驗臺上滑動,造成染色液傾灑,產生危險。使用時,確定要製作的載玻片個數,將所述個數的載玻片染色盒通過上鉤狀結構4和下鉤狀結構5鉤插固定在一起,往染色池2內倒入染色液,將載玻片以此放在支撐平面I上,染色完成後,從鏤空部3取下載玻片放好,將並排安裝的載玻片染色盒拆卸開來,進行清洗,清洗完成後放好等待下次使用。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
權利要求1.一種載玻片染色盒,其特徵在於包括:支撐平面(I)、染色池(2)、鏤空部(3)、上鉤狀結構(4 )和下鉤狀結構(5 );所述支撐平面(I)中間設有染色池(2 ),所述支撐平面(I)左右兩側各設有鏤空部(3),所述支撐平面(I)上側邊緣設有上鉤狀結構(4),下側邊緣設有下鉤狀結構(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載玻片染色盒,其特徵在於:所述上鉤狀結構(4)和下鉤狀結構(5)與支撐平面(I)間形成的鉤狀間隙高度大於上鉤狀結構(4)和下鉤狀結構(5)的厚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載玻片染色盒,其特徵在於:所述染色池(2)口為長方形或圓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載玻片染色盒,其特徵在於:所述染色池(2)底部設有磨砂 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載玻片染色盒,包括支撐平面、染色池、鏤空部、上鉤狀結構和下鉤狀結構;所述支撐平面中間設有染色池,所述支撐平面左右兩側各設有鏤空部,所述支撐平面上側邊緣設有上鉤狀結構,下側邊緣設有下鉤狀結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載玻片染色盒可以通過中間的染色池內的染色液進行染色,可以從兩側的鏤空部容易的取下載玻片,並且可以避免過多的染色液從載玻片邊緣溢到另一面,染色過程簡單,方便快捷,是一種實驗室用載玻片染色盒。
文檔編號G01N1/31GK203148746SQ20132016211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日
發明者劉金鵬, 姜健, 李雲辰, 趙俊豐 申請人:大連民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