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有沒有好看的電影(當我們在談荷蘭電影放蕩青春時)
2023-07-01 01:44:45 2
文/馬慶雲
荷蘭電影年產量不多。《放蕩青春》無疑是最近兩年荷蘭電影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部。該片首次上映於荷蘭鹿特丹電影節,稍後,則在第23屆釜山國際電影節當中獲得未來景象獎提名。該片頗有一些荷蘭版《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味道,而片中透出的荷蘭青年的生存態度,又是另一種《大象席地而坐》。
《放蕩青春》是目前比較公認的一個電影翻譯名。這部荷蘭電影的荷蘭語直接翻譯則是「我們」。當然「我們」這個名字不能迅速呈現該片的內容態度,反倒是《放蕩青春》簡單明了,讓影迷知道它演的就是青年人的「放蕩不羈」。但是,從電影精神主旨的角度講,《我們》這個名字更為博大精深一些,該片講得其實不僅僅是一個青春故事,更像是一個「我們」世界當中普遍面對的青年問題。
這部荷蘭電影,用四個青年的角度,講了這群青年人如何湊在一起,反抗家庭,追求財富,放縱自己,最終違法犯罪的事情。《放蕩青春》當中,以青年人特有的荷爾蒙爆棚的問題來實現對社會的一種嘲笑。但這種嘲笑,對於該片的創作者而言,其態度則認為其是病態的。青年人不滿於自己所生活的環境,並且以荷爾蒙的方式進行回擊,顯然是大量電影的共同命題。
在《放蕩青春》當中,這種荷爾蒙的發洩與金錢的快速累積及其罪惡的有效轉移相互承接在一起。劇情當中,四男四女,他們起初只是為了發洩自己噴薄的青春激情,而稍後,則是把這種激情與金錢聯繫到一起,讓通過各種方式獲得金錢,並且享受更為繁華奢侈的生活。最終,幾位青年進入到了病態的犯罪當中,更是有人因此而命喪黃泉。
說它是荷蘭版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實在是因為這兩部電影不僅在情感更是在具體的橋段上,都有很多相仿之處。兩部電影作品,都是反映特定環境下的青年人的荷爾蒙衝動問題,尤其是青年人特有的自認為正確地嘲諷時代的方式。在具體的橋段當中,《陽光燦爛的日子》和《放蕩青春》都大量出現了青年和自行車,青年和過街天橋等等。
「陽光燦爛的日子」那一代人,還只是在過街天橋上朝下邊的人吐口水,到了《放蕩青春》裡邊,則是站在高速的過街天橋上更為惡劣地阻礙交通了。顯然,在後者的電影內容當中,青年人的罪惡更為極端了。《陽光燦爛的日子》內核是溫暖陽光的,是帶著青春不再的愛意的,而這部《放蕩青春》則更多的是冰冷,對青年病態的某種反思。
青年人的故事,一直是文藝電影的重要題材內容。在青春病態方面,國產文藝片《大象席地而坐》無疑成為不少影迷心目當中的經典之作。當然,這種經典的既視感,很大程度上源自這部電影的創作者的自殺。導演和自己的作品形成了非常強勢的互文關係,片中青年的青春迷茫,也或許正是胡波導演自己的迷茫。
而在《放蕩青春》當中,片中青年人的那種迷離,與《大象席地而坐》也是類似的。他們都有著原生家庭的問題,並且對所處的環境有著諸多的不滿。不過,《大象席地而坐》的青年畢竟只是無奈的時候去看看大象,而荷蘭《放蕩青春》當中的青年們,則開始組織了對社會的有效犯罪。可以說,後者更為極端,甚至於把這種病態發揮到了令人擔憂的程度上。
如果說《陽光燦爛的日子》還是美的話,那到了《大象席地而坐》的時候,已經更多的不是美,而是青春的幽怨毒素了。而到了《放蕩青春》的時候,這種青春的毒素真正呈現出了自己的破壞力,而不是美學價值了。這部荷蘭電影,首先呈現的是一種青年人普遍的焦躁狀態,其次,則是對極端焦躁的人文反思。
《放蕩青春》真正的故事主幹人物,出現在劇情的第四章節。這個青年因為和父親發生衝突,而離開自己的家庭,帶領自己的朋友們開始了一段青春的冒進之旅。起初,他不過是砸了父親生意合作夥伴家的玻璃,還真的只是小孩子的作為,稍後,便逐層放大了自己的青春欲望,並且最終走向犯罪了。荷爾蒙的衝動感沒有被有效控制,並且沒有被引領到有效的社會範疇當中來做正面建設工作,所以,《放蕩青春》最終的結局,是灰暗的。
編劇兼導演雷納·埃勒,躲在《放蕩青春》背後,不慌不忙地講了這麼一個荷蘭小鎮的故事。我們可以把這個故事當作一個「荷蘭小鎮」故事,是「異域風情」的一部分罷了。但是,《放蕩青春》的直接翻譯名「我們」,更為有效,這樣的青春,又何嘗不是我們的青春呢?青年犯罪題材,往往會出現尺度上的稜角,因此,我們的電影當中不太願意觸碰這類內容。觸碰淺了,影迷覺得假,觸碰深了,尺度上過不去。
《放蕩青春》這部荷蘭電影,更像是不考慮尺度問題的青春題材的電影,呈現的是所有人的青春世界。只是,在這種荷爾蒙的衝動面前,我們有的人向善了,平穩度過這種衝動,有的人,向惡了,成為「放蕩青春」的模樣。如果將這個荷蘭小鎮的故事置換成我們身邊的小鎮故事,可能會讓大家看到更多的真實。
電影的魅力,就是超越自身故事的自然局限,讓故事真正成為「我們」的故事。對於青春而言,衝動與激情當然是一種必然,但如何把這種必然歸納到社會正向價值當中來,則是影迷、家長和時代都應該思考的大學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