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現在哪些景區關閉(5A級景區緊急關閉)
2023-07-01 01:38:13 1
來源:錢江晚報
九溪一直是杭州市民和外地遊客夏季避暑的好去處。
所謂「九溪十八澗」,這裡溪流淙淙,草木秀美。
不過,最近有市民遊客反映,因為杭州的高溫天氣持續,九溪的水量明顯減少,部分溪段甚至乾涸見底了。
今天(8月16日)一早,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來到九溪,看看情況到底如何?
記者進入景區後看到,靠近景區出入口的下遊溪段,水流量確實較小,有的地方溪底的石塊已經完全裸露在外。
本地人李阿姨告訴記者,「天氣熱,不下雨,所以幹成這樣了。」
另一位秦阿姨則說,「九溪的水用到茶樹上了,最近茶樹好多曬焦了,要澆水。」
秦阿姨告訴記者,自己住在附近,往年這個地方的水也不算很多,但水位比這位阿姨現在蹲著的這個位置要高許多。
是不是所有溪段水量都減少了呢?
「沒有,你往那邊繼續走。」景區一位環衛工人這樣回答,「你過了『煙樹』那段,水還是深的。」
雖是工作日,但景區內仍有不少遊客。看到很多地方的水已經乾涸,部分遊客心情有些失落,遊客小白對記者說,自己和朋友是一大早從下沙趕過來的,「有些失望,想看到水多一點。」
從蕭山過來的兩位年輕媽媽表示,每年都會帶孩子一起來九溪玩,但從來沒見這麼幹過。「這些地方以前是有水的,現在只能看看山上的景了。」
「水流聲好像是從上面傳下來的,我們走上去看看吧。」說罷,她們直接走到了溪床上面,徒步向上遊爬去。
記者來到「九溪煙樹」碑亭附近。
溪流主道的水量相對豐沛,流動性明顯好於下遊的支流。附近的茶農正在使用抽水泵引水澆灌,工作人員表示,「茶農澆水的用水量畢竟是有限的,溪流水少最主要的還是氣候原因。」
老杭州張女士也和幾位朋友來到九溪遊玩。她表示,一是想躲躲太陽,二是好奇九溪的水是不是真的幹了?「我們也看到網上的視頻,說九溪沒水了,剛進來確實發現好多地方沒水了,但我們認為『九溪煙樹』這裡也幹掉了不太可能,到這裡一看,果然,水還很多的。」
還有遊客告訴記者,雖然九溪水量少了,但是水源處似乎沒有受太大影響。「我昨天剛去過龍井村獅子峰那邊,那裡是九溪源頭,水還很大的。」
知識點插播:九溪的水,源自龍井獅子峰和翁家山楊梅嶺,因匯合青灣、宏法、方家、佛石、百丈、唐家、小康、雲棲、渚頭的九塢之水,所以稱為九溪。又因溪水曲曲折折,匯集了無數細流,因此得名「九溪十八澗」。
局部衝擊41度以上
周末又要「見證歷史」
昨天末伏第一天,是杭州最近連續第5天上40℃,終於盼來一點點降溫的消息。
今(8月16日)明天,我省有較明顯的午後雷陣雨。部分地區,伴有短時暴雨和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其中今天,主要在浙中北地區,浙南地區也有分散性雷陣雨,明天全省大部地區有雷陣雨。
越炎熱,午後強對流越猛。
氣象部門提醒,由於近期持續晴熱高溫,能量積聚,雷雨時部分地區伴有較明顯的強對流天氣,部分有8~11級雷雨大風個別12級,局部伴有小冰雹。
受雷陣雨影響,明天,浙西北地區高溫強度略有緩和,最高氣溫有望回到35~37℃。
好好珍惜這兩天三字頭的清涼。
從周四8月18日開始,40 高溫又要一連串。
本周末杭州最高氣溫39~41℃,局部41℃以上,又有刷新紀錄的可能。
5A級景區緊急關閉
8月13日,記者注意到,貴州金遵景區管理有限公司12日發布公告稱,因貴州遵義市赤水地區連續受極端高溫天氣影響,赤水丹霞旅遊區·大瀑布景區上遊河流河水枯竭,經公司緊急研究決定於8月13日對該景點停止運營。
13日,記者從該景區工作人員處證實了上述消息,其表示,「開園時間還不清楚,因為天氣太幹了,瀑布上遊沒有水了,什麼時候下雨了,瀑布有水了才能開園」。 截至8月15日11時許,該景區官網仍沒有重新開放景區的通知。
8月13日,赤水丹霞旅遊區·大瀑布景區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工作人員表示,「這幾年都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今年特別熱,持續了很多天的高溫了,直接導致大瀑布景區上遊河流河水枯竭」。工作人員介紹,赤水丹霞旅遊區一共有6大景區,目前只有大瀑布景區受到了影響,其他5個景區均正常營業。
記者從遵義市旅遊發展委員會獲悉,赤水丹霞旅遊區·大瀑布景區是赤水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王牌景段,是「赤水丹霞」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瀑布高76米、寬80米,是我國最佳瀑布奇觀之一。
今夏是過去十年最熱的,
很可能是未來十年最涼爽的?
極端高溫正炙烤著我們的土地,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
有人說,這的確是過去十年裡最熱的一個夏天,卻很可能是未來十年裡最涼爽的一個夏天。屢次刷新歷史紀錄的高溫數據,讓人們對未來充滿擔憂。
極端的高溫之下,氣象專家們在關注什麼?當極端的天氣侵擾我們的生活,普通人又能做到些什麼?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採訪了浙江大學大氣科學系的戴攀曦講師。她說,大氣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如果把時間的維度拉得足夠遠就會發現,如今這種極端的高溫,是全球變暖積累下的必然。
多地高溫破歷史極值
預計到月底,南方大範圍高溫難以緩解
今年入夏以來,我國高溫天數多,覆蓋範圍廣,多地最高氣溫破歷史極值。
8月12日,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年首個高溫紅色預警。而目前,這項我國高溫最高級別預警已連發5天。這標誌著自6月以來持續影響我國南方多地的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走到了迄今為止的最強階段。
與此同時,在陝西、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浙江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42℃,南方地區40℃以上站點已連成片。
多地氣溫已突破歷史。8月15日,江蘇宜興一度達到42℃,打破8月12日剛剛創下的41.8℃的高溫紀錄。而這幾天,南京已連續四天打破均溫紀錄;上海徐家匯出現全年第六個40℃以上極端酷熱日,為1873年建站以來新高。
8月12日下午,湖北竹山氣溫一度升到44.3℃,為中東部地區今年最高溫,打破湖北省全省高溫紀錄。
重慶自8月8日至14日,已連續7天最高氣溫超過40℃,接下來7天40℃ 的高溫仍將持續,即將打破當地連續40℃ 的最長紀錄(原紀錄7天)。
據央視新聞報導,預計一直到月底,南方大範圍高溫都難以緩解。
極端高溫背後成因複雜
今年極端高溫,或是累積的小爆發點
「普通人或許只關注今年的異常高溫,新聞上也會說這是受到強副熱帶高壓影響,但探究其更深層次的因果關係,就是學者和專家關注的重點。」戴攀曦說。
影響一個極端氣候的因素是複雜且充滿變化的。為什麼今年的副熱帶高壓如此強大?和人類活動有無關係?追溯的過程往往會因思路的不同而走完全不同的路徑,但最後殊途同歸。如果能將最終的因果關係歸納為明確的物理關係,才算真正的清晰明了。
有人說,今年的這場高溫和湯加火山爆發有關,戴攀曦不認同。她說,火山爆發不會引起升溫,相反,爆發的一到兩年內,全球平均地表氣溫會降低,而湯加火山的爆發規模對全球氣溫的影響其實非常小。
變幻的大氣正是一套複雜又迷人的系統,亞馬遜雨林裡一隻扇動翅膀的蝴蝶,可能會引發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但以目前人類的技術手段,還無法還原出每一場突如其來的高溫由來。
如果把時間維度拉遠到工業革命時期,的確可以看出人類給氣候帶來的改變。碳排放量逐年增加,人類用200年的時間加速完成了數萬年的碳排放總和,這便是全球變暖最直接的因素。
「全球變暖是一個仍在持續的過程。」戴攀曦說,這有點類似於溫水煮青蛙,普通人很難感受到0.2℃的氣溫升高,更何況這中間伴隨著波動——在有些年份,氣溫下降,再升高。戴攀曦覺得,今年我們感受到的極端高溫,或許就是累積的一個小爆發點。
但過度擔憂是沒有必要的。戴攀曦認為,這種變暖的趨勢,並不是隨著年份的增加線性遞增的。大氣會給我們緩衝期,波動著上升,並非一年更比一年熱,這中間的時間跨度或許會很長、很長。
極端天氣真的變多了?
信息傳播發達,我們更關注自己家園
這兩年的氣候不太正常,湯加火山爆發,河南暴雨又遇到極端高溫,小範圍內的山洪、氣候突變導致了一場又一場自然災害。即便是對氣候變化不敏感的人群,也會心有疑慮:這樣的極端天氣,真的正常嗎?
戴攀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極端天氣中的極端降水,而這和極端高溫息息相關。
「更高的高溫必定會帶來極端的降水。因為氣溫越熱,大氣的含水能力越強,水汽含量越高,這正是極端降水的必要條件。」戴攀曦說,只不過極端降水增加並不代表乾旱就一定減少。
「過猶不及」說的便是這種極端天氣。無論是極熱、極寒,還是極端降水和乾旱,往往都是相伴而生,不分彼此。2008年南方遭遇的極寒天氣,有人發問為何全球變暖還會有如此低溫。實際上,這並不矛盾,都是遠方的冰川融化,對我們的四季造成的幹擾。
戴攀曦曾將時間維度拉長,對比過近幾十年全球的極端降水數據發現,在全球大部分地區極端降水發生的次數都有顯著增加的趨勢。除此之外,我們之所以感受到極端天氣的變多,也跟當前信息傳播發達,我們越來越在意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有關。
戴攀曦的一個感受是,越來越多的學生願意去關注大氣科學這個並不算熱門的專業。今年,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開始了一門大氣探索的全英文授課的選修課,計劃招生30人,結果有近300名學生報名。
除了掌握一定的氣象知識,普通人還能做些什麼?隨手關燈,低碳出行,少用電器,這些我們從小就學習的道理,和蝴蝶扇動翅膀一樣,都能為緩解全球變暖做出屬於自己的貢獻。
從國家層面看,碳達峰、碳中和都是節能減排的目標,轉變能源結構,減少碳排放,我們始終在路上。
新聞
高溫熱浪,未來將成為常態
此輪高溫為何如此兇猛?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分析,從影響氣溫最直觀的因素——大氣環流特徵來看,今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且西伸,同時其南、北邊界均外擴,範圍非常大。在它的控制下,我國南方地區整體受下沉氣流控制,導致天空晴朗少雲。加上白天日照輻射的影響,近地面加熱強烈,熱空氣滯留在地面,「吹不走、散不出」,因此出現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
不僅是我國高溫頻發,入夏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和伊朗高壓均出現增強,形成大範圍的整體環球暖高壓帶,致使北半球多地出現高溫熱浪事件,法國、西班牙、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多個城市刷新高溫紀錄。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變暖正以過去200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氣候系統不穩定性加劇。
「類似今年這樣的高溫酷暑,在以後的夏季出現頻率可能較高。」陳麗娟說,氣候變化背景下,高溫熱浪事件將成為常態。此外,今年高溫天氣開始早,結束晚,持續時間長,這種特徵在未來可能也會越來越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