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絮凝處理生產dsd酸過程中的還原廢水的方法
2023-06-28 12:01:46 2
專利名稱:氧化/絮凝處理生產dsd酸過程中的還原廢水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氧化/絮凝處理生產DSD酸過程中的還原廢水的方法,屬於生產DSD酸的汙染水處理技術。
背景技術:
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簡稱DSD酸(分子式C14H14N2O6S2)是重要的染料中間體,為黃色針狀吸溼性晶體,工業品為淺黃色膏狀物或粉末狀物,其生產工藝包括三個工序對硝基甲苯磺化製備對硝基甲苯鄰磺酸(NTS),NTS在鹼性水介質中或鹼性有機物介質中用空氣氧化製備4,4』-二硝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DNS),DNS用鐵粉還原製備DSD酸。除磺化工序產生濃度為50-55%的廢硫酸外,氧化工序和還原工序均產生大量工業廢水。在還原廢水中除含有一定濃度的DSD酸、DNS、2-磺酸基-4-氨基苯甲酸等有機雜質外,還含有較高的無機鹽(4%左右)。由於還原廢水中的有機物均帶有磺酸基,水溶性較好,因而常規的絮凝處理方法效果很差;又由於還原廢水中的有機物均帶有硝基,毒性較強,加之廢水的鹽含量較高,因而可生化性較差,是較難處理的工業有機廢水之一。目前國內對於這種廢水的治理工藝有在廢水中投加季銨鹽、鐵鹽、鋁鹽及聚丙烯醯胺等絮凝劑進行絮凝脫色,然後採用沉降、氣浮或壓濾進行泥水分離,出水經吸附材料如活性炭吸附或加水稀釋後排放。其主要缺點是廢水處理費用高,苯胺類汙染物去除率低,發色基團破壞不完全,處理出水易返色或需浪費大量寶貴的水資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氧化/絮凝處理生產DSD酸過程中的還原廢水的方法,該方法處理費用低,效果好。
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加以實現的,一種氧化/絮凝處理生產DSD酸過程中的還原廢水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1、以孔徑30-200μm的過濾器過濾還原廢水回收其中懸浮的DSD酸。
2、向步驟1過濾得到的還原廢水加入一定量的七水硫酸亞鐵或硫酸鐵,或七水硫酸亞鐵與硫酸鐵的混合物,調節廢水的pH值為1-4,最好是1-2,溫度保持在65℃以上,最好是70-80℃。
3、向步驟2得到的還原廢水分三個時段加過氧化氫進行氧化反應,當過氧化氫質量濃度為30%時,三次投加量依次為0.25ml/L廢水,0.25ml/L廢水,0.5ml/L廢水;每次間隔為5-15分鐘。
4、向步驟3氧化反應後的還原廢水中按0.02-0.025摩爾/L廢水加入七水硫酸亞鐵或硫酸鐵,或七水硫酸亞鐵與硫酸鐵的混合物並用石灰乳調至pH值>10進行第一次絮凝。
5、過濾去除絮凝濾餅,並向濾出的還原廢水中按0.02-0.025摩爾/L廢水再加七水硫酸亞鐵或硫酸鐵,或七水硫酸亞鐵與硫酸鐵的混合物並用石灰乳調至pH值>10進行第二次絮凝。
6、過濾分出絮凝濾餅,用硫酸將還原廢水的pH值調至6-9後排放。
7、進行下一批的還原廢水處理時,第一次絮凝時按0.01-0.0125摩爾/L廢水加入七水硫酸亞鐵或硫酸鐵,或七水硫酸亞鐵與硫酸鐵的混合物,同時加入上一批處理的第二次絮凝濾餅並用石灰乳調至pH值>10,進行第二次絮凝時,按步驟5操作。
上述步驟2中所加七水硫酸亞鐵或硫酸鐵,或七水硫酸亞鐵與硫酸鐵的混合物的摩爾數為步驟3所加過氧化氫摩爾數的1/20至1/5。
本發明的反應原理是a、在Fe2+催化劑作用下,H2O2能產生兩種活潑的氫氧自由基·OH和HO2·,從而引發和傳播自由基鏈反應,加快有機物和還原性物質的氧化,破壞發色基團。b、氧化過程中,·OH的作用是破壞芳香族化合物中的苯環,·OH首先將苯環羥基化,然後與O2作用生成苯環上的過氧化氫自由基,進而開環生成脂肪族化合物,並隨著氧化程度的加深,碳鏈逐漸斷裂,最終產物為CO2。
本發明的技術進步效果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處理費用低,藥劑費用低於4元/噸廢水;色度和COD去除良好,達到排放要求;設備、工藝簡單,操作方便。
圖1為本發明的工藝流程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取800ml廢水,用布氏漏鬥過濾後置於燒杯中,開攪拌器攪拌,將水樣加熱到70-80℃,向廢水中加入0.2gFeSO4·7H2O,然後加入H2O20.8ml,分3次每次間隔5分鐘投加,投加量依次為0.2ml,0.2ml,0.4ml,反應30分鐘。氧化後絮凝兩次,第一次絮凝加入上批第二次絮凝的濾餅,用Ca(OH)2將水樣調至鹼性(pH>10,下同),攪拌,沉降,過濾。第二次絮凝加入5g FeSO4·7H2O,用Ca(OH)2將水樣調至鹼性,攪拌,沉降,過濾,即得處理後成品水樣。測量其COD為102mg/L,色度為50倍。
實施例2還原廢水經車間排出,首先進入沉降池沉降,然後用泵打入微孔過濾器,回收廢水中懸浮的DSD酸,將過濾後的廢水4m3泵入一直徑1.8m、高2.0m的反應器,啟動攪拌,打開蒸汽管道加熱,待廢水溫度升至80℃後,加入七水硫酸亞鐵1.0kg(0.25kg/m3廢水)和30%過氧化氫4.0kg(1kg/m3廢水),投加方式和反應時間同實施例1。反應後水流到絮凝池I,加入上批絮凝的濾餅和13.0kg(3.25kg/m3廢水)的石灰,攪拌、混勻,沉降,用板框過濾後流入絮凝池II;向絮凝池II中加入七水合硫酸亞鐵25.0kg(6.25kg/m3廢水)和石灰13.0kg(3.25kg/m3廢水),攪拌,沉降,用板框過濾後測量濾液的COD和色度分別為110mg/L和55倍,均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用硫酸調節pH至6-9後即可排放。
權利要求
1.一種氧化/絮凝處理生產DSD酸過程中的還原廢水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1)以孔徑30-200μm的過濾器過濾還原廢水回收其中懸浮的DSD酸;2)向步驟1)過濾得到的還原廢水加入一定量的七水硫酸亞鐵或硫酸鐵,或七水硫酸亞鐵與硫酸鐵的混合物,調節廢水的pH值為1-4,最好是1-2,溫度保持在65℃以上,最好是70-80℃;3)向步驟2)得到的還原廢水分三個時段加過氧化氫進行氧化反應,當過氧化氫質量濃度為30%時,三次投加量依次為0.25ml/L廢水,0.25ml/L廢水,0.5ml/L廢水;每次間隔為5-15分鐘;4)向步驟3)氧化反應後的還原廢水中按0.02-0.025摩爾/L廢水加入七水硫酸亞鐵或硫酸鐵,或七水硫酸亞鐵與硫酸鐵的混合物並用石灰乳調至pH值>10進行第一次絮凝;5)過濾去除絮凝濾餅,並向濾出的還原廢水中按0.02-0.025摩爾/L廢水再加七水硫酸亞鐵或硫酸鐵,或七水硫酸亞鐵與硫酸鐵的混合物並用石灰乳調至pH值>10進行第二次絮凝;6)過濾分出絮凝濾餅,用硫酸將還原廢水的pH值調至6-9後排放;7)進行下一批的還原廢水處理時,第一次絮凝時按0.01-0.0125摩爾/L廢水加入七水硫酸亞鐵或硫酸鐵,或七水硫酸亞鐵與硫酸鐵的混合物,同時加入上一批處理的第二次絮凝濾餅並用石灰乳調至pH值>10,進行第二次絮凝時,按步驟5)操作。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絮凝處理生產DSD酸過程中的還原廢水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2)中所加七水硫酸亞鐵或硫酸鐵,或七水硫酸亞鐵與硫酸鐵的混合物的摩爾數為步驟3)所加過氧化氫摩爾數的1/20至1/5。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氧化/絮凝處理生產DSD酸過程中的還原廢水的方法,屬於生產DSD酸的汙染水處理技術。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過濾DSD酸還原廢水回收其中懸浮的DSD酸;加入一定量的七水硫酸亞鐵或硫酸鐵,或七水硫酸亞鐵與硫酸鐵的混合物,調節pH值1-4,溫度保持在70-80℃;分三個時段加過氧化氫進行氧化反應;加入絮凝劑進行第一次絮凝,過濾去除絮凝濾餅,再進行第二次絮凝、過濾,以上批第二次絮凝濾餅作為下批第一次絮凝時的部分絮凝劑。本發明的優點在於處理費用低,廢水經處理後色度和COD低,達到排放要求;設備、工藝簡單,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C02F1/52GK1597546SQ200410020218
公開日2005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30日
發明者張鳳寶, 李國柱, 張國亮 申請人:天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