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了真的可以再來優秀議論文
2023-06-29 00:36:33 1
2008年8月9日,奧運會開幕的第二天,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在女子10米氣步槍的比賽現場,因為這裡——將誕生本屆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
「開門紅」、「拔頭籌」、「好兆頭」等這些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被賦予了特殊意義的字符,不僅集聚著全國人民的熱切期望,更像是一個魔咒罩在了杜麗——2004年雅典奧運會首金得主的頭上。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中國射擊隊總教練王義夫賽前的擔心竟一語成讖——「對於其他項目來說,主場作戰可能是個優勢,但在射擊界我們將它稱作『主場詛咒』」。杜麗痛失金牌,淚灑賽場。然而,四天後,在女子50米運動步槍三種姿勢的決賽中,杜麗調整心態,頂住壓力,在自己的副項上奪得了一枚金牌。
短短五天,杜麗經歷了從亢奮緊張到遺憾失利,再到成功登頂一系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的過程。我想,杜麗的成功並不在於失利四天後拿到了一塊金牌,而在於她在極短的時間內,面對挫折勇於否定自我、調整自我,進而超越自我的積極態度,這種態度要比她的金牌更珍貴。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本屆奧運會最讓他感動的其實並不是什麼特別的大事件或是焦點賽事,而是美國射擊運動員埃蒙斯在比賽中表現出的體育精神。正是這個與中國「冤家路窄」的馬特埃蒙斯,在雅典奧運會上因最後一槍脫靶,將金牌拱手讓給了中國選手。而這一次,埃蒙斯似乎還未走出上屆奧運會的陰影,最後一槍竟鬼使神差地打出了只有業餘選手才會出現的4。4環,再次將到手的金牌送給了中國。頗具戲劇色彩的是,埃蒙斯的妻子,就是與杜麗同場競技並摘得首金的捷克選手卡捷琳娜埃蒙斯。
羅格這樣解釋這個故事之於他的感動:「最讓我感動的是他的態度,他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失敗,我承擔責任,但我還會回來,去贏得那枚金牌。他的故事講述的是,奧運會不僅僅是贏的過程,也是每一個運動員每天向自己的極限挑戰的過程。」
埃蒙斯的故事之所以讓見多識廣的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深受感動,就在於他身體力行了奧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不僅僅是對人類極限的挑戰,更是人們不斷歷練自我、否定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一種生活態度。許多運動員都曾說過:「最大的對手是自己!」此話不假,就拿杜麗來說吧!10米氣步槍之所以失利,並不是對手實力多麼強,而是她沒能很好地將主場首金的壓力轉化為動力。主場、首金、媒體的空前關注、雅典奧運會首金、全國人民熱切的期待,種種壓力變成了壓在她頭上的一個包袱。帶著這樣大的一個包袱上場比賽,如果沒有超人的心理素質,不輸都難。埃蒙斯也是這樣——妻子的首金、上屆奧運會的陰影、馬上到手的金牌等等,都對他的正常發揮造成了負面影響。
而難能可貴的是,無論是杜麗還是埃蒙斯,他們都沒有在失敗中自甘沉淪,而是在淚水擦乾之後,以愈挫愈奮、永不言棄的態度重新站了起來。
超越別人不易,超越自己更難。要想在失敗中站立起來,首先要否定自己。在反思中通過剖析自己,認識到失誤所在,找到失利的真正原因,然後有的放矢地進行調整和改正。其次,要樹立必勝的信心。人失敗後,受到打擊最大的是信心。所以,樹立信心是醫治創傷的關鍵。而實力是重塑信心的基礎,它包括能力、水平及心理素質等主觀因素。當然,如果這方面有缺陷或不足,要不遺餘力地予以補缺和強化。最後,就是要擦乾眼淚,勇敢地跟過去說「拜拜」,完成一個鳳凰涅槃般的蛻變。
競技體育的意義在於它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強化我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其實,不止是運動員,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最大的對手都是自己。作為凡夫俗子,我們可能少有像杜麗、埃蒙斯這樣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機會。但在人生路上,沒有誰會是一帆風順的。遇到挫折、失敗之後,是一蹶不振、怨天尤人地自暴自棄,還是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重新站立起來迎接新的挑戰,杜麗和埃蒙斯們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失敗了真的可以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