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手用端拾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28 19:37:1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零件夾持輸送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指一種機械手用端拾器。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現有的機械手端拾器是由鋁合金管和端部夾持器裝配而成,端拾器的夾持部設置成可拆卸的,在每道衝壓工序之後需要根據衝壓板件的不同重新調整夾持部,這種端拾器的構造複雜,端拾器夾持部的調整麻煩,更換費時費力;另外由於夾持部設置更換銜接部件,導致端拾器整體縱向高度大,在端拾器進入壓機內取放料時,不得不將壓機的上限位置調高,降低了整條自動生產線的效率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縱向高度小,更換效率高的機械手用端拾器 。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機械手用端拾器,包括吸盤、連杆、支撐架、夾持裝置,所述的連杆的一端安裝於夾持裝置上,連杆的另一端的左右兩側分別安裝一個支撐架,所述的每個支撐架的中部安裝有平行於連杆的加強筋I,所述的支撐架下表面安裝有多個吸盤,所述的連杆中部與支撐架之間設置有斜向的加強筋II。
所述的每個支撐架為方形框結構,包括橫杆I、橫杆II、豎杆,所述的橫杆I和橫杆II的一端通過豎杆連接,橫杆I和橫杆II的另一端與連杆連接,橫杆I和橫杆II均垂直於連杆且互相平行。
所述的加強筋I的兩端分別與橫杆I和橫杆II的中部連接。
所述的加強筋II一端連接連杆的中部,另一端連接橫杆I的中部。
所述的夾持裝置包括上夾持部和下夾持部,上夾持部和下夾持部的中部設有相互對應的長方形的凹槽,上夾持部和下夾持部拼合在一起時,上夾持部的凹槽和下夾持部的凹槽組合成方形卡槽;所述的上夾持部的凹槽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螺孔I和螺孔II;所述的下夾持部上設置螺孔III,所述的螺孔III對應上夾持部的螺孔II設置。
所述的上夾持部的凹槽的兩側分別設置兩個螺孔I和三個螺孔II,所述的螺孔I和螺孔II間隔設置。
所述的連杆、加強筋II和支撐架由方管鋼製成。
所述的連杆與支撐架通過焊接連接,連杆與加強筋II通過焊接連接,所述的支撐架的各部件通過焊接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機械手用端拾器,支撐架是根據不同的零件形狀整體焊接而成,吸盤與支撐架配套設置,根據零件需要更換夾持部時,整體更換支撐架;支撐架的更換通過夾持裝置來完成,夾持裝置的上夾持部通過在螺孔I中穿過螺栓安裝在機械手的法蘭盤上,通過螺栓穿過螺孔III和螺孔II將下夾持部和上夾持部進行連接;更換支撐架時,鬆開穿過螺孔III和螺孔II中的螺栓,將連杆從夾持裝置中抽出,將帶吸盤的新支撐架通過連杆裝入夾持裝置的卡槽後擰緊穿過螺孔III和螺孔II中的螺栓即完成更換過程。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機械手用端拾器,每個支撐架的中部安裝有平行於連杆的加強筋I,加之連接連杆中部與支撐架的斜向加強筋II,使支撐架的整體結構穩固可靠,不易產生變形;吸盤的支撐架設置成焊接連接的整體式結構,吸盤與支撐架配套設置並固定連接,針對不同的零件需要更換夾持部件的時候,只需要通過夾持裝置更換支撐架,這種整體更換的方式方便快捷,更換效率高;另外,由於將支撐架設置成焊接連接的整體式結構,簡化了支撐架的結構,使端拾器整體的縱向高度減小,從而可相應調低端拾器取放料裝置的上限位,進而提高生產線的整體效率,用簡單的結構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端拾器的整體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端拾器的夾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序號及其對應的結構名稱如下:1-吸盤,2-連杆,3-夾持裝置,31-上夾持部,311-螺孔I,312-螺孔II, 32-下夾持部,321-螺孔III,33-凹槽,4-支撐架,41-加強筋I,42-橫杆I,43-橫杆II,44-豎杆,5-加強筋II。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2所示的機械手用端拾器,一種機械手用端拾器,包括吸盤1、連杆2、支撐架4、夾持裝置3,所述的連杆2的一端安裝於夾持裝置3上,連杆2的另一端的左右兩側分別安裝一個支撐架4,所述的每個支撐架4的中部安裝有平行於連杆2的加強筋I41,所述的支撐架4下表面安裝有多個吸盤1,所述的連杆2中部與支撐架4之間設置有斜向的加強筋II5。
所述的每個支撐架4為方形框結構,包括橫杆I42、橫杆II43、豎杆44,所述的橫杆I42和橫杆II43的一端通過豎杆44連接,橫杆I42和橫杆II43的另一端與連杆2連接,橫杆I42和橫杆II43均垂直於連杆2且互相平行。
所述的加強筋I41的兩端分別與橫杆I42和橫杆II43的中部連接。
所述的加強筋II5一端連接連杆2的中部,另一端連接橫杆I42的中部。
所述的夾持裝置3包括上夾持部31和下夾持部32,上夾持部31和下夾持部32的中部設有相互對應的長方形的凹槽33,上夾持部31和下夾持部32拼合在一起時,上夾持部31的凹槽33和下夾持部32的凹槽33組合成方形卡槽;所述的上夾持部31的凹槽33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螺孔I311和螺孔II312;所述的下夾持部32上設置螺孔III321,所述的螺孔III321對應上夾持部31的螺孔II312設置。
所述的上夾持部31的凹槽33的兩側分別設置兩個螺孔I311和三個螺孔II312,所述的螺孔I311和螺孔II312間隔設置。
所述的連杆2、加強筋II5和支撐架4由方管鋼製成。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機械手用端拾器,支撐架4是根據不同的零件形狀整體焊接而成,吸盤1與支撐架4配套設置,根據零件需要更換夾持部時,整體更換支撐架4;支撐架4的更換通過夾持裝置3來完成,夾持裝置3的上夾持部31通過在螺孔I311中穿過螺栓安裝在機械手的法蘭盤上,通過螺栓穿過螺孔III321和螺孔II312將下夾持部32和上夾持部31進行連接;更換支撐架4時,鬆開穿過螺孔III321和螺孔II312的螺栓,將連杆2從夾持裝置3中抽出,將帶吸盤1的新支撐架4通過連杆2裝入夾持裝置3的卡槽後擰緊穿過螺孔III321和螺孔II312的螺栓即完成更換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