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好聽明星名字(這些明星的名字99)
2023-06-29 05:44:43 1
文丨錢多多
中國有句老話叫「活到老學到老」,有心的迷弟迷妹們總能從自己的愛豆那裡學到些什麼,即使只是他們的名字。
今天,文字君(zimeiti-sogou)就帶領大家來學習明星名字中一種特殊的存在——異體字。
所謂異體字,指的是與規定的正體字寫法不同,但讀音、意義都相同的一組字,比如「升」就有兩個異體字「昇」和「陞」。
林峰、吳克群,想必大家都很熟了。「峰」和「群」很好辨認,一眼就能看出它們是「峰」和「群」的異體字,只不過是偏旁站錯了隊。
《說文解字》裡,「夆」意為「植物長高到頂」,頭上再頂個「山」,意思就是「山頂」;而「群」上「君」下「羊」,意味著君領人人,也就形成了群。從字的意義來說,異體字「峰」「群」貌似比正體字「峰」「群」更有趣味呢。
唱《今天你要嫁給我》的陶吉吉大家肯定知道,但這個侯堃(kūn)是誰呢?其實他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裡的法印和尚啊!
/左為法印和尚/
要說「喆」「堃」這兩個字,那才叫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這兩貨跟本體「哲」「坤」真是哪兒哪兒都不像。
/「吉」是一個象形字,最早長這樣/
其實呢,雖然外表不同,但人家內涵相通。吉吉成「喆」,「吉」上面是兵器,下面是盛放兵器的器具。吉吉就是兩件兵器相對,意為在實力相當中尋找平衡,是不是很有「哲」理呢?
「堃」與「坤」的共同之處大概就是都與大地有關了,《說文解字》:「坤,地也。」至於「堃」,看上去也確實有那麼幾分「頂天立地」的意味啊!畢竟「喆」「堃」這兩個異體字通常是用在人名裡的,怎麼能沒有一個好的含義呢?
/黃霑/
黃霑是香港音樂圈的元老級人物,張鈞甯則是新晉走紅的年輕女演員,兩人的名字裡都有異體字,而且還是很容易讓人誤解為繁體字的異體字。
「霑」「甯」分別是「沾」和「寧」的異體字。在《說文》裡,「沾」最初是一條河水的名字,後來才演變為「浸溼」、「沾染」等意思。
「甯」字的情況更為複雜,涉及一種叫「部分異體字」的情況。
《說文解字》:「甯,所願也」。這與寧(níng)「平安、安定」的字義殊為不同,而與寧(nìng)「情願」的字義部分相通,也就是說「甯」只能算是寧(nìng)的異體字。
/複習一下,明星姓名的多音字/
特別是在姓氏中,寧、甯各有淵源,不能混為一談。
牛犇和葉思淼都是內地演員,「犇」「淼」兩個字大家肯定熟悉,畢竟有一段時間疊字非常流行。但讓人想不到的是,「犇」和「淼」都是異體字,它們的正體字分別是「奔」和「渺」。
不過這兩個字倒是很好理解。一頭牛跑起來已經聲震大地,三頭牛跑起來自然更加不得了,這一場景與「奔」的字義還是非常相符的。
/牛犇/
而「渺」的本義是「水面遼闊」,「淼」是三個水疊在一起,那肯定是遼闊得不要不要的。
雖然「犇」「淼」和「奔」「渺」在字形上也是半點不像,但從字義上來說這兩個字都是「完全異體字」,也就是在任何情況下讀音和意義都一樣。
劉畊宏是臺灣歌手,伊東美咲(xiào)是日本演員。這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名字裡都各有一個異體字:「畊」和「咲」。它們的正體字分別是「耕」和「笑」。
/和周董關係超好的劉畊宏/
「耕」的本義是犁田,「畊」作為它的異體字倒是名副其實,因為從商朝到春秋時期,中國古代社會一直實行「井田制」這種土地制度,井田井田,組合起來不就是「畊」字嗎?
「咲」字更有意思,雖然它通「笑」,卻是特指閉著嘴巴的笑,也就是「關口」,是不是很形象?「咲」字在日本人名中經常出現,比如大神中村春菊《純情羅曼史》裡的男主之一就叫高橋美咲,不過日文中的「咲」意思與中文不同,表示的是開花的意思。
/漫畫中的高橋美咲示範「閉著嘴巴的笑」/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一些我們熟悉的人名中也含有異體字,比如香港大亨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這個「鉅」就是「巨」的異體字;
前段時間在《天天向上》節目裡大放異彩的龢樂團,「龢」其實是「和」的異體字;
再有我們可愛的小哪吒,「吒」其實是「吒」的異體字呢!
參考資料:2013版最新《通用規範漢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