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崛起(從陷落到崛起)
2023-06-28 08:49:03 1
從這裡崛起?新華社長春1月12日電 題:從「陷落」到崛起——吉林遼源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調查,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從這裡崛起?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從這裡崛起
新華社長春1月12日電 題:從「陷落」到崛起——吉林遼源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調查
新華社記者郭翔、孟含琪
吉林省遼源市,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煤,曾帶給這裡榮耀,也曾讓這裡經歷轉型痛苦。作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城市經濟轉型試點,遼源「十年磨一劍」,抓住結構調整機遇期,逐步形成新的產業支撐體系,地區生產總值較轉型之初增長近6倍,煤炭產業產值佔比已不足1%。如今,遼源瞄準創新驅動再次「轉型」,搶佔經濟新常態的發展「先手棋」。
枯竭,「煤城」陷落
1911年,人們在遼源發現煤田,開啟了遼源百年煤炭開採的歷史。「一五」時期,遼源煤礦「西安豎井」是全國156個重大項目之一,煤炭產量佔當時全國總產量的近3.5%,源源不斷的「大塊煤」被送往經濟建設一線。
遼源受益於煤,也受制於煤。「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礦務局工作讓人羨慕,住房條件好、工資獎金高,連市場賣的水果、蔬菜都比別的地方更好更貴。」50多歲的趙楊和父母都是煤礦職工,「可到了九十年代,煤越來越少,工人下崗,礦區逐漸成了環境差、治安亂的棚戶區。」
當時,遼源僅有約800萬噸殘煤可採,除了對煤炭產業造成直接影響外,相關配套產業也遭受重創。遼源經濟發展隨之步入低谷,大量企業關停、工人下崗,在崗職工工資長期拖欠,130萬人口中下崗職工14.7萬人,登記失業率20%,城市低保人口佔總人口近四分之一,居民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近20%。
經濟增長十多年徘徊在2%-4%,而百年煤炭開採帶給遼源的還有生態的「傷疤」,佔城市建成區43%的採煤沉陷區無力治理。2005年,遼源被列為東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經濟轉型試點,2008年被列入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城市經濟轉型試點。
轉型,城市的新生
半個世紀的產業結構咋轉?接續替代產業咋找?根深蒂固的觀念咋變?遼源理順本地資源及特色,升級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形成遼源特色產業支撐體系。
當年為解決煤礦家屬就業問題,遼源紡織業曾十分發達,有「東北小上海」之稱。從「小散雜」到集群共進,從默默無聞到中國棉襪生產規模前列,東北襪業園的10年崛起見證了遼源的轉型之路。
「成立初,只有40家小襪廠,現在園區有圍繞襪業產業鏈的1210戶企業,年產值80億元。」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田中君說,「襪業再造了3個礦務局」。
田中君最驕傲的是東北襪業園的平臺成就了一批人的創業夢想,解決了2.5萬多產業工人就業,「他們中有6000多人過去從事煤炭相關產業」。52歲的劉利榮是煤礦的下崗工人,如今的她在一家中型襪廠管護織襪機,每月收入3000多元。
遼源沒有鋁資源,卻成為國內重要的高精鋁產業基地,離不開其強大的製造業「基因」。目前,遼源有5戶規模較大的高精鋁加工企業,今年產值將超過50億元。蘋果筆記本電腦外殼、高鐵列車車體、高級轎車車體……吉林利源精製公司的高精鋁產品已成為眾多國際國內大企業的首選。在該公司董事長王民看來,利源從單一生產建築型材到轉型生產高附加值工業型材離不開遼源對新興產業的大力扶持。
從「一煤獨大」到形成裝備製造、農產品深加工兩大主導產業,高精鋁加工、紡織襪業、醫藥健康、蛋品加工、新能源特色優勢產業,遼源通過推進新型工業化,趟出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的新路徑。遼源相關部門預計,去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億元,比轉型之初的2005年增長5.8倍,重點接續替代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73.5%。
創新,城市的活力
小小一枚雞蛋,經過對蛋清、蛋黃、蛋膜、蛋殼的深加工利用,附加值增加一倍多……遼源金翼蛋品公司把雞蛋做到了極致。「我們不賣鮮雞蛋,而通過科技創新提高附加值。」該公司董事長楊濤向記者展示了從蛋白液中提取的售價高達每噸90萬元的溶菌酶。
創新正為轉型的遼源注入勃勃生機。遼源已與國內外6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係,建立院士工作站4個,擁有省級創新型科技企業27戶,以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重點的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獲批建設。
在遼源鴻圖鋰電膈膜科技公司剛投產的新廠房,設備一刻不停地運轉著。該公司生產的高端溼法膈膜是國內唯一能夠替代進口的產品,其研發了20多種鋰離子電池膈膜型號,申請發明專利14項。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支撐,鴻圖公司300名員工中專業技術人員就有60人。
從資源枯竭到產業結構艱難轉型,從資源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發展,遼源轉型之路越走越寬。遼源市委書記吳蘭說,一個以創新轉型發展為引領的,由經濟轉型、城市轉型、工作轉型向全面轉型發展邁進的新遼源正在加速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