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自動滅火裝置的電纜阻火模塊的製作方法
2023-06-28 18:14:16
專利名稱:帶有自動滅火裝置的電纜阻火模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氣電纜防火封堵構件。
背景技術:
電纜防火封堵材料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被重視,由於當時對防火材料及防火封堵缺乏經驗,基本採用無機不燃材料作為防火封堵材料,對需要的部位進行防火封堵。外觀上已經滿足了封堵要求,但隨著實際過程中的使用問題出現,封堵部位只能減慢火災的蔓延,而不能徹底阻止火災蔓延,仍然沒有達到減少損失的目地。80年代末從事消防材料研究的科研人員意識到無機材料只是一種遇火不燃材料,而不能解決阻止火災蔓延。如果要解決上述問題,只有在能量轉變上考慮,隨之出現了一些遇火膨脹材料將熱能轉換為機械能,從而減少熱量繼續傳遞,保證防火封堵的目地。我國從事防火材料研究是從80年代末開始,國內幾家消防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開始研究如何防止火災蔓延,如何選擇防火封堵材料,開始研究與國外的思路基本一致,從無機材料開始很快轉入到遇火膨脹材料的研究,但傳統的防火封堵材料存在不防潮、不耐腐蝕、怕鼠咬、碼放易坍塌、有效期短等缺點且都不具備在火災初期滅火的功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帶有自動滅火裝置的電纜阻火模塊,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電纜防火封堵構件不能在火災初期瞬間撲滅火焰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帶有自動滅火裝置的電纜阻火模塊,其特徵在於,包括由在高溫下遇火膨脹、表面碳化的材料加工成型的模塊件,所述模塊件的內部設置有自動散射液體滅火裝置,所述自動散射液體滅火裝置包括易破碎材料製成的密封筒,密封筒內設有遇高溫則生成ω2的滅火液。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模塊件為磚塊形狀。本實用新型的帶有自動滅火裝置的電纜阻火模塊在高溫下遇火膨脹,並且表面發生碳化,將熱能轉換為機械能,從而減少熱量繼續傳遞,保證防火封堵。本實用新型的內部設置有自動散射液體滅火裝置,在火災初期可以瞬間撲滅火焰。本實用新型具有防油、防水、防潮溼、耐腐蝕、防鼠磕的特點。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參見
圖1,帶有自動滅火裝置的電纜阻火模塊,包括模塊件100,模塊件100採用以蛭石、石墨、改性纖維、納米分子聚合物、陽離子膠乳等為主原料,經過特殊工藝壓製成型, 模塊件外形類似於建築磚塊。模塊件具有獨特凹凸自鎖結構,可永久的封閉各種電氣線纜貫穿或空開口,在高溫下或火災情況下,遇熱膨脹,具有防火,防煙和隔熱性能更適用於貫穿物經常變更的場所。可重複使用,便於各種形狀孔口的封堵。模塊件具有防油、防水、防潮溼、耐腐蝕、防鼠磕、遇火膨脹、表面碳化的特點。模塊件100把火焰牢牢限制在每一個防火區隔內,達到火焰不蔓延,煙霧不穿透的效果。在模塊件100的內部設置有自動散射液體滅火裝置200,自動散射液體滅火裝置包括易破碎材料製成的密封筒,密封筒內設有遇高溫則生成(X)2的滅火液,在火災初期可以瞬間撲滅火焰。本實用新型的帶有自動滅火裝置的電纜阻火模塊在高溫下遇火膨脹,並且表面發生碳化,將熱能轉換為機械能,從而減少熱量繼續傳遞,保證防火封堵。本實用新型具有防油、防水、防潮溼、耐腐蝕、防鼠磕的特點。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權利要求1.帶有自動滅火裝置的電纜阻火模塊,其特徵在於,包括由在高溫下遇火膨脹、表面碳化的材料加工成型的模塊件,所述模塊件的內部設置有自動散射液體滅火裝置,所述自動散射液體滅火裝置包括易破碎材料製成的密封筒,密封筒內設有遇高溫則生成(X)2的滅火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自動滅火裝置的電纜阻火模塊,其特徵在於,所述模塊件為磚塊形狀。
專利摘要帶有自動滅火裝置的電纜阻火模塊,包括由在高溫下遇火膨脹、表面碳化的材料加工成型的模塊件,所述模塊件的內部設置有自動散射液體滅火裝置,所述自動散射液體滅火裝置包括易破碎材料製成的密封筒,密封筒內設有遇高溫則生成CO2的滅火液。本實用新型的帶有自動滅火裝置的電纜阻火模塊在高溫下遇火膨脹,並且表面發生碳化,將熱能轉換為機械能,從而減少熱量繼續傳遞,保證防火封堵。本實用新型的內部設置有自動散射液體滅火裝置,在火災初期可以瞬間撲滅火焰。
文檔編號F16L5/04GK202109102SQ201120204359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7日
發明者任彬 申請人:任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