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溼法生產燃料乙醇的製作方法
2023-06-28 17:59:41 1
專利名稱:改良溼法生產燃料乙醇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玉米溼法脫胚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改良溼法脫胚製漿生產燃料乙醇的方法。
背景技術:
用玉米作原料生產燃料乙醇在玉米工業用途中佔重要地位。當前的主要生產方法是幹法和溼法,幹法是不分離玉米中任何非發酵成份,直接把玉米粉碎成粗粉加水調成玉米粉漿作為發酵原料;溼法就是應用傳統的玉米溼磨工藝,將玉米中脂肪、纖維及蛋白等非發酵組分分離後製成精澱粉乳去發酵。前者不能使玉米的非發酵成份各自實現其價值,特別是價值頗高的玉米油,在幹法乙醇生產過程中,幾經流失,即使是在DDGS中提油也已經損失大半。後者最主要的優點是使得玉米的每個組分都能比較純淨的得以分離,有效的提高了玉米深加工的經濟效益,但苦於工藝流程長、能耗高、投資大,因此,溼法生產乙醇在國內沒有得到普及。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與乙醇生產密切結合的工藝簡單、流程短、投資小的改良溼法,較好地把玉米中經濟價值最高的玉米胚提取出來,從而提高了燃料乙醇生產的經濟效益。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淨化後的玉米送去浸泡罐進行浸泡,浸泡溫度為60℃-65℃,浸泡時間為4-12小時,浸泡液採用乙醇生產過程中的離心清液,浸泡後的稀玉米漿送回乙醇生產工序生產DDGS,浸泡後的玉米經過兩次破碎,兩級胚芽分離得到玉米粉漿,然後經糖化發酵、蒸餾、脫水得到無水乙醇,分離出的溼胚芽經洗滌、乾燥後即可去榨油。
本發明的優點如下1.本發明生產燃料乙醇的工藝與傳統溼磨工藝不同的是利用胚芽易於吸水軟化、便於分離的特點,減化和改變玉米浸泡的工藝條件,使浸泡溫度由傳統的50℃提高到60℃-65℃,一方面加快胚芽吸水軟化的速度,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細菌的增殖,可使浸泡時間縮短到4-12小時;2.本發明不用亞硫酸溶液作為浸泡劑,採用乙醇生產過程中的離心清液,不僅不增加汙水,而且節省了用水,同時可使清液的初始濃度由原來的4%-5%提高到8%-9%,可使蒸發負荷減少40%-50%以上;3.採用重量法測定,提胚率高達95%以上;4.降低投資,採用本發明的方法投資僅為傳統溼法的三分之一,與幹法脫胚的投資相當;5.較幹法提胚玉米油的收率提高1-2倍,一般幹法提胚,出油僅1%-1.5%,本發明提胚出油可達2.7%-3.1%;6.減少非發酵組份約7%,提高了發酵罐的利用率。
國家重點工程吉林燃料乙醇工程採用本工藝,年產60萬噸燃料乙醇,年加工玉米240萬噸,可副產玉米油4.5萬噸,按每噸5530元計,年創收24880萬元,本段投資2.2億元,僅為一般溼磨工藝的三分之一。
附圖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將乙醇廠生產上使用的50Kg含水13.6%的淨化玉米投入到80L錐體浸泡罐內,加入乙醇廠現場取來的PH值為3.5、固性物含量為3.8%的離心清液,採用循環泵及循環加熱器對清液進行循環加熱,使罐內溫度升至60℃,保持4小時,將浸泡液排出,測得其固性物含量為5.8%,浸泡後的玉米用凸齒磨進行破碎,採用漂浮法分離胚芽,胚芽收率6.1%,分離後澱粉漿去糖化發酵、蒸餾、脫水生產無水乙醇,分離出的溼胚芽經洗滌、乾燥後即可去榨油。
實施例2將乙醇廠生產上使用的50Kg含水14%的淨化玉米投入到80L錐體浸泡罐內,加入乙醇廠現場取來的PH值為3.9、固性物含量為4.0%的離心清液,採用循環泵及循環加熱器對清液進行循環加熱,使罐內溫度升至62℃,保持8小時,將浸泡液排出,測得其固性物含量為6.3%,浸泡後的玉米用凸齒磨進行破碎,採用漂浮法分離胚芽,胚芽收率6.3%,分離後澱粉漿去糖化發酵、蒸餾、脫水生產無水乙醇,分離出的溼胚芽經洗滌、乾燥後即可去榨油。
實施例3將乙醇廠生產上使用的50Kg含水15.5%的淨化玉米投入到80L錐體浸泡罐內,加入乙醇廠現場取來的PH值為3.6、固性物含量為4.2%的離心清液,採用循環泵及循環加熱器對清液進行循環加熱,使罐內溫度升至65℃,保持12小時,將浸泡液排出,測得其固性物含量為6.8%,浸泡後的玉米用凸齒磨進行破碎,採用漂浮法分離胚芽,胚芽收率6.6%,分離後澱粉漿去糖化發酵、蒸餾、脫水生產無水乙醇,分離出的溼胚芽經洗滌、乾燥後即可去榨油。
權利要求
1.一種改良溼法生產燃料乙醇,其特徵在於淨化後的玉米送去浸泡罐進行浸泡,浸泡溫度為60℃-65℃,浸泡時間為4-12小時,浸泡液採用乙醇生產過程中的離心清液,浸泡後的稀玉米漿送回乙醇生產工序生產DDGS,浸泡後的玉米經過兩次破碎,兩級胚芽分離得到玉米粉漿,然後經糖化發酵、蒸餾、脫水得到無水乙醇,分離出的溼胚芽經洗滌、乾燥後即可去榨油。
全文摘要
一種改良溼法生產燃料乙醇,其特徵在於淨化後的玉米送去浸泡罐進行浸泡,浸泡溫度為60℃-65℃,浸泡時間為4-12小時,浸泡液採用乙醇生產過程中的離心清液,浸泡後的稀玉米漿送回乙醇生產工序生產DDGS,浸泡後的玉米經過兩次破碎,兩級胚芽分離得到玉米粉漿,然後經糖化發酵、蒸餾、脫水得到無水乙醇,分離出的溼胚芽經洗滌、乾燥後即可去榨油。本發明工藝簡單、流程短、投資小,較好地把玉米中經濟價值最高的玉米胚提取出來,從而提高了燃料乙醇生產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C10L1/02GK1542104SQ0312710
公開日2004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03年8月22日
發明者郭景勳, 高雲春, 王丹玉, 徐光 申請人:吉林省石油化工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