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紅外輻射加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30 18:35:06 2
專利名稱:遠紅外輻射加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遠紅外輻射電加熱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反應釜用遠紅外輻射電加熱裝置,屬於加熱裝置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化工類生產中大量使用的各種熱交換反應釜大都是採用導熱油、蒸汽、明火、 電感等加熱方式,但這些方式均具有能耗高、安全隱患大、對環境汙染嚴重等缺點。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反應釜,該專利名稱為「遠紅外電加熱反應罐」,專利號為「ZL89213245. 0」,該反應罐包括罐體、物料進出口,電源接線盒,其中,所述罐體中、下和底部外表面與外套之間的環空中依次裝有其中嵌有電阻帶的遠紅外輻射器,保溫層和反射罩,該罐體有普通型和防爆型兩種形式,用控溫裝置接通電源, 使裝在遠紅外輻射器中的電阻帶產生熱能,從而激發遠紅外輻射器釋放遠紅外線輻射電磁波,以對被加熱物體進行加熱交換,由於物質對遠紅外電磁波有良好的吸收率,物質吸收遠紅外電磁波的輻射後,物質內部分子產生自發熱效應,加之電磁波具有一定的穿透力,故能使被加熱物質表裡同時升溫,從而提高了熱能的轉換效率。該結構的加熱裝置僅可實現加熱的功能,對於溫度不能進行調節,使用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即可加熱又可降溫、使用方便的遠紅外輻射加熱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遠紅外輻射加熱裝置,包括殼體、其中,所述殼體上設有通風裝置。上述遠紅外輻射加熱裝置,其中,所述通風裝置包括進風口、出風口,所述進風口位於所述殼體一側,所述出風口位於殼體的另一側。上述遠紅外輻射加熱裝置,其中,所述進風口位於所述殼體下端,所述出風口位於所述殼體上端。本實用新型可實現以下有益效果1、由於所述殼體上設有通風裝置,可通過通風裝置對反應釜進行冷卻,實現了加熱功能與降溫功能的並存,因此,使用更加方便。2、由於所述通風裝置包括進風口、出風口,所述進風口位於所述殼體一側,所述出風口位於殼體的另一側,使用時,從而進風口打入冷風,冷風在加熱器內循環後,熱風從出風口出來,達到冷卻的效果,且使用環保、簡單,操作安全。3、由於所述進風口位於所述殼體下端,所述出風口位於所述殼體上端,冷卻時,可對反應釜進行充分冷卻,從而,使冷卻效果更好。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所示,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遠紅外輻射加熱裝置,包括殼體1、 所述殼體1上設有通風裝置,由於所述殼體1上設有通風裝置,可通過通風裝置對反應釜進行冷卻,實現了加熱功能與降溫功能的並存,因此,使用更加方便。所述通風裝置不受限制,可通過水冷卻,也可通過其他方式冷卻,本實施例中,為了節約能源、操作方便使用風冷卻,通風裝置包括進風口 2、出風口 3,所述進風口 2位於所述殼體1 一側,所述出風口 3位於殼體1的另一側,使用時,從而進風口打入冷風,冷風在加熱器內循環後,熱風從出風口 3 出來,達到冷卻的效果,且使用環保、簡單,操作安全。出風口與進風口的位置不受限制,可位於殼體的上端、也可位於中部或下端,本實施例中,所述進風口 2位於所述殼體1下端,所述出風口 3位於所述殼體1上端,由於所述進風口 2位於所述殼體1下端冷卻時,可對反應釜進行充分冷卻,從而,使冷卻效果更好。使用時,將加熱裝置通過法蘭安裝在設備外,配用鼓風機在進風口 2打入冷風,冷風在加熱器內循環後,熱風從出風口 3出來,達到冷卻效果, 環保,使用簡單,操作安全。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實現了冷卻與升溫的並存,具有節能且環保、使用壽方便且結構簡單的特點。這裡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和應用是說明性的,並非想將本實用新型的範圍限制在上述實施例中,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本實施例的限制,任何採用等效替換取得的技術方案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遠紅外輻射加熱裝置,包括殼體、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上設有通風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遠紅外輻射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通風裝置包括進風口、出風口,所述進風口位於所述殼體一側,所述出風口位於殼體的另一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遠紅外輻射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進風口位於所述殼體下端,所述出風口位於所述殼體上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遠紅外輻射加熱裝置,包括殼體、其中,所述殼體上設有通風裝置,由於所述殼體上設有通風裝置,可通過通風裝置對反應釜進行冷卻,實現了加熱功能與降溫功能的並存,因此,使用更加方便,且由於所述通風裝置包括進風口、出風口,所述進風口位於所述殼體一側,所述出風口位於殼體的另一側,使用時,從而進風口打入冷風,冷風在加熱器內循環後,熱風從出風口出來,達到冷卻的效果,且使用環保、簡單,操作安全。
文檔編號B01J19/18GK202136978SQ20112014714
公開日2012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0日
發明者孫書榮 申請人:揚中市榮達電器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