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現象議論文
2023-06-30 15:23:33 3
網紅,是新時代的產物,受到許多人的追捧。下面是相關的作文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網紅現象議論文【篇一】
從存在的載體來看,網紅似乎要永遠存在下去
網紅,即網絡紅人,伴隨網際網路而生。在PC網際網路時代,依託論壇、博客等網頁,就誕生了大量網紅。如今,移動網際網路日趨普及。馬化騰說,移動網際網路才是真正的網際網路。每個人都離不開網際網路,每個人都是網際網路的主人。如果不發生災難性的巨變,網際網路將伴隨人類走向未來。有網絡,自然會有網紅。只不過,當網絡成為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成為人類社會的基礎設施,包括網紅等跟網絡有關的事物可能不再被提及。
從近期來看,目前網紅最活躍的載體就屬直播平臺了。國內直播平臺的數量高達3位數,經過一番慘烈的市場競爭,以及主管部門的治理整頓之後,將會形成少數幾家獨大的局面。雖然平臺數量有波動,參與直播的人數將會越來越多。一大波女主播正在奔向成為網紅的路上。
看直播的人越來越多,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但由於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在相當長的時期,電視不會消失,而且電視直播與網絡直播日趨接近。直播雖然沒有取代電視,在長期共生的情況下,網紅更容易湧現,也有了更寬廣的舞臺。大量的存在的直播平臺為主播型網紅的生存發展提供了豐茂的成長土壤。
自媒體平臺的廣泛存在,也為文字型網紅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不管是老牌的豆瓣、天涯、博客還是後來的微博以及今天的微信和陌陌,文字型網紅在媒體形態去中心化之後也找到了綻放才藝的空間,留幾手、咪蒙、ayawawa、十年砍柴、木子美、天才小熊貓、關八、同道大叔等無不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代表。
潮來潮去的用戶,源源不斷的內容,造就此起彼伏的網紅
papi醬異軍突起了,傅園慧爆發了,王寶強離婚了,女大學生被騙了,郭德綱曹雲金撕逼了……每天晚上睡覺時,誰都不知道醒來時會有什麼熱點事件席捲網絡,也不知道哪個網紅將會橫空出世。
人民,即是網民。每個人都是內容的消費者,同時也是內容的生產者,因為每個人都擁有生產內容的能力。過去做網紅,需要有表演能力、寫作才能,現在門檻低了,不能寫能說就行,不會說會動就行,不會動讓別人拍攝也行。很多人喜歡表現自己、彰顯自己,可以隨時通過網絡滿足自己的需求。其中,有所特長的人,就可能成為意見領袖、某個行業的KOL。
潮來潮去的用戶,大量有表達欲望的網民,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容,造就了此起彼伏的網紅。鐵打的網絡,海量的口水潮,生產著一波波流水型網紅,一不小心你就是下一個「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締造者。
以網紅為核心的產業化分工格局很難被改變
張大奕三小時淘寶直播銷售額2000萬,300多萬微博粉絲一年銷售額過兩億,Anna的一天銷售過萬單,等等,以淘寶為主要陣地的電商網紅們在電商利潤普遍下滑的今天,這些業績極為亮眼,側面也推動了各大電商平臺加速為網紅們嫁接商品提供入口和機會,與此同時,各大品牌紛紛抓緊啟動與網紅合作的步伐,淘寶頭條、優酷自媒體頻道、陌陌直播以及即將上線的京東平臺的京東號,都意味著平臺們開始為文字網紅電商網紅的影響力變現提供便利。廣大的網紅們有機會通過這些平臺把自己的粉絲和口碑變成真金白銀。從我們了解的渠道可以看到,陌陌排名前1000的網紅每月收入都過十萬。社交電商傳媒旗下的300多個籤約網紅,以秒拍、一直播、微博、映客、快手等為主要陣地的紅人們,通過社交電商傳媒的渠道,每周至少接一張訂單,合作的品牌包括康師傅、廣汽豐田、OPPO、五星電器等,源源不斷的可觀收入側面也激勵了小網紅們繼續堅持。
社交電商傳媒創始人方雨在前天的「當網紅遇上微商」峰會上的演講時也提到,對流量的渴求,讓商家們對網紅的需求有增無減,品牌太多,網紅不夠用,市場急需大量的網紅供應;流量的成本急劇攀升,對自帶流量的網紅需求短期內很難削減;高收入現象的激勵,讓廣大有明星夢的孩子們紛紛轉頭走向成為網紅的道路蒙眼狂奔;以網紅為核心的孵化機構、直播平臺、媒體平臺此起彼伏,側面也為網紅的批量湧現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從社會心理層面而言,大環境的下行,整體的低迷側面也催生了娛樂浪潮的興起,因為迷茫悲觀低谷,我們需要樂子,需要解構式的娛樂,需要接地氣的明星——網紅,需要能找到親切感的鄰家孩子般的網紅給我們工作生活以外的心理調節劑,這是更大的需求,這個需求短期內也不可能消失!
網紅現象能持續多久,這已經不是網紅本身的問題,而是依託網紅為核心的高度分工為基礎的產業格局業已部署完成,而是以網紅為核心所形成的社會向心力合集。我們都知道,一個高度分工的成熟的行業是不可能輕易消失的!
網紅現象議論文【篇二】
有了網絡的傳播效應,很多人因為一門手藝或是技藝、甚至是一段視頻成為網絡紅人。隨著越來越多的網紅加入商業大軍,人們創造出「網紅經濟」的概念,雖然這一概念並未受到經濟學家們的認可,並不妨礙投資商看好網紅市場,辦起網紅培訓班。
作為資深網紅的芙蓉姐姐談起網紅商業模式,認為每個網紅都有一定的粉絲量,但是這個粉絲量不能直接兌換成錢,但是通過電商或者結合別的途徑,便可將粉絲量與錢掛鈎。
法國作家莫洛亞說,「人人能因被人認識而得益」,網絡傳播使這種效應呈幾何級數擴大。在利益驅動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網紅自我炒作和投機的行為,由此催生網紅商業模式的泡沫。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認為,網紅現象會助長一部分人通過各種途徑試圖一夜暴富的浮躁風氣,當這個社會中人都不那麼平靜、都想一夜暴富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是不正常的,再者,迅速成名的網紅又多是曇花一現。因為真正的「紅」在現代社會需要持續的能力的支持,網紅不會提供這一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如果說網紅可以創造價值和GDP的話,它只會推高GDP的泡沫。相比之下,農業方面的GDP涉及到「誰來養活中國」,製造業方面的GDP涉及到「中國的強大預付」,網紅不創造任何物質財富,只不過是物質財富的一種再分配。
對照古典經濟學的說法,勞動是創造財富的一個重要途徑,「網紅商業模式對GDP是否有貢獻?」值得我們去思考,但毋庸置疑的是,內地的經濟增長需要高質量的經濟效益。而網紅在用人氣換取物質財富的同時,作為傳播主體也在傳遞著不同形式的文化。作為歐洲萬像電影節主席,賈振丹希望網紅中能夠出現更多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的人,來引導產業、習俗或是社會道德。
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人們展示著對藝術、遊戲、運動、美食等領域的演繹,但網絡直播門檻的降低,使得網絡直播內容良莠不齊。中國播音主持業界學術元老、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退休教授吳鬱認為,過去的直播是針對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現在的直播門檻降低了,年輕人在網絡直播平臺上記錄生活或自我表現時希望得到首肯,是對「成功」較片面的理解,同時使得這一虛擬世界出現踩底線和打擦邊球的情況,應該多向積極陽光的方向去引導。
中國播音主持業界學術元老、原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教授吳鬱說,直播平臺門檻降低,易使網絡直播中出現部分負面內容,應積極引導。
20XX年7月12日,內地文化部公布,26個網絡表演平臺被查處,處理了16881名違規的網絡表演者。法律專家董媛媛表示,網絡影視方面最起碼不能有黃賭毒內容存在,不能有教唆犯罪的行為,不能損壞別人的名譽權和隱私權。
網紅「一夜成名」的故事固然吸引眼球,但其是否可持續發展呢?作為一種時髦業態,網紅現象映射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實際。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副主任、原中國駐多倫多領事謝沛鴻對比「網紅」的「紅」和「中國紅」的「紅」:前者像是股市中的概念股,一個概念炒出來,是為了籌資,同時又像是塗紅漆,容易脫落,不能持久;而「中國紅」的「紅」是傳統祥和,醇厚有底蘊的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