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紅外電子加熱油管的製作方法
2023-06-30 06:57:26
專利名稱:遠紅外電子加熱油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配件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柴油車用帶遠紅外電子加熱的油管。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各種車輛的數量也在飛速的增長,其中使用柴油發動機的汽車更是日益增加。但是柴油在冬天氣溫較低的情況下容易結冰吸蠟,導致柴油無法正常流動,因此造成很多車輛無法正常啟動,有些車輛即使勉強啟動,但因為其中的柴油油管中有結冰吸蠟存在,也無法迅速的使柴油發動機進入到正常工作狀態。針對上述問題進行廣泛檢索,尚未發現有效的解決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目前柴油車油管在溫度過低時容易結冰吸蠟,無法使柴油在油管中正常流動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柴油車用的具有遠紅外電子加熱功能的油管。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遠紅外電子加熱油管,它由兩端設有扁球頭的橡膠油管組成,使用扣套分別將扁球頭管體與油管壓緊密封,其特徵在於:所述油管由兩段油管組成,通過二通接頭互相連接,使用扣套分別將二通接頭管體與油管壓緊密封;油管內設有遠紅外加熱線,遠紅外加熱線的一端固定在油管一端的扁球頭管體與扣套之間,遠紅外加熱線的另一端穿過油管內部,經過油管另一端繞回至二通接頭處,從二通接頭與扣套之間穿出油管後與插接件連接,油管另一端的扁球頭管體與扣套之間壓設有固定繩,固定繩繞接在遠紅外加熱線的中部。該油管使用時,安裝在發動機與油箱之間,將固定有遠紅外加熱線一端的扁球頭連接在發動機搭鐵上接地,將遠紅外加熱線另一端的插接件連接在電源正極上;在發動機啟動前短暫通電即可使迅速使油管內凝結的柴油升溫、解凍。由於加熱線直接接觸燃油,為接觸式加熱,其功率小、熱效率高、升溫速度快,耗電少;另外加熱線本身即是完整的迴路,只需要在油管的一端安裝,使用方便。作為對本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遠紅外加熱線穿出二通接頭的部分外設有絕緣護套,對加熱線外部設置多重保護層,使用安全、壽命延長。綜上所述,採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實現了柴油車油管中柴油的預熱及保溫,保證了油管中柴油在低溫氣候下的正常流動,解決了柴油車冷啟動及熄火問題;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外觀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參見圖1、圖2,一種遠紅外電子加熱油管,它由兩段橡膠油管5、5a,扁球頭接頭1,二通接頭8,扣套2,加熱線4,護套6和插接件7組成。如圖2所示,所述兩段橡膠油管5、5a通過二通接頭8互相連接,二通接頭8兩端外部分別設有扣套2將橡膠油管壓緊二通接頭8的管體上;組合後油管的兩端分別設有扁球頭1,使用扣套2分別將扁球頭I管體與橡膠油管5、5a壓緊密封;橡膠油管5、5a內設有遠紅外加熱線4,遠紅外加熱線4的一端通過扣套2壓緊固定在油管5a下端扁球頭I的管體與油管5a的內壁之間,遠紅外加熱線4的另一端穿過橡膠油管內部,經過油管5上端繞回至二通接頭8處,從二通接頭8與油管5內壁之間穿出後連接有插接件7 ;油管5上端的扁球頭I管體與油管5內壁之間壓設有固定繩3,固定繩3繞接在遠紅外加熱線4的中部;遠紅外加熱線4穿出二通接頭8的部分外設有絕緣護套6。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顯而易見的若干變換或替代以及改型,這些也應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遠紅外電子加熱油管,它包括兩端設有扁球頭的橡膠油管,使用扣套將扁球頭管體與油管壓緊密封,其特徵在於:所述油管由兩段油管組成,通過二通接頭互相連接,使用扣套分別將二通接頭管體與油管壓緊密封;油管內設有遠紅外加熱線,遠紅外加熱線的一端固定在油管一端的扁球頭管體與扣套之間,遠紅外加熱線的另一端穿過油管內部,經油管另一端繞回至二通接頭處,從二通接頭與扣套之間穿出油管後與插接件連接,油管另一端的扁球頭管體與扣套之間壓設有固定繩,固定繩繞接在遠紅外加熱線的中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電子加熱油管,其特徵在於:所述遠紅外加熱線穿出二通接頭的部分外設有絕緣護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遠紅外電子加熱油管,它由兩段橡膠油管5、5a,扁球頭接頭1,二通接頭8,扣套2,內部遠紅外加熱線4,護套6和插接件7組成。該油管安裝在發動機與油箱之間,將固定有遠紅外加熱線一端的扁球頭連接在發動機搭鐵上接地,將遠紅外加熱線另一端的插接件連接在電源正極上。採用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實現了柴油車油管中柴油的預熱及保溫,保證了油管中柴油在低溫氣候下的正常流動,解決了柴油車冷啟動及熄火問題;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文檔編號F02M31/125GK203022923SQ20122074168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0日
發明者沈頌凱, 沈為均, 李召群 申請人:安徽恆佳機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