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寬容為題的議論文三篇
2023-06-30 20:18:13 2
1.寬容與智慧
談寬容的文章不知凡幾,美國學者房龍,甚至不惜篇幅,專門寫過一本論寬容的書。但是不寬容的人,不大可能在讀了幾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就變得寬容起來。因為一個人能夠原諒他人的過失,對冒犯、侮辱,或是損害過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計較,須有寬宏的度量,而一個人的度量是寬宏還是狹小,不但取決於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決於他對是非善惡的判斷、對自己處境的認識和預見行事後果的能力,即寬容與智慧、識見有關。有的人度量寬宏,是天性使然,這種人畢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夠寬容他人,則是經過理性的思考與權衡之後而做出的抉擇。
韓信為貧民時,曾於淮陰街頭受過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後來他統兵百萬,「戰必勝,攻必克」,被劉邦封為楚王,衣錦還鄉,並未忘記那個逼自己從他的褲襠下鑽過去的人,但韓信不是要他的腦袋,而是任他為中尉,並對諸將說:「此人是個壯士。他當年辱我時,我當然可以與他以死相拼,但死得無名,所以忍耐至此。」
韓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當時受辱時對利害的權衡,而不殺屠夫之子,卻是一種智慧的抉擇。這時的韓信已經封王,而那曾經侮辱過他的人仍是個貧民。此時韓信若是為報復而殺他,當然如同殺雞般容易,但這一刀下去,一個心胸狹窄、睚眥必報的橫暴者的形象,也就活脫脫顯現出來。而他以德報怨,對此人授之以官,則可以顯示其大丈夫襟懷,贏得大眾的讚揚,贏得人心。智商奇高的韓信,自然會想到這一點,所以才有了這段被司馬遷、班固載入史冊的千古美談。
韓安國於漢景帝劉啟在位時,曾事梁孝王劉武,因平定吳、楚七國之亂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時,後遭人讒陷,獲罪下獄,在獄中屢被獄吏田甲欺辱。他曾對田甲說:「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難道沒聽說過死灰還會復燃嗎?」田甲卻冷笑道:「死灰若復燃,我則以尿澆滅之。」不料,數旬之後,漢廷竟下詔,任韓安國為梁國內史。田甲聽說韓安國復居高位,怕遭報復,嚇得棄家而逃。韓安國卻下令:「田甲若不就官,我將滅其一族。」田甲走投無路,只得向韓安國袒背謝罪。韓安國看他如此狼狽,笑道:「死灰今已復燃,你可以尿澆滅了!何必嚇成這樣,公等值得我計較嗎!」遂令復其官,並善待之。他的大度,不但被時人稱頌,也被史家記下令後人敬佩的一筆。然而,韓安國此舉,固然可以說是其心胸寬大,但又何嘗不是由於他的智慧與識見使然?他歷盡險惡,得以復職,地位尚不鞏固,若是一上任就對田甲施以報復,必然令人厭懼,並很可能因此樹敵,而對欺侮過自己的人寬容以待,則會得到世人的尊崇,對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有好處。
從韓信、韓安國如何對待曾經侮辱過自己的人,如何對待損害自己尊嚴的位卑者,不僅可以看出其有無雅量,而且可以看出其處世的智慧。
2.學會寬容
果戈裡請著名詩人茹科夫斯基聆聽自己的新作,茹科夫斯基卻因有午睡的習慣而在中途睡著了,待他醒來,果戈裡說是自己的作品無聊而使茹科夫斯基睏倦,並把自己的劇本投入火中。其實未必是果戈裡的作品太無聊,在這裡,果戈裡不過做到了寬容。學會寬容,學會諒解。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海正是因為寬容了無數的小溪,才有了驚濤拍岸的雄渾壯闊;「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天正是由於涵蓋了嬌豔百花,綠樹青草,才有了奼紫嫣紅,楊柳堆煙。有一顆博大的心,一個寬闊的胸懷,我們才能更好的發展。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正是由於能夠吸收各種文化的優秀元素,中華文化才能夠延續至今,生生不息。世界萬物皆是如此,沒有誰能夠脫離於社會而獨立存在。因此,在為人處事,待人接物方面,我們要學會寬容。
藺相如寬容了廉頗,終成一段千古流傳的佳話;齊桓公寬容了管仲,成就了齊國五霸之主的大業;燭之武寬容了鄭王曾經的輕視,勇退秦軍,保鄭國以周全。我們可以看到,寬容的力量多麼強大。相反,倘若周瑜能包容諸葛亮的多才,也許就不會英年早逝,三分天下必會更加精彩,也許歷史就會因此而改寫。寬容與否,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結果。寬容的重要性,由此凸顯。
而在現代化社會中,卻常常存在著不寬容。公共場合,經常有人為互相踩了腳大聲爭吵;公交車前,大家爭先恐後,你擁我擠;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人們也要戴上放大鏡看,是事態嚴重化。其實,真的有那麼多的事值得我們計較嗎?當然不是。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凡事,只要我們放平心態,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也許就會好很多。
學會寬容,寬容那些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學會寬容,寬容那些不小心中的無意冒犯;學會寬容,寬容生活中種種的不愉快。寬容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力量,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是冬日裡的一束光,乾涸中的一絲雨,炎熱中的一縷風。學會寬容,寬容他人,就是寬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