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規則拉伸件用衝壓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30 07:38:12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不規則拉伸件用衝壓模具,屬於機械工程中的成形與模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不規則拉伸件的製作方法分為多步拉伸工藝和充液成型工藝。傳統的多步拉伸工藝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法蘭邊起皺,經多步拉伸後產品表面質量較差,不適宜作為外觀件。充液成型可解決傳統多步拉伸相應問題,但其設備投入成本較大,且生產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高拉伸件的產品質量,減少設備投入,降低零件生產成本,同時提高生產效率,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不規則拉伸件用衝壓模具。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
包括衝床,所述衝床上設有上工作檯和下工作檯,所述上工作檯上設有上模座,所述下工作檯上設有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中心設有主滑塊,所述主滑塊的下方設有衝頭,所述下模座上設有凹模和氣動壓力調節閥,所述凹模通過軟管與氣動壓力調節閥相連接。
作為優選的,所述上模座的下方設有壓料板,所述凹模與壓料板的接觸表面均進行拋光或鍍層處理,形成拋光面或鍍層面。
作為優選的,所述凹模的上表面以及壓料板的下表面設有拉伸油。
作為優選的,所述衝床採用雙動油壓衝床。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於:提高了產品拉伸件的質量,節約成本,且生產效率高。具體為:1)將板料置於凹模上。控制雙動油壓衝床下工作檯上行,完成壓料動作,在衝頭下行過程中利用類似充液成形的方法使板料兩面產生氣壓差,迫使板料貼向衝頭,從而獲得較好的外形,同時該方法利用的是氣壓差,氣壓差的產生和釋放的速率大大高於充液成形的液壓差,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2)模具凹模及壓料板表面進行表面拋光或鍍層處理,主要作用是提高模具表面硬度、減小表面摩擦係數、提高模具壽命。在該技術中我們的主要目的是減小表面摩擦係數,從而使板料在較大壓料力存在的情況下任能順暢流動,使板料在較大壓料力存在的情況下任能順暢流動;3)在凹模的上表面以及壓料板的下表面設有拉伸油,使板料、油膜及凹模型腔之間形成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是氣動壓力調節閥產生作用的必要條件;4)衝床採用雙動油壓衝床,雙動油壓衝床中的雙動具有兩個動力源,並能單獨控制其先後順序及控制壓料力的大小,採用此類衝床的優點是方便控制各種參數,控制壓料力的大小,控制成形速度,合理控制模具動作先後順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其中:1、衝床;11、上工作檯;12、下工作檯;13、主滑塊;2、氣動壓力調節閥;2、氣動壓力調節閥;21、軟管;31、衝頭;32、上模座;33、壓料板;34、凹模;35、下模座;4、板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閱圖1。
不規則拉伸件用衝壓模具,包括衝床1,所述衝床1上設有上工作檯11和下工作檯12,所述上工作檯11上設有上模座32,所述下工作檯12上設有下模座35,所述上模座32的中心設有主滑塊13,所述主滑塊13的下方設有衝頭31,所述下模座35上設有凹模34和氣動壓力調節閥2,所述凹模34通過軟管21與氣動壓力調節閥2相連接。
所述上模座32的下方設有壓料板33,所述凹模34與壓料板33的接觸表面均進行拋光或鍍層處理,形成拋光面或鍍層面。
所述凹模34的上表面以及壓料板33的下表面設有拉伸油。
所述衝床1採用雙動油壓衝床。
本實用新型原理是:將模具安裝至雙動油壓衝床1上,具體安裝步驟為先將下模座35固定在下工作檯12上,將上模座32固定在上工作檯11上,將衝頭31固定在主滑塊13上,並將凹模34充排氣口通過軟管21與氣動壓力調節閥2連接。
完成模具安裝後進行拉伸步驟。首先使用拉伸油塗抹凹模34模面及壓料板33壓料面,然後取出經多次調整展開後的板料4,將板料4置於凹模34上。控制雙動油壓衝床1下工作檯12上行,完成壓料動作,此時板料4、油膜及凹模型腔之間形成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該空間的氣壓由氣動壓力調節閥2控制。壓料動作完成後控制雙動油壓衝床1主滑塊13下行,衝頭31接觸板料4並繼續下行完成拉伸動作。當衝頭31下行時板料4、油膜及凹模型腔之間形成的密閉空間體積減小,氣壓升高,從而迫使板料4貼向衝頭31。當衝頭31下行至一定距離,板料4、油膜及凹模型腔之間形成的密閉空間氣壓高於氣動壓力調節閥2所調節的壓力值時氣動壓力調節閥2進行保壓排氣動作,確保合模動作能順利進行,從而完成成形動作。
成形完成後先控制雙動油壓衝床1主滑塊13上行,將衝頭31退出,再控制下工作檯12下行,完成開模動作,從而取出產品。
上述附圖及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任何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或改用其他花型做此技術上的改變,都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專利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