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主播的應用(虛擬主播困在二次元)
2023-06-30 13:02:59 2
觀點如潮水逆流 唯獨心聲不息
文 | Esther
#虛擬主播 #VTuber #珈樂
虛擬主播在國內的發展也累積到一定歷史了。從VOCALOID的洛天依(嚴格來說並不算,但因為有參加電商活動,姑且納入虛擬主播的範疇),到如今入駐b站,以及b站自己也有培養發展起來的VTuber,現在的小年輕比起貨真價實的三次元偶像,似乎更熱衷於追逐由精美二次元「皮套」(立繪)構築起來的「虛擬人」。「紙片人永不塌房」——被現實娛樂圈塌怕了的小年輕逐漸將自己的熱情與信仰轉移到由「紙片」構築的Vtuber身上,虛擬主播行業欣欣向榮,還藉此帶起了一大批新經濟。
但經歷了珈樂的「中之人」事件,我們不得不再次捫心自問:Vtuber真的能算是「紙片人」嗎?虛擬皮套背後的「中之人」,我們是否應該將其與角色切割,亦或是,我們是否應該正視「中之人」與虛擬角色之間無法切割的關係?
好看的皮囊 血淚的人
或許許多人對Vtuber的印象還停留在:擁有一個精緻漂亮的紙片人形象,背後是真人(被稱為「中之人」)在虛擬紙片人形象下進行直播活動。殊不知,VTuber已經發展成一系列成熟的商業活動。他們和現實的主播一樣,同樣隸屬於專業的機構公司,公司不僅會為他們製作(以紙片人形象的)音樂視頻等作品,舉辦虛擬音樂會活動來吸粉,還會為Vtuber們接適合的商業廣告或宣傳。除此之外,和所有現實的主播一樣,VTuber們也同樣有以紙片人形象打造的社交帳號,中之人操縱虛擬皮套的一言一行,扮演著皮套的人設與故事,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皮囊湊集一身,吸引了無數粉絲前來訂閱。
最近入駐進b站,隸屬於彩虹設EN的Luxiem組合便是炙手可熱的VTuber。當然,VTuber也不僅僅只有男性虛擬主播火,有許多漂亮可愛的女性VTuber也深受粉絲熱愛,比如國內的虛擬偶像女團A-SOUL,在虛擬偶像界堪稱是「頂流」。A-SOUL的吸金能力讓眾多圈外人難以想像,根據一些數據顯示,在去年,僅隊長貝拉和珈樂的直播收入就分別超過了210萬和197萬,今年3月,隊員嘉然的生日會直播收入直衝259萬。
A-SOUL極高的商業變現能力,讓粉絲們完全難以接受他們投入的金錢幾乎全部都只是流入了公司手裡——5月10日,A-SOUL成員之一珈樂進入「直播休眠」,隨即有內部員工透露珈樂背後的「中之人」待遇不公、工作中被壓榨,不僅內部地位極低,工資更低。有粉絲為此算了一筆帳:除去平臺和公司的抽成,每一個送給珈樂的138元「艦長」,珈樂背後的「中之人」只能分到6分錢。
不僅如此,「中之人」疑似高強度的工作同樣引起粉絲的憤懣。「中之人」受限於保密和隱藏的職業觀,不能向大眾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況和感受。儘管「珈樂」是虛擬的,大家愛的也是「珈樂」這一個虛擬的角色,可「中之人」與角色捆綁且無法分割的特性,讓「中之人」與粉絲們產生了情感連接。就在此刻,大家不僅為珈樂而不滿,更為珈樂背後的「中之人」而憤怒和不甘。偶像是虛擬的,但情感是真實的。
「三次人別管管人」
VTuber,因為早期是在YouTube、Twitch等直播平臺上開展直播活動,所以也被稱為「管人」。無獨有偶,前文剛提及的大熱Luxiem組合中的Luca也廣受國內粉絲爭議。Luca作為VTuber,其主打設定是黑手黨老大,商業價值僅排位第二,第一也同樣是來自Luxiem的Vox。A-SOUL陷入泥沼的同時,登錄國內虛擬主播市場的Luxiem成為了5月第一周b站VUP的收入榜首。
Luca備受國內粉絲爭議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其背後「中之人」(澳大利亞人)的立場和觀點讓許多人感到不適。同樣是5月的第一周,一條「誰說紙片人不會塌房」的微博又傳遍了社交圈,虛擬主播Luca因為喜歡《無職轉生》和《我的英雄學院》這兩部動畫,被認為是「乳化」和「辱女」,然其評論區呈現了與虛擬主播「珈樂」截然不同的生態。
大多數喜愛Luca的粉絲認為,以紙片人形象構築的VTuber同樣屬於「紙片人」,「中之人」就應該徹底與其「皮套」割席,「中之人」是中之人,他們愛的不是「中之人」,而是由皮套設定構築起來的「Luca」。一些粉絲覺得,「一個外國的虛擬主播為啥要考慮中國人民的感情」,更有甚者,還有粉絲直接建議「三次帳號別管管人」(意思是別管「紙片人」)。在Luca這裡,「中之人」變成了與虛擬角色無關緊要的聯繫,哪怕背後的「中之人」問題如何,他們也會為自己找盡各種「洗白」的理由和藉口,堂而皇之地宣傳:Luca就是Luca,三次人別管管人。
真實與虛擬的界限——中之人
珈樂與Luca,虛擬主播與中之人,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現實與虛擬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哪怕我們再怎麼以虛擬的「皮套」去粉飾真實的「人」,以「不會塌房」的噱頭去遮掩真實偶像的劣根性,我們都必須正視:世界上並不存在純粹的「虛擬人」,虛擬主播與中之人是密不可分,無法分割的,哪怕他們的面貌是二次元的紙片,哪怕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在角色設定的前提下進行豐富和表演,虛擬的皮套也永遠無法遮掩住真實的人類。他們終究是人造的幻夢。
幻夢能為我們帶來快樂,豐富精神,那自然是好事,我身邊也不乏追管人的朋友,他們為自己喜歡的虛擬主播創作,宣傳,我也同樣會被他們的熱枕而感染。然當這一場幻夢開始出現了裂縫,皮套再也遮蓋不住背後真實的「中之人」,或是壓榨的血淚、或是志道不合,在真實與虛擬的界限最模糊的這一刻,我想我們仍必須保持真實的思考、獨立的判斷,以及——尊重每一個獨立的中之人。
這並不是說我們要去原諒Luca,或者對觸及底線的中之人仍選擇蒙蔽自己,我們同樣作為人,也同樣可以在真實思考的結果下選擇喜歡和不喜歡另一個人——而不是說所謂「產品」、「商品」。珈樂的事件很容易就讓我想起了去年的玲娜貝兒,扮演玲娜貝兒的中之人也同樣是因為與遊客的情感聯結,哪怕再苦再累再不公,仍選擇承擔了這些愛。現代資本的壓榨下,作為飾演虛擬人的「中之人」,難道不是正在被「異化」嗎?我們在抨擊玲娜貝兒的「中之人」時,在說出「三次人別管管人」的同時,在珈樂的「中之人」被壓榨甚至剋扣工資時,這難道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不把別人當人,也不把自己當人」嗎?
我們正在被「異化」。
虛擬或許終有一天會蓋過現實,但不要讓沉浸在虛擬中的自己忘記現實。生命自有其莊嚴的出口,不要讓人的主體性滑落到「紙片皮囊」之下。
-END-
■ 編輯排版|小詫
■ 圖片|版權源自網際網路,侵權刪
獨立思考的人自會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