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窯餘熱發電系統沉降室預除塵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27 22:32:41
專利名稱:水泥窯餘熱發電系統沉降室預除塵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泥窯餘熱發電系統領域,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 一種水泥窯餘熱發電系統沉降室的預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開發和應用水泥餘熱回收技術,是水泥行業節能減排的重要舉措。在純低 溫水泥餘熱發電技術研發過程中,如何設計上充分考慮針對窯頭磨礪性強的粉 塵進行預除塵是延長窯頭餘熱鍋爐使用壽命的是重要環節,不僅關係到餘熱鍋 爐對水泥餘熱的回收效率上,而且直接關係到熱力系統能否安全穩定高效運行。 目前,在窯頭粉塵預除塵設計中,有採用衝突板、旋風筒、沉降室等型式的預 收塵設備,預收塵的效果也各不相同。衝突板式體積較大,內部構造簡單,收 塵效果較差,不能完全滿足餘熱鍋爐對預除塵的要求;旋風筒式收塵器儘管收 塵效率較高,收塵效果較好,但存在佔地面積過大,煙氣管道布置複雜,廢氣 阻力較大,成本過大等不利因素,因此,在應用和推廣上存在限制,並不十分 合適應用在水泥餘熱發電系統上。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更適合水泥窯粉塵回收,達 到有效降低進入窯頭餘熱鍋爐的粉塵濃度,降低粉塵對鍋爐受熱面的磨損,從 而延長窯頭餘熱鍋爐的使用壽命,確保餘熱發電系統和水泥窯系統運行穩定性 的水泥窯餘熱發電系統沉降室的預除塵裝置。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水泥窯餘熱發電系統沉降室預除塵裝置,包括沉降室本 體,沉降室殼體,灰鬥,所述的沉降室本體從其進氣口一端由隔板分隔為導入 室和分離室兩部分,在所述的沉降室本體內部設置兩個以上的相互之間存在間 距的導流板,在所述的灰鬥的出口端安裝通過電機帶動旋轉的可以將灰塵帶出 沉降室殼體的灰塵轉運裝置。所述的導流板為長方形的板狀結構,每個導流板豎向排列,其布置結構從 導入室一側向分離室一側逐漸降低布置的階梯狀結構,所述的連續布置的導流 板將分離室內腔設置出嚮導入室一側凸出的結構。
所述的長方形板狀結構長的導流板兩邊固定在灰鬥側邊和沉降室側邊上, 所述的導流板採用耐溫耐腐蝕材料製作。導入室設置為體積小於分離室的結構。
所述的導流板通過螺栓組件固定在沉降室側邊上,或直接粘固在沉降室側 邊上。
所述的灰塵轉運裝置設置為凹下的半圓的長條狀結構,其水平安裝在灰鬥 的出口端,電機灰塵轉運裝置連接,可以帶動灰塵轉運裝置轉動。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應用於水泥窯純低溫餘熱發電系統,相比於其它類 型技術,更適合水泥窯粉塵特性的回收,更能綜合工藝布置、收塵效果、阻力 損失、性價比等多方面因素考慮,有效降低進入窯頭餘熱鍋爐的粉塵濃度,達 到有效降低進入窯頭餘熱鍋爐的粉塵濃度的目的,降低了粉塵對鍋爐受熱面的 磨損,延長窯頭餘熱鍋爐的使用壽命,同時也解決了由於粉塵濃度大造成堆積 影響鍋爐換熱效率的問題,確保了餘熱發電系統和水泥窯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各幅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 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水泥窯餘熱發電系統沉降室預除塵裝置正面結構示 意圖2為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沉降室預除塵裝置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沉降室本體;2、螺栓組件;3、頂蓋;4、沉降室側邊;5、 導流板;6、活動支座;7、固定支座;8、灰鬥;9、出口端;10、導入室;11、 分離室;12、隔板;13、灰塵轉運裝置;14、電機;15、沉降室上頂蓋;16、 進氣口; 17、灰鬥側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所 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係、各部分的作 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l,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水泥窯餘熱發電系統沉降室預除塵裝
置,包括沉降室本體l,沉降室殼體4,灰鬥8,所述的沉降室本體1從其進氣 口 16 —端由隔板12分隔為導入室10和分離室11兩部分,在所述的沉降室本 體1內部設置兩個以上的相互之間存在間距的導流板5,在所述的灰鬥8的出口 端9安裝通過電機14帶動旋轉的可以將灰塵帶出沉降室殼體4的灰塵轉運裝置 13。
所述的導流板5為長方形的板狀結構,每個導流板5豎向排列,其布置結 構從導入室10 —側向分離室11 一側逐漸降低布置的階梯狀結構,所述的連續 布置的導流板5將分離室11內腔設置出嚮導入室10 —側凸出的結構。
所述的長方形板狀結構長的導流板5兩邊固定在灰鬥側邊17和沉降室側邊 4上,所述的導流板5採用耐溫耐腐蝕材料製作。
導入室10設置為體積小於分離室11的結構,
所述的導流板5通過螺栓組件2固定在沉降室側邊4上,或直接粘固在沉 降室側邊4上。
所述的灰塵轉運裝置13設置為凹下的半圓的長條狀結構,其水平安裝在灰 鬥8的出口端9,電機14灰塵轉運裝置13連接,可以帶動灰塵轉運裝置13轉 動。
沉降室本體1是一種外覆鋼板的框架體系裝置,具有良好的整體剛性,抗 風抗震性能好,從構造上分為頂蓋3、殼體4、底梁支座、灰鬥8和內部的導流 板5五個部分。沉降室本體1為方形箱體,下部由四個傾斜面組成的錐形的灰 鬥8構成,沉降室本體1上部空間由隔板12分為導入室10和分離室11兩部分, 在沉降室本體1的下部空間中,沿著灰鬥8的一個傾斜面設置導流板5,導流板5相互之間一定間距排列,煙氣進入沉降室本體1,流經導流板5煙氣流向改變,
形成層狀氣流進入分離室11,通過導流板5中間間隙的流通阻力限制煙氣流速,
使煙氣上升流速低於粉塵的沉降速度,同時粉塵撞擊導流板5也降低了其流速,
便可達到使粉塵有效沉降的目的。
數據表明,煙氣中所含的粉塵物質為直徑50um 500um範圍的熟料細微顆
粒,經計算,當煙氣流速<3. 0 m/s,則直徑》250um的粉塵可以有效沉降,2000
2500t/d熟料生產線餘熱發電系統配套沉降室煙氣在分離室中的流速為2. lm/s,
從表中可以看出,則直徑》200um的粉塵可以有效沉降,約佔直徑50um 500um
熟料細微顆粒總重量的78%,因此,沉降室收塵效率設計為78%,可以有效達到
將粉塵沉降的效果。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的 實現並不受上述具體方式的限制,只要採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 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動而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 其他場合的,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水泥窯餘熱發電系統沉降室預除塵裝置,包括沉降室本體(1),沉降室殼體(4),灰鬥(8),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沉降室本體(1)從其進氣口(16)一端由隔板(12)分隔為導入室(10)和分離室(11)兩部分,在所述的沉降室本體(1)內部設置兩個以上的相互之間存在間距的導流板(5),在所述的灰鬥(8)的出口端(9)安裝通過電機(14)帶動旋轉的可以將灰塵帶出沉降室殼體(4)的灰塵轉運裝置(13)。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水泥窯餘熱發電系統沉降室預除塵裝置,其特徵 在於所述的導流板(5)為長方形的板狀結構,每個導流板(5)豎向排列, 其布置結構從導入室(10) —側向分離室(11) 一側逐漸降低布置的階梯狀結 構,所述的連續布置的導流板(5)將分離室(11)內腔設置出嚮導入室(10) 一側凸出的結構。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水泥窯餘熱發電系統沉降室預除塵裝置,其特徵 在於所述的長方形板狀結構長的導流板(5)兩邊固定在灰鬥側邊(17)和沉 降室側邊(4)上,所述的導流板(5)採用耐溫耐腐蝕材料製作。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水泥窯餘熱發電系統沉降室預除塵裝置,其 特徵在於導入室(10)設置為體積小於分離室(11)的結構。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水泥窯餘熱發電系統沉降室預除塵裝置,其特徵 在於所述的導流板(5)通過螺栓組件(2)固定在沉降室側邊(4)上,或直 接粘固在沉降室側邊(4)上。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水泥窯餘熱發電系統沉降室預除塵裝置,其特徵 在於所述的灰塵轉運裝置(13)設置為凹下的半圓的長條狀結構,其水平安 裝在灰鬥(8)的出口端(9),電機(14)灰塵轉運裝置(13)連接,可以帶動 灰塵轉運裝置(13)轉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餘熱發電系統領域沉降室預除塵裝置,預除塵裝置的沉降室本體(1)由隔板(12)分隔為導入室(10)和分離室(11)兩部分,沉降室本體(1)內部設置相互之間存在間距的長方形板狀結構的導流板(5),灰鬥(8)的出口端(9)安裝通過電機(14)帶動旋轉的可以將灰塵帶出沉降室殼體(4)的灰塵轉運裝置(13),導流板(5)通過螺栓組件(2)固定在沉降室側邊(4)上。本實用新型的裝置更適合水泥窯粉塵的回收,能有效降低進入鍋爐的粉塵濃度,達到降低進入鍋爐粉塵濃度的目的。
文檔編號B01D45/02GK201257342SQ200820184999
公開日2009年6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日
發明者考傳利, 洲 金, 圓 陳 申請人:安徽海螺川崎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