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牛降風景區旅遊攻略住宿(2日遊牯牛降觀音堂景區)
2023-06-28 06:39:15 5
昨晚上,公路邊,幸好有2條大土狗在站崗放哨,心裡稍安穩,到很晚才睡著。
牯牛降觀音堂景區,也就是祁門牯牛降,住宿地離景區僅2公裡路,10分鐘便到。
原來車可以開到裡面的停車場,但現在不行了,說是景區內的客運被人承包了,也不強迫,你不願意可以自己走進去,也可買雙程票,或單程票,由你自己決定,但就是私家車不能進景區。
景區半價31.5元/人,停車費5元,區內公交往返20元/人,觀光車開了大約10分鐘,便到核心景點龍湖,估計也就3,4公裡的路程。
靜潭
海闊天空白雲輕,潭水無波尤自靜。
山風過時緩腳步,生怕吹皺山倒影。
在核心景區的湖邊,建造了比較高檔的賓館,賓館近湖邊,有很開闊的觀賞平臺,估計賓館屬於景區內的配套設施,否則不會允許建在這風水寶地的湖邊。
潭邊閒談有感
天高雲淡極目空,秋深稍寒楓葉紅。
潭邊閒坐論世事,恰逢盛世感嘆中。
龍湖邊的住宿價格大約250元/晚,如果有錢還有閒的話,在龍湖邊住上幾天,環境、空氣還是挺不錯的,人也會十分的愜意。
最搶眼的是一個「龍湖」,在早晨的陽光下,泛著藍色,周邊有些樹木已經泛紅,大片枯黃的樹林以及巍峩的山峰,倒映在碧綠的湖中。
秋色山谷
天邊碧空淨,群山鳥在鳴。
秋寒陽光暖,潭水無紋清。
山峰上的樹林,已經有較大面積的泛黃,原來的青綠色正在減少,大自然正開始展示其魔鬼般的顏色。
潭邊草屋
幽谷深深秋意寒,潭邊驚現茅草間。
和煦陽光曬大地,疑是今入桃花源。
景區內也有很多生長在山石中的松樹,但其所處周邊環境和松的自身姿勢,絕對不能與黃山的迎客松相比。所以此處的價植與黃山相比相差甚遠。
景區內的遊程基本上有二條,一條是省力的,圍著龍湖所修建的木質棧道沿湖兜一圈,從不同的角度和高度欣賞秋天的山林和湖泊。另一條則艱苦得多,需要沿著步道,一直向山凹裡挺進,爬山最遠也是最高處,可達1500多米,屆時可憑高望遠,俯視群山,其氣勢一定很可觀。
憑欄起詩意
陽光無悔灑大地,山高林密露仙氣。
棧道臨波慢步行,憑欄遠眺詩意起。
這裡本是黃山山脈的餘脈,所以人們稱牯牛降為「西黃山」,到最高處時,風景可能也是不錯的,但無論如何不能與黃山相提並論。
我倆因為體力問題,所以沒有考慮向最高處攀登,觀察下來,絕大多數遊客跟我們一樣,都圍湖轉一圈完事了。
附近沒有歺館,按照今天計劃目的地,駛向牯牛降九龍池。
為什麼到九龍池呢,當時在祁門縣城買褲子時,一個營業員說過,九龍池相隔不遠,風光還可以,因為距離近,所以先到這個景點。
門票半價30元/人,全票85元/人,算是給優惠了,原停車費10元也未收。
景區裡面沒遊客,僅我倆,後來又來了一輛銀白色商務車,下來五個大人二個小孩。這時我們雖巳到了景區裡面的休息處,但那條黃狗仍跟著我們,並時刻想接近我們,在景區內二個大姐的呵斥下,才沒有更靠近。
九龍池,顧名思義,整個遊程將經過九個山泉聚集而成的池子,各池子取了不同的名稱,遊客拾級而上,一直要攀爬到山頂,再從其他道下來。
泉水自上而下地逐級流下,因乾旱季節,前幾天安徽省省長已宣布,該省已進入嚴重的旱季,已經2,3個月沒有下過大雨,所以泉水很少,但尚沒有斷流。
各池裡都還有水,水不甚乾淨,略顯渾濁,雖然在藍天白雲下,也顯不出湖水的藍色。水面上漂著殘葉,並有一些油跡,也不知道這油跡是怎麼產生的,山上並沒有人家。
向上走到四池,就沒有興趣再攀爬了,回程時,早已不見了另一輛車的幾位遊客,他們因為持有長三角旅遊聯票,所以進來隨便逛逛,成本很低,昨天他們剛上過黃山,人也比較累,所以這種小山,他們是不屑一顧的。
下到近門口的休息處,賣門票的老闆和剛才訓狗的二位女士都在,我倆在此休息一下,並與他們聊聊,他們也問了我倆從那裡來,到那兒去,聽到我們已走過的景點,他們作為安徽當地人,也有許多沒去過。
確實像我倆這樣一個個大小景點都去一下的遊客是不多的,大部分人出遊採取跟團遊形式,去的基本上都是著名景點,一般的小景點是不會去的。
下午繼續向打鼓嶺景區去,到接近景區僅剩2公裡左右的地方,開始尋找住宿,見到黔縣鄉村客棧,看去規模比較大,是一家當地茶葉公司的附屬產業。
昨晚上住山上,而且整座房屋都由木頭搭建的,有許多臭皮蟲,嚇得忻心裏面嚇絲絲的,所以今天再不找木板房了,因為木板房免不了有空隙,小蟲喜歡往亮的地方飛,所以房內不斷有新蟲進來,加之牆面是木板顏色深,看不清蟲子,所以今天要找磚瓦房,牆面是白色的,這個地方符合我們要求,而且看似規模不小,所以就住下了。
進房間後,房屋內已經有許多臭皮蟲盯在窗戶上,忻是登高打蟲,驅出房間放生,這次捉出去大慨有20隻蟲子。這種蟲子基本上不咬人,不吸血,就是在房間裡飛來飛去,會發出微弱的趐膀振動的聲響,當地人已經習慣了,根本不當回事。
下午在九龍池閒聊時,有個女的說:我兒子房間裡這種蟲子有1000隻,不當回事。這種臭皮蟲是一昧藥材,冬季、春季、和夏季都沒有,一到秋天繁植得很快,山裡到處都是,也沒有大害,當地人就讓它自生自滅了。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