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出名的水果(特產水果你知道有哪些)
2023-06-20 22:20:44 2
潮汕許珍時:龍眼與潮汕民俗
龍眼,又稱桂圓,是中國南方的特產水果,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龍眼樹是潮汕人喜歡種植的一種果樹,在潮汕大地的山頭田野、村前屋旁,隨處都可看到龍眼樹的美麗倩影。潮汕地區種植龍眼歷史悠久,早在宋朝之前,潮汕地區便有龍眼種植。
在潮汕地區,龍眼除供給人們日常生活食用之外,還有其獨特的用法。在潮汕民俗中,無論是誕生禮、成年禮、婚禮、喪禮、交際禮,還是在節日祭拜活動中,都離不開龍眼。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龍眼葉具有祛寒散熱消瘀的功效。在潮州楓溪一帶,嬰兒誕生後,家人要用石榴花、仙草、龍眼葉、榕樹葉等各一對為嬰兒洗澡,寄望嬰兒健康成長。而在普寧多數地方,產婦生產後,家人要用艾葉、龍眼葉及老薑煮水為產婦擦身。
清代以來,潮汕地區每年七月初七日要為家中15歲的孩子舉行「出花園」儀式,這是粵東地區特有的成人禮俗。潮汕地區出花園習俗,各地略有不同。饒平、澄海一帶為孩子舉辦成人禮的時候,要用榕樹枝、龍眼枝、紅花、桃枝、狀元竹、仙草等各一對,泡水給孩子洗澡。榕樹枝、龍眼枝、仙草取其永葆青春之意,象徵朝氣蓬勃;狀元竹是得中高第,成才的象徵;而紅花、桃枝則取闢邪之意。
男女長大成人,就要走進婚姻殿堂。潮汕地區,男女雙方經過提親、合婚、相親、定親等環節後,男方要向女方行聘。女方收到男方聘禮後,要回贈有一定象徵意義的禮物,當中必有稻穀、綠豆、酵母餅、龍眼乾、薯粉丸五種物品,俗稱「五樣種子」,預祝「五子登科」。新娘出嫁前夕,女家要整設妝奩,鼓樂相伴送到夫婿家擺設。嫁妝中一定要有龍眼乾(桂圓),有兩個深刻的寓意:一方面預祝富貴圓滿;另一方面寄望早生貴子。當新娘進屋時,伴娘要拿一碗龍眼乾肉做成的甜丸湯給新娘喝,寄寓未來生活甜蜜美滿。當新郎與新娘拜完天地後,雙雙進入洞房,一起坐在眠床上時,伴娘便會端來一個乾果盤,內放有核桃、棗子、慄子、花生、龍眼等乾果及錢幣,一邊將各種乾果、錢幣,撒放到新人身上和床帳上,一邊念些祝福的語言和歌謠,寄寓早生貴子,多生貴子。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基本規律。在潮汕一些地方,舉辦喪禮時也會用到龍眼。在惠來一帶,孝子孝婦在舉辦喪禮時要穿麻衣戴麻帽,兒子的麻衣還配有麻繩腰帶,上系有一個麻袋,俗稱「子孫袋」,內裝有五種物品:綠豆、稻穀、龍眼乾、薯粉丸、酵母餅。綠豆、稻穀表示五穀豐登;龍眼乾、薯粉丸喻功德圓滿;酵母餅表世家發達、財運亨通。
潮汕民間節日甚多,各個節日幾乎都要舉行祭拜活動。其中,正月初九天公生日、七月初七公婆神生日、七月十五中元節、八月十五中秋節等節日都要用象徵吉祥、圓滿的龍眼或龍眼乾祭拜。
由上可見,龍眼在潮汕民間應用甚廣、作用甚大,是潮人進行民俗文化活動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深受潮汕人喜愛。(作者: 陳卓坤)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荔枝,屬亞熱帶珍貴水果,嶺南四大名果之一。荔枝在潮汕地區被稱為「耐果」。雖然這麼叫,但是「耐果」不「耐」。民間有著荔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說法,可見它不耐存放。荔枝原產我國南方,據文獻記載,它的栽培和食用史,已經有兩千多年。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荔枝屬常綠喬木,花期在每年的三、四月間開放,果實於當年的五至八月成熟。荔枝以果形別致、顏色悅目、果肉狀如凝脂,甘軟滑脆、清甜濃香、色味俱佳而著稱。
荔枝的美味,也引得眾多文人墨客不吝詩詞歌賦極力讚美和宣傳,而由這小小的荔枝引發的眾多故事更是讓人久久品味。在唐代之前,荔枝一直在北方中原王朝裡默默無聞,只是屬於偏隅一方的地方特色水果而已。荔枝的品種眾多,最聞名的當屬「妃子笑」,它葉子深綠,紅紅的果皮,白白的肉,並且核小肉厚,汁水充盈、甘甜清冽。它的得名來自於楊貴妃。有一個版本說楊貴妃是廣西玉林人,喜歡吃荔枝。李隆基為博取美人的歡心,不惜動用傳遞緊急軍事情報的驛站快馬,八百裡加急,日以繼夜不停歇地把荔枝從南方送到長安,把軍事設施作為自己心愛寵妃的專門服務工具,成了繼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又一版帝王的風流韻事。大詩人杜牧有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從此,「妃子笑」就成了荔枝的代名詞!至於後人把日後的「安史之亂」和楊貴妃聯繫起來,只是當時社會矛盾的一個集中爆發而已!荔枝無辜當了這個矛盾的由頭和導火線。
讓荔枝進一步名揚天下的,是「古今第一吃貨」,「美食評論大家」-大文豪:蘇軾。又名東坡。其一生「黃州惠州儋州」,冥冥中,蘇軾和荔枝是有緣的,他自嘲生平功績任職的三個州裡,惠州和儋州都是荔枝的主產區,想必蘇軾的謫官生涯裡沒少吃荔枝,荔枝的甘甜,也柔和了他心中的苦澀吧?他曾賦詩三首《荔枝嘆》,有一首就寫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是何等的喜歡才能想出這麼貼切的詩句?能吃上荔枝,家都不想回了。這份闊達和隨遇而安的心境,伴隨他的腳步一路南行,支撐著他的信念!
沒有電子遊戲的年代,人們會利用身邊的一切物品來調劑生活。「荔枝宮燈」就是那時候最愛玩的遊戲之一。將荔枝紅色的外衣一點點剝去,留下白色的薄膜,將薄膜上下剝離開來,提在手上,像極了懸掛在宮殿裡的宮燈。吃完的荔枝核切掉一半,插上半根牙籤,就可以做成「荔枝陀螺」。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小孩子有手機iPad,有遊樂場,有玩具。而像「荔枝宮燈」「荔枝陀螺」的童年回憶,成了一個年代的專屬,變得十分珍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