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外圓的超精研磨複合工藝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13:35:01 1
專利名稱:加工外圓的超精研磨複合工藝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軸承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加工外圓的超精 研磨複合工藝設備。
技術背景軸承的生產製造已進入高度自動化,且對精密級的軸承需求量也越來 越大,其中溝道的加工精度對軸承的各項性能指標影響,有著舉足輕重的 作用。為了提高溝道的加工精度,必須把加工的加工基準面(即外徑)的 幾何精度和粗糙度提高到較高水平,通常採用的主要設備是超精機和研 磨機。兩種設備均屬光整加工,均能提高粗糙度,改善圓度。但超精機對 工件的原始精度及相互的尺寸差有一定要求,切削量有限;研磨機雖然對工件的原始精度要求不高,切削量高,但是加工過程需要反覆多次,還要 調整研磨參數,更換研具,效率較低。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工外圓的超精研磨複合工藝設備,可 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一種加工外圓的超精研磨複合工藝 設備,包括一組氣缸、輥架,在所述的輥架上裝有大研輥、小研輥,在所 述的每個氣缸的活塞端頭均裝有超精油石。所述的大研輥、小研輥的軸線在垂直方向處於互相平行的平面內。所述的小研輥可以在垂直平面內與水平線調整一定傾角。 本實用新型取得如下效果將超精機和研磨機兩種設備的功能作某種 程度的有機組合,既能在保證提高表面精度的同時,還可實現降低對工件 原始幾何精度及切削餘量的要求,減少調整研磨參數、更換研具的次數, 儘可能地使人為因素減少,提高生產自動化程度,加大金屬切削力度,提 高加工效率,進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適應軸承高效自動化生 產的需求。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 2中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一組氣缸1、大研輥4、小研 輥6、 一組超精油石2。大研輥4、小研輥6分別固定在該設備的床身兩端 輥架7上, 一組氣缸1均固定在該設備的一套振蕩機構8上, 一組超精油 石2均固定在每個氣缸的活塞端頭上,在可調整的氣壓作用下壓在工件3 的外圓表面上,大研輥4和小研輥6是工件3的外徑支撐。工作時,研磨 液中的磨粒5均勻塗刷於工件3與大研輥4和小研輥6之間。小研輥6可 以在垂直平面內與水平線調整一定傾角。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是無心貫穿式,以原有的超精機為基礎裝備, 將大研輥4和小研輥6 —付研磨輥取代原來的兩個超精導輥,大研輥4和 小研輥6的軸線在垂直方向處於互相平行的平面內,加工工件3置於大研 輥4和小研輥6兩輥之間。超精冷卻液與研磨液交替使用。本實用新型將研磨機中的硬質研具換用超精油石2,超精油石2固定於 氣缸1的活塞上,在氣缸1作用下,可相對工件3作進給運動,在可調整 的氣壓作用下壓在工件3的外圓表面上。超精油石2的壓力由該設備的氣 動減壓閥控制。氣缸1固定在該設備的一套振蕩機構8上,可使超精油石2在垂直於 工件3旋轉方向按一定規律作往復振蕩運動。工作時,大研輥4和小研輥6以相同的速度旋轉,工件3受到兩輥圓 周方向的摩擦力,繞自身軸線反向旋轉;將小研磨輥6在垂直方向內與水 平線調整一定傾角,使得該研磨輥產生一個水平分力,驅動工件3沿著自 身軸線直線運動(進給方向)。這樣將超精工藝和研磨工藝進行組合後,超精油石2在振蕩機構8驅 動下做往復振蕩,研磨粒均勻的塗刷於研輥與工件間,加大了金屬切削力 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實現降低對工件原始幾何精度及切削餘量的要求, 減少更換研磨參數的次數,同時有效地改善工件外徑的圓度,降低表面粗 糙度。
權利要求1、一種加工外圓的超精研磨複合工藝設備,包括一組氣缸(1)、輥架(7),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輥架(7)上裝有大研輥(4)、小研輥(6),在所述的每個氣缸(1)的活塞端頭均裝有超精油石(2)。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加工外圓的超精研磨複合工藝設備,其特徵 在於所述的大研輥(4)、小研輥(6)的軸線在垂直方向處於互相平行的 平面內。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加工外圓的超精研磨複合工藝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小研輥(6)可以在垂直平面內與水平線調整一定傾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加工外圓的超精研磨複合工藝設備,包括一組氣缸(1)、輥架(7),在所述的輥架(7)上裝有大研輥(4)、小研輥(6),在所述的每個氣缸(1)的活塞端頭均裝有超精油石(2)。本實用新型既能在保證提高表面精度的同時,還可減少更換研具的次數,儘可能地使人為因素減少,提高生產自動化程度,加大金屬切削力度,提高加工效率,進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適應軸承高效自動化生產的需求。
文檔編號B24B5/22GK201115928SQ20072009283
公開日2008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22日
發明者丁海善, 李萬校, 楊國舉, 楊守鎮, 楊立芳, 王世鋒 申請人:洛陽軸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