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場測風塔虛擬方法
2023-06-20 17:40:56
風電場測風塔虛擬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風電場測風塔虛擬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S1、在風機輪轂中心處安裝一溫度傳感器、一風速傳感器以及一風向傳感器;S2、利用該溫度傳感器、該風速傳感器以及該風向傳感器分別測量風機輪轂中心處的溫度、風速以及風向;S3、通過風機輪轂中心的風速以及風向計算出風機10m、30m、50m以及70m處的風速以及風向;S4、測量風機10m以下的氣壓和溼度。本發明能夠通過在風機輪轂中心處設置傳感器來測量溫度、風速以及風向,並且能夠通過測得的數據推測計算出風機其它高度的相應的風速以及風向,從而能夠在得到風能信息的同時節省了花費,也節省了風能發電的成本。
【專利說明】風電場測風塔虛擬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風電場測風塔虛擬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能夠通過風機輪轂中心測量的數據來計算出全部的風能信息的風電場測風塔虛擬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風力發電的廣泛應用,很多地方都建立了風電場,而一般情況下,都要在風電場處建造一座以上的測風塔,用來測量風能信息,具體如距離地面10m、30m、50m、70、以及輪轂高處的風速、風向、氣溫、氣壓以及溼度等信息,從而通過分析這些信息來作為掌握現場風能資源情況的依據。
[0003]但是,建立一座現場測風塔一般都要投資數十萬元,因此通過測風塔來得到風能信息需要的花費太大,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建立現場測風塔造價很高、造成很大的浪費的缺陷,提供一種能夠通過風機輪轂中心測量的數據來計算出全部的風能信息的風電場測風塔虛擬方法。
[0005]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
[0006]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風電場測風塔虛擬方法,其特點在於,其包括以下步驟:
[0007]S1、在風機輪轂中心處安裝一溫度傳感器、一風速傳感器以及一風向傳感器;
[0008]S2、利用該溫度傳感器、該風速傳感器以及該風向傳感器分別測量風機輪轂中心處的溫度、風速以及風向;
[0009]S3、通過風機輪轂中心的風速以及風向計算出風機10m、30m、50m以及70m處的風速以及風向;
[0010]S4、測量風機IOm以下的氣壓和溼度。
[0011]較佳地,步驟S4中分別通過一氣壓傳感器和一溼度傳感器測量氣壓和溼度。
[0012]本發明的積極進步效果在於:本發明能夠通過在風機輪轂中心處設置傳感器來測量溫度、風速以及風向,並且能夠通過測得的數據推測計算出風機其它高度的相應的風速以及風向,從而能夠在得到風能信息的同時節省了花費,也節省了風能發電的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的風電場測風塔虛擬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給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0015]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風電場測風塔虛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6]步驟100、在風機輪轂中心處安裝一溫度傳感器、一風速傳感器以及一風向傳感器。
[0017]步驟101、利用該溫度傳感器、該風速傳感器以及該風向傳感器分別測量風機輪轂中心處的溫度、風速以及風向。
[0018]步驟102、通過風機輪轂中心的風速以及風向計算出風機10m、30m、50m以及70m處的風速以及風向。
[0019]步驟103、測量風機IOm以下的氣壓和溼度,至此流程結束。
[0020]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步驟103中可以分別通過一氣壓傳感器和一溼度傳感器測量氣壓和溼度。
[0021]雖然以上描述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些僅是舉例說明,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是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背離本發明的原理和實質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做出多種變更或修改,但這些變更和修改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風電場測風塔虛擬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包括以下步驟: 51、在風機輪轂中心處安裝一溫度傳感器、一風速傳感器以及一風向傳感器; 52、利用該溫度傳感器、該風速傳感器以及該風向傳感器分別測量風機輪轂中心處的溫度、風速以及風向; 53、通過風機輪轂中心的風速以及風向計算出風機10m、30m、50m以及70m處的風速以及風向; 54、測量風機IOm以下的氣壓和溼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電場測風塔虛擬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S4中分別通過一氣壓傳感器和一溼度傳感器測量氣壓和溼度。
【文檔編號】G01D21/02GK103776485SQ201210397530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8日
【發明者】劉純, 馮雙磊, 王勃, 姜文玲, 盧靜, 張菲, 車建峰, 楊紅英, 趙豔青 申請人:國家電網公司,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江蘇省電力公司, 中電普瑞張北風電研究檢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