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定量卸荷閥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11:42:1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卸荷閥,特別涉及一種定量卸荷閥。
背景技術:
現有的卸荷閥的卸油量對油壓比較敏感,當油壓比較低的時候卸油量比較小,導致載荷卸不了,而壓力大的時候卸油量又比較的大,導致載荷上不去,調試過程中為了兼顧高壓和低壓,調試很麻煩,且不容易實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在低壓和高壓過程中都能保持相同的洩油量,卸荷過程不受油壓變化影響,使卸荷過程具有可控性,保證了卸荷和保載過程中更加穩定的定量卸荷閥。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定量卸荷閥,包括閥體與閥蓋,閥體與閥蓋連接;閥體內裝有閥套與閥芯,閥套套裝在閥芯的外周面位置;閥套上設有O型圈,O型圈設置在閥套與閥體的連接位置;閥蓋內裝有調壓螺釘與調壓彈簧,調壓彈簧的一端與調壓螺釘連接,調壓彈簧的另一端與閥芯連接;閥套上的卸油口,閥芯內設有阻尼孔,閥體上設有進油口與回油口,回油口、卸油口、進油口以及阻尼孔分別與閥芯的內部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卸油口為三角形形狀。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定量卸荷閥,閥體內裝有閥套和閥芯,閥套上設有O型圈,防止卸荷過程中出現漏油現象,閥蓋內裝有調壓螺釘以及與調壓螺釘連接的調壓彈簧,通過調節調壓彈簧的鬆緊程度可以改變調壓彈簧的彈力大小,調壓彈簧的另一端與閥芯相連,其彈力的大小的變化直接作用在閥芯上,從而可以控制定量卸荷閥的卸荷壓力,當油壓低於卸荷壓力時,液壓油通過進油口進入閥芯,再通過閥芯內的阻尼孔進入到閥套上的卸油口,繼而從回油口以一定的回油量回到油箱,當油壓升高時,由於閥芯內阻尼孔的作用,在阻尼孔的前後會產生一定的壓差,當壓差高於調壓彈簧的彈力時,油壓就會推動閥芯向壓縮調壓彈簧的方向運動,閥套上的卸油口會逐漸被閥芯擋住一部分,導致卸油口洩油通道變小,當高壓有再次通過閥芯內的阻尼孔進入到閥套上的卸油口時,由於油壓升高,而卸油口洩油通道變小,因而高壓時的洩油量與低壓時的洩油量相同,所以從回油口回到油箱的油量相同,使卸荷過程不受油壓變化影響,實現卸荷閥的定量卸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定量卸荷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定量卸荷閥,包括閥體10與閥蓋2,閥體10與閥蓋2連接;閥體10內裝有閥套8與閥芯7,閥套8套裝在閥芯7的外周面位置;閥套8上設有O型圈11,O型圈11設置在閥套8與閥體10的連接位置;閥蓋2內裝有調壓螺釘1與調壓彈簧3,調壓彈簧3的一端與調壓螺釘1連接,調壓彈簧3的另一端與閥芯7連接;閥套8上的卸油口4,閥芯7內設有阻尼孔6,閥體10上設有進油口9與回油口5,回油口5、卸油口4、進油口9以及阻尼孔6分別與閥芯7的內部連通;卸油口4為三角形形狀。
本實用新型定量卸荷閥,閥體10內裝有閥套8和閥芯7,閥套8上設有O型圈11,防止卸荷過程中出現漏油現象,閥蓋2內裝有調壓螺釘1以及與調壓螺釘1連接的調壓彈簧3,通過調節調壓彈簧3的鬆緊程度可以改變調壓彈簧3的彈力大小,調壓彈簧3的另一端與閥芯7相連,其彈力的大小的變化直接作用在閥芯7上,從而可以控制定量卸荷閥的卸荷壓力,當油壓低於卸荷壓力時,液壓油通過進油口9進入閥芯7,再通過閥芯7內的阻尼孔6進入到閥套8上的卸油口4,繼而從回油口5以一定的回油量回到油箱,當油壓升高時,由於閥芯7內阻尼孔6的作用,在阻尼孔6的前後會產生一定的壓差,當壓差高於調壓彈簧3的彈力時,油壓就會推動閥芯7向壓縮調壓彈簧3的方向運動,閥套8上的卸油口4會逐漸被閥芯7擋住一部分,導致卸油口4洩油通道變小,當高壓有再次通過閥芯7內的阻尼孔6進入到閥套8上的卸油口4時,由於油壓升高,而卸油口4洩油通道變小,因而高壓時的洩油量與低壓時的洩油量相同,所以從回油口5回到油箱的油量相同,使卸荷過程不受油壓變化影響,實現卸荷閥的定量卸荷。
本實用新型定量卸荷閥,定量卸荷閥可以在低壓和高壓過程中都能保持相同的洩油量,卸荷過程不受油壓變化影響,使卸荷過程具有可控性,保證了卸荷和保載過程中更加穩定;定量卸荷閥內閥芯上有一個阻尼口,該阻尼口把閥內分成前段高壓腔和彈簧端的隨壓腔,當液壓油流入高壓腔後,油會通過阻尼口流入隨壓腔,最後通過三角形卸油口卸油。當高壓腔壓力升高時,由於阻尼口的作用,會推動閥芯移動,而閥芯移動後,會去讓卸油口變小,使隨壓腔的壓力升高,當高壓腔對閥芯產生的推力等於彈簧的推力和隨壓腔對閥芯產生的推力之和時,閥芯就會達到平衡位置,這樣可計算出在任何時候,阻尼口的前後壓差等於彈簧彈力與閥芯面積的比值,而這個值是恆定的,用δp表示,流量δQ正比於阻尼口的面積和阻尼口前後的壓差δp,而在整個過程中,這兩個值都保持了恆定,所以在整個過程中,閥的卸油量是恆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