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導線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19:16:3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導線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牆體內鋪設線路,先在牆體內預埋導線管,再將需要鋪設的電線相互纏繞在一起或者用其他鐵絲將需要鋪設的電線捆在一起再將電線穿過導線管即可但是在平時鋪設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需要鋪設的電線因為纏繞的不夠結實,在穿過導線管的過程中,有的電線會脫離而須重新操作,而將用鐵絲纏繞對操作人員來說費時費力,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針對上述不足所提供的一種導線裝置,本實用新型與電動工具配合使用,如手電鑽,能迅速將四跟電線纏繞在一起,省時省力,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為解決上述問題,一種導線裝置,包括柱體,柱體前端面設置有中心孔,柱體設置設有三個線槽,所述柱體的前端面設有固定環,柱體後端面固設有轉柱,所述轉柱為六角稜柱,所述柱體前端面中心設置有圓槽,所述圓槽與中心孔同軸設置,所述線槽的槽面設置有第一切刀,中心孔靠近柱體前端面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切刀,所述線槽包括第一槽面與第二槽面,第一槽面遠離柱體前端面的一端設置有弧形的過渡面。
在使用前,通過手電鑽等電動工具將與柱體固接的轉柱夾住,轉柱設置為六角稜柱,手電鑽夾頭在將轉柱夾住後,工作過程只能有效防止轉柱在手電鑽夾頭內打滑。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固定環焊接在柱體的前端面,所述固定環與三個線槽形成三個穿線孔。
在使用前,將一根電線插入中心孔內,其餘的電線分別插入三個線槽內,線槽的第一槽面遠離前端面的一端設置有弧形的過渡面,通過此設置,在將電線插入線槽時,電線可沿著過渡面沿柱體周向散開延伸,能有效防止在手電鑽工作時傷到人體。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槽面靠近柱體前端面的位置設置有第一切刀,中心孔靠近前端面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切刀。
平時在使用電線時,需要將電線一端的外層的皮剝掉,設置有第一切刀,對電線的外皮有很好的切割作用,在手電鑽轉動時,四根電線相互纏繞擠壓,第一切刀對線槽內的電線的外皮有很好的切割作用,有利於外皮快速脫落,在纏繞時,線槽內的電線對中心空內的電線擠壓,再通過第二切刀的切割,可使中心孔內的電線外皮破碎、脫落。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三個線槽在柱體周向均勻設置。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中心孔的長度小於柱體的長度。
通過上述設置,將轉柱安裝在手電鑽上固定後,將四根電線分別插入柱體的中心孔與三個線槽,通過驅動手電鑽轉動,可將四跟電線迅速纏繞並將其脫皮,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操作簡單,適合推廣應用。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2中A結構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所示的一種導線裝置,包括柱體1,柱體1前端面設置有中心孔2,柱體1設置設有三個線槽3,所述柱體1的前端面設有固定環4,柱體1 後端面固設有轉柱5,所述轉柱5為六角稜柱,所述柱體1前端面設置有圓槽,所述圓槽與中心孔2同軸設置;所述線槽3的槽面設置有第一切刀6,中心孔靠近柱體前端面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切刀8,所述線槽包括第一槽面31與第二槽面 32,第一槽面31遠離柱體前端面的一端設置有弧形的過渡面。在使用前,通過手電鑽等電動工具將與柱體固接的轉柱夾住,轉柱設置為六角稜柱,手電鑽夾頭在將轉柱夾住後,工作過程只能有效防止轉柱在手電鑽夾頭內打滑。
所述固定環4焊接在柱體1的前端面,所述固定環4與三個線槽3形成三個穿線孔。
所述第一槽面31與第二槽面32垂直設置,所述第一切刀6設置在第一槽面31靠近柱體1前端面的位置設置。中心孔靠近前端面的位置設置有第二切刀8,平時在使用電線時,需要將電線一端的外層的皮剝掉,設置有第一切刀,對電線的外皮有很好的切割作用,在手電鑽轉動時,四根電線相互纏繞擠壓,第一切刀對線槽內的電線的外皮有很好的切割作用,有利於外皮快速脫落,在纏繞時,線槽內的電線對中心空內的電線擠壓,再通過第二切刀的切割,可使中心孔內的電線外皮破碎、脫落。
所述三個線槽在柱體1周向均勻設置。
具體生產中,所述中心孔2的長度小於柱體1的長度。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範圍。本實施例中,三個線槽僅為一種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同樣可設置多個線槽。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歸屬於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