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去看懂一部電影的故事(為什麼講普通人故事的電影)
2023-06-02 07:16:24 1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
賈樟柯導演曾說過,在國內電影製片界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農村不要拍,沒人看;生病的人不要拍,沒人看;老年人不要拍,沒人看。
但從近年國產電影的創作和作品的受歡迎程度來看,老賈的話有點過時了。
《我不是藥神》,改編自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代購抗癌藥的真實事跡,豆瓣9.0分,票房高達31億。
《送你一朵小紅花》,兩個抗癌家庭,少女馬小遠和少年韋一航,兩人經受了癌症的苦痛,也思考和直面了每個人都會面臨的生死命題。這部浙產電影同樣迎來口碑票房豐收,豆瓣7.2分,票房14.33億。
眼下,正在影院熱映的浙產電影《媽媽!》,是國內罕見的,聚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和老年群體的電影。講述了退休教授母女,85歲媽媽照顧65歲阿爾茨海默病女兒的動人故事。這部「老人 病人」的電影從在浙江立項,在杭州拍攝,到殺青、上映,每一階段都引發極大關注。
另外,一部被認為是今年華語電影最大的奇蹟的電影,就是以西部農村為題材的。
其實,賈樟柯說的這些題材,是泛指之前現實題材的電影不受待見。而現在情況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不僅現實題材成為熱門,越是小人物的電影越有人看。
除了上面說的,今年暑期檔一部殯葬題材的《人生大事》斬獲了17.12億票房,成為了一匹結結實實的黑馬。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刑滿釋放的殯葬從業人員,電影最終打動人的,是人與人之間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情。
確實,現實題材的電影,曾一度被打入冷宮,創作者不敢拍不願拍。這其中有各種原因。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對電影這種大眾文化娛樂消費,也提出了更多元的需求。
更深刻、能給人更多啟迪的現實題材的電影,也在群眾的呼聲中,不斷誕生佳作。
國內電影界,亦出現了一些擁有敏銳的社會洞察力,深刻反映現實的勇氣,以及來自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創作力的優秀電影創作者。這無疑是令人驚喜的。
那麼,再回過頭來聊聊,為什麼講普通人故事的電影,現在有那麼多人看?
我想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樣的。除了國產現實題材佳作不斷湧現,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每個人都是普通人。就像小人物逆襲的故事永遠有人看一樣,在電影裡、在角色中看到自己的模樣,努力生活的樣子,那種力量是最能引發共鳴的。
於是,大銀幕上,那些讓人哭讓人笑的小人物,也就這樣得到了人心。
藝術最終要表現的是人,而電影作為一門大眾藝術,回歸現實,展現普通人的生活,必然會受到觀眾的歡迎。
說到聚焦普通人的電影,今年備受期待,有望在國慶檔上映的幾部主旋律大片,《萬裡歸途》《長空之王》《平凡英雄》《鋼鐵意志》,也都選擇在大事件中聚焦普通人。
比如《萬裡歸途》根據利比亞撤僑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以外交官的視角講述撤僑故事。張譯和王俊凱滿臉炮灰、皮膚黝黑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粗礪的人物造型與大家印象中的外交官有所不同。這些鮮為人知的外交官們,他們也是普通人,背後也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
而《長空之王》中不僅有耀眼的尖端戰鬥機,還有年輕一代試飛員的磨練和成長。他們參與到新式尖端戰鬥機的試飛工作中,不斷挑戰戰機和自我極限,這將是電影最大的看點。
《平凡英雄》則如片名,講述的是2021年救治和田斷臂男孩的生命接力中的普通人。8小時跨越1400公裡的生命速遞,來自各個崗位的普通工作者,和田、烏魯木齊兩地的醫護人員、南航機組及地面調度人員、警察、乘客等,是如何做到無縫銜接完成任務,將是電影最動人的部分。
《鋼鐵意志》講述的是鞍鋼輝煌的起點,新中國第一爐鐵水誕生的過程。高爐已成鐵坨,廠區如同廢墟,時間日益迫近,是普通的煉鋼工人最終完成了一個不可完成的任務,練出了第一爐鋼水。
很顯然,主旋律電影要打動人,也要挖掘現實,也要探究內心,這樣才會有人看。這也是今年這些片子為什麼在大事件的背景下,突出普通人的原因。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